7月30日,日本“摩耶”號導彈驅逐艦下水,這是日本首艘具有協同作戰能力(CEC)的宙斯盾驅逐艦,這種美國的協同作戰系統,可以使得日本的軍艦和美國海軍共享情報,一起執行反導、反艦甚至對陸攻擊任務,把日本海上自衛隊牢牢地綁在美國這個戰車上面,甚至要挑戰中國的055萬噸大驅。

“摩耶”號是第三批次的日本宙斯盾型驅逐艦,第一批次的金剛級共建造了4艘,分別採用了舊日本海軍戰列艦“金剛”號、“霧島”號,以及舊日本海軍巡洋艦“妙高”、“鳥海”號的名稱。第二批次是愛宕級導彈驅逐艦,共2艘,分別採用了舊日本海軍重巡洋艦“愛宕”號、“足柄”號的名稱。這次下水的摩耶級首艦“摩耶”號,也是當年舊日本海軍重巡洋艦的名稱。

最近,據網絡上曝光的圖片顯示,近幾日我萬噸驅逐艦055的首艘艦也就是1號艦已經點火試車,可能是我們發動機太好了,所以幾乎無法觀察到黑色煙塵,055首艦艦橋後方就是動力排煙區域,可以明顯的看到向上熱流乾擾了正常的視線,煙囪正上方的圖片顯示清晰度較其他部位明顯有加熱後變形的成分。尤其是龍門吊上前2個字母都模糊了最爲明顯,後兩個字母卻很清晰,說明極大可能動力系統正在熱車,這排出的煙沒有其他雜質和顏色,基本沒有雜質。外界分析,055艦的動力系統由4臺燃氣輪機組成,這也是我海軍第一款全燃氣推進動力構型的大型艦艇,相較於之前052D動力系統的構架,055動力則表現得更加充沛,不愧旗艦配置。而且其排煙裝置設計爲隱藏式,這種設計非常有利於隱身和減弱紅外特徵。從圖片不難發現煙囪頂部有一道類似銀色的圓環,此處應爲紅外抑制設備。

055型萬噸級驅逐艦是我國首次製造萬噸級的大型驅逐艦,該型驅逐艦是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排水量達到12000噸,滿載排水量能達到14000餘噸。通過055工程的帶動,我艦艇製造技術先後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該型驅逐艦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全艦主要天線採用共形設計,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及隱形性能,不僅減少了普通艦艇上林林總總的各式各樣的天線,而且也減少了各型號天線的電磁干擾。根據任務需要,055可組織遠、中、近三層先期預警防禦網,並有較強的防空、反潛、反艦、攻陸和電子戰能力。由於艦艇本身載有大量的大口徑通用垂直髮射系統,因此將來的武力可拓展性不可限量,不僅在於防空反艦反潛,而且將來更是對陸攻擊和高空反導的中堅力量,綜合作戰能力在國際上首屈一指。2017年6月28日,055型驅逐艦1號艦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

055型的大小和武器裝備使它更接近於“巡洋艦”

報道稱,055型驅逐艦裝備精良,是中國航母戰鬥羣中的主要護航力量。

它的長度超過180米,寬20米,滿載排水量超過12000噸,是一種令人生畏的海上軍事力量,可配備防空、反導、反艦和反潛武器。

報道稱,儘管中國海軍正式將其歸類爲“驅逐艦”,但它的大小和作戰能力超過了傳統的小型快速戰艦標準,後者通常對潛艇和戰機具有防禦作用。

報道稱,事實上,在美國國防部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中,055型被稱爲“巡洋艦”,按照美方的定義,“巡洋艦”是僅次於航母的最大和最具威力的水面戰艦。

據稱是世界第二大驅逐艦

報道稱,055型驅逐艦的艦載導彈垂直髮射系統(VLS)比世界上大多數驅逐艦的都要大。它的垂直髮射系統的單元數量也超過了相應的美國海軍艦艇。

報道稱,該艦的垂直髮射系統擁有112個發射單元,可發射“海紅旗”-9防空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長劍”-10巡航導彈和反潛魚雷。

它還擁有130毫米口徑的兩用艦炮和近程防禦武器系統,並可以搭載2架反潛直升機。

這款驅逐艦的優點還包括採用有源電子掃描陣列的X波段雷達,以及類似於美國海軍艦艇上的“宙斯盾”作戰系統的一體化電子系統。

分析人士稱,從理論上說,055型是世界第2大驅逐艦,僅次於美國海軍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全球矚目的055驅逐艦,據傳首批建造數量是8艘,遠期規劃是總共建造20艘,包括後期的12艘是055A型。之所以055艦被廣泛關注,主要是因爲該艦滿載排水量超過12000噸,是一種令人生畏的海上軍事力量,可配備垂直髮射系統112個,可發射“海紅旗-9”防空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長劍-10”巡航導彈和反潛魚雷,因而擁有防空、反導、反艦和反潛等綜合作戰能力,而這是更重視對陸攻擊的DDG-1000所不具備的。

兩艘同時下水這不是一般的信號

055艦現在的建造速度是4艘已下水,4艘仍處於建造中,而首艘已經基本舾裝完畢,正在進行首次海試的準備中。那麼問題來了,它們將面臨編號和艦名命名的問題,爲此,各個還沒有被海軍艦艇命名的大中城市,均蠢蠢欲動。目前,據說101艦已被南昌鎖定,102艦已被拉薩盯上,而最新的消息就是103艦又被延安緊追。不過,101南昌艦幾乎是板上釘釘了,而102拉薩艦的可能性也很大,至於103給不給延安或者把一艘052D命名爲延安,這還是個未知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