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之一:吉迪恩的號角

上映年份:1980年

法律議題:duersi刑事司法程序法律援助制度劇情回顧 克拉倫斯·吉迪恩(Clarence Gideon,亨利·方達飾)是一個佛羅里達州的流浪漢。一天清晨,他被發現在一家遭入室盜竊的檯球室內,因而涉嫌行竊被捕。 佛州地方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吉迪恩向法院申請免費律師的服務,但根據佛州刑事訴訟法,只有被控死刑的窮人才享有此項權利。無奈之下,他只有嘗試爲自己辯護。但是連中學都沒畢業的他面對專業的法律知識、複雜的審判程序根本不知所措。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控方檢察官卻擁有法律博士關於法律博士的介紹參見本書《律政俏佳人》一文。學位和豐富的經驗。毫無懸念,吉迪恩盜竊罪名成立,被判5年監禁。深感不公的他向州最高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writ of habeas corpus)卻遭拒絕。 然而吉迪恩並沒有放棄。服刑期間,連閱讀都有困難的他竟逼迫自己啃下一段段艱澀的法律條文……終於,他用那稚拙的筆跡給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寫了一份《赤貧人申訴書》(in foma pauperis),訴說了所經歷的不公審判,並聲稱憲法第六修正案及第十四修正案賦予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害。 1963年聯邦最高法院受理了此案,確認了獲得律師諮詢、代理屬於公平審判的基本內容,應納入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正當法律程序”保護之列,遂將吉迪恩案發回重審。吉迪恩在法庭免費提供的律師的幫助下一一駁回了檢方指控,被當庭釋放。而更爲戲劇的是,最後抓到的真兇竟是一審時出庭指證吉迪恩盜竊罪的證人! 法律概念 人身保護令狀(writ of habeas corpus):指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前,作爲普通法而被移植於美洲殖民地,可以被援引用來對公共當局或私人所實施的監禁進行審查的令狀。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初審程序中只能對在其管轄權範圍之內的案件發佈人身保護令狀,但在其受理上訴案件的管轄權範圍之內,它可以發佈此種令狀以調查下級法院作出的實施監禁的命令的合法性,從而斷定該下級法院是否在缺乏管轄權或者越權的情況下發布了實施拘禁的命令。在當前的實踐中,人身保護令狀的主要用途在於它作爲一種定罪後的救濟措施,即基於該令狀,在州法院被判有罪的犯人可以以其憲法權利受到了侵犯爲由,尋求在聯邦法院獲得複審。 法理短評 訴訟中,被告人的全部訴訟活動都是圍繞訴權的行使而展開的。而律師諮詢與代理正是保證了被告人的訴訟權利能夠在專業的幫助下有的放矢地行使,從而保證被告人利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律師諮詢與代理具有了“權利的基本性”的含義。吉迪恩案是美國在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歷程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案子。美國的司法援助制度正是由吉迪恩案而逐步確定下來的。……

經典之二:似是故人來

上映年份:1993年

法律議題:duersi謀殺死刑 劇情回顧 傑克·索莫斯比(Jack Sommersby)是美國南方小鎮惠山的大莊園主。內戰期間,他拋下嬌妻勞萊爾(Laurel Sommersby,朱迪·福斯特飾)奔赴沙場。6年後他終於回到了妻兒身邊。 重歸故里的傑克彷彿完全換了一個人。他一改蠻橫懶惰,反而慷慨地分土地給佃農,帶領大家種煙致富、保衛家園,儼然成了溫柔的好丈夫,受擁戴的好莊主。 一位聯邦法官的突然到來打破了莊園的寧靜,傑克因謀殺罪被捕。法庭上各項證據均指向傑克是曾槍殺賭友的兇手。此時,他卻說出他其實並非“傑克”。他的律師於是傳喚勞萊爾出庭作證。作爲最親密的妻子,勞萊爾其實早就知道,但她已然愛上了這個男人,並且有了他的孩子。雖然一切證據足以讓“傑克”免於絞刑,可就在這時,他卻告訴勞萊爾,如果證明了他不是傑克,那麼他們剛出生的孩子便是受人歧視的私生子,他和當地居民簽訂的地契也會成爲廢紙,居民們又將回到水深火熱的生活中。矛盾的勞萊爾悲痛欲絕,她最終選擇了作僞證。 行刑前,“傑克”對妻子將真相和盤托出:原來他名叫唐森德,當年他曾和傑克一起被關在戰俘營,彼此熟悉。傑克死後,他冒名回到傑克的家裏替他照顧妻子和孩子。影片最後定格在了“傑克”的墓碑上:傑克·索莫斯比——“親愛的丈夫”,慈愛的父親,以及惠山的公民。 法律場景 辯方律師:這是有酒店登記和按揭的文件,你認得上面的簽名嗎? 勞萊爾:認得,是我丈夫的簽名。 辯方律師:你可否指出誰是你的丈夫? 勞萊爾:不可以。 辯方律師:爲什麼? 勞萊爾:因爲我丈夫不在庭上。 法官:你說被告不是你丈夫? 勞萊爾:我已清楚說了。 法官:你是指被告是假冒的? 法官:若此人和本案無關,我們便不能因殺人罪而審訊他。 勞萊爾:是的。 法官:你發覺此人不是你丈夫時,你何以又讓別人認爲他是呢? 勞萊爾:人人都想着傑克活着回來。當此人出現時,外貌行爲均酷似。大家便很容易把他當做傑克。 ——盤問、被告錯誤 法律概念 殺人(Homicide):包括謀殺罪(參見《死囚上路》)和非謀殺罪。非謀殺罪分爲非預謀故意殺人(voluntary manslaughter)和過失殺人(involuntary manslaughter)。前者指有減輕情節的有意識殺人,典型的是行爲人因受強烈刺激而殺人。後者是無意識殺人。 契約(contract):又稱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合意達成的關於現在或將來某交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美國合同法主要由各州立法和判例構成,體現了當事人廣泛的合同選擇自由,同時要求雙方必須支付相應的對價。 死刑(death penalty):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錯誤判決(default judgment):參見本書《綠裏奇蹟》法律概念。 法理短評 這是一部關於被告錯誤和死刑的影片。電影中的主人公唐森德(假“傑克”)在和勞萊爾的丈夫傑克在內戰期間一起被關在聯邦軍的戰俘營裏,他經常聽到難友傑克說到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對傑克的家事情況瞭如指掌。傑克死後,唐森德冒名回到了傑克的家鄉,照顧傑克的妻兒,帶領鄉鄰們改善生活。後來在傑克涉嫌的謀殺案中,唐森德依然堅持自己是傑克,並最終被送上了絞刑架。 ……

經典之三:肖申克的救贖

上映年份:1994年

法律議題:duersi監獄制度劇情回顧 銀行家安迪(Andy,蒂姆·羅賓斯飾)因殺妻的指控被判兩個終身監禁,成爲肖申克監獄的新成員。他在第一晚表現出的堅強與平靜贏得了獄中老資格囚犯瑞德(Red,摩根·弗里曼飾)的尊重。 在監獄這個自成一體的小社會中安迪顯得很與衆不同,他從未放棄自己的堅持與信仰,總是抓住一切機會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他在出去勞動時爲獄友們爭取到啤酒、堅持七年來每週給州議會寫信終於爲監獄申請到一所小圖書館、不惜自己被關禁閉而讓音樂在這個陰鬱的監獄裏迴盪、幫助年輕的囚犯獲得高中文憑……同時他在財務方面的才幹也逐漸被監獄長所賞識,令他得以脫離繁重的勞動和某些變態囚犯的騷擾,而專門幫監獄理財,卻也不得不替監獄長做洗錢的勾當。 一天新來的囚犯帶來了當年安迪殺妻案真兇的消息。監獄長爲了繼續利用安迪設計害死了那個唯一的知情人。殘酷的現實打破了安迪最後一絲用正當手段昭雪的希望。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揭開了囚室裏的海報,順着二十年來用鶴嘴鋤一點點鑿就祕密通道成功越獄。同時他還帶走了監獄長的一部分黑錢與洗錢證據,並告發了監獄長的腐敗。 最後,年邁的瑞德也獲釋了,他按照安迪給他留下的線索,在灑滿陽光的墨西哥海灘找到了隱逸世外的安迪。 法律場景 官員:你改過自新了嗎? 瑞德:改過自新?我想想。我還真不知道改過自新是什麼意思? 官員:就是說準備好了重回社會。 瑞德:這我懂,年輕人。對我而言,這只是政客發明的虛詞而已,讓你們穿西裝打領帶有活幹,你到底想了解什麼呢。我是否後悔曾經犯罪? 官員:你後悔嗎? 瑞德:我沒有一天不後悔,但這並不是因爲受到懲戒而後悔,而是覺得應當後悔。當我回首往事時,看到當年那個犯下重罪的傻孩子,我想跟他談談,跟他講講道理,但我辦不到,因爲那個傻小子已經不存在了,只留下了現在這個垂垂老矣的軀殼,我只能接受這個事實。“改過自新”,狗屁不通的詞!你蓋章吧。別在這邊浪費我的時間。 ——假釋聽證 法律概念 假釋(parole):指將罪犯有條件提前釋放的一種制度。採用該制度是基於這樣一種信念:監禁應當是改造犯人而不是懲罰犯人,應當引導其逐步迴歸社會正常生活。各國之間有關假釋的條件並不相同,但一般說來都要考慮犯罪的性質、羈押的時間、犯人在獄中接受改造時的態度以及釋放後對社會的危險程度等。各國通過不同的渠道對假釋的適用進行管理,一般是由司法部,有時是法院。目前,美國絕大多數州仍然有關於假釋的規定,其中14個州設立了假釋委員會。 監獄(prison):指關押囚犯的場所,包括監獄、看守所、拘留所等。狹義上的監獄特指執行監禁刑罰的場所。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監獄一直是其佔統治地位的刑罰手段。美國監獄按管轄範圍可分爲三種:聯邦監獄、州監獄和地方看守所,三者之間各自保持其獨立性,無上下隸屬關係。此外,還有私立監獄、軍事監獄、少年犯監獄等。 法理短評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Different Seasons)中收錄的小說《瑞塔·海華絲及肖申克監獄的救贖》。雖然這部電影在1994年奧斯卡獎的角逐中輸給了《阿甘正傳》,可經過時間的沉澱,它在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互聯網電影數據庫)排行榜中長期佔據榜首,是無數影迷心目中不可取代的最佳影片,真正的無冕之王。 這是一部關於監獄的電影。雖然在人們心中,監獄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又心生厭惡的地方,可它確確實實是司法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是國家統治強有力的保障。在美國,刑罰通常被認爲有四個主要目的:報應、改造、威懾及剝奪犯罪能力。其中,報應論是一種樸素的價值觀,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同態復仇論在人類社會的頑強延續。而改造論、威懾論及剝奪犯罪能力論則是國家和社會想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

經典之四:一級恐懼

上映年份:1996年

法律議題:duersi 精神錯亂抗辯謀殺刑事司法程序 劇情回顧 德高望重的大主教理查德·拉斯曼(Archbishop Richard Rushman)被殘忍地殺害於教堂內。警方在現場逮捕了身染血跡的犯罪嫌疑人阿倫(Aaron Stampler,愛德華·諾頓飾)。他是主教收養的流浪兒,看起來蒼白怯懦,稚氣未脫。因案件關注度高,著名律師馬丁·威爾(Martin Vail,理查·基爾飾)決定無償爲他辯護。法庭上,馬丁遭遇了曾是他女友的控方檢察官珍妮特(Janet,勞拉·琳妮飾),二人兵戎相見,互不相讓。然而,後來找到的一盤內容涉及主教對阿倫進行性侵犯的錄像帶動搖了馬丁對阿倫無辜的信任。當他就此進行詢問時,阿倫突然變得兇狠無理,並聲稱自己是羅伊(Roy),殺害了大主教。可之後他又變回了原樣,稱根本不記得剛纔發生的事。馬丁覺得阿倫可能精神狀況有問題,遂請了精神病專家爲他檢查。 在法庭上,馬丁試圖以精神病爲由爲阿倫做無罪辯護。珍妮特不相信這一說辭,在她的步步緊逼的盤問下,阿倫突然跳出被告席,面露兇相,行爲暴力,宛然變成了羅伊人格。法官和陪審團也被震驚了,審判被宣佈無效。阿倫被送去治療,如果證實他確實患有精神病則將會被無罪釋放。馬丁隨後去探望恢復常態的阿倫時,卻得知了真相:阿倫騙取了所有人的同情和信任,而他其實只有一個人格,那就是殘忍殺害自己女友以及大主教的羅伊。 法律場景 馬丁:阿倫·史丹柏會不會在雷主教被殺時處身現場而記不起? 醫生:會。 馬丁:請你解釋。 醫生:兇案發生時被告可能在現場,頭腦可能沒法記憶。 馬丁:爲什麼? 醫生:神經機能受創,幼年遭父親虐待所致。爲自衛,阿倫的意識製造兩個不同個性。 馬丁:醫生,照你看來,阿倫有沒有能力謀殺? 醫生:沒有,他受創過度,沒法表達憤恨。故此製造出羅伊,羅伊有能力謀殺。 ——專家證人 馬丁:你說什麼?你告訴過我,你暈厥時失憶,那你怎知她脖子的事? 阿倫:你真行,馬丁。我本不想說,不想掃你興,但很高興你終於恍然大悟。我好想向你表白,但不知以什麼身份說,阿倫或羅伊?我且透露個祕密,律師與當事人之間的祕密,但無論阿倫抑或羅伊,祕密的內容不變。我非殺琳達不可,那臭婆娘死有餘辜,但砍死拉斯曼那混蛋需要相當的技巧。 ——律師的保密義務 法律概念 謀殺(murder):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精神錯亂抗辯(insanity defense):參見本篇法理短評。 律師保密義務(rule of confidentiality):參見本書《律師事務所》法理短評。 法理短評 本片講述了年輕殺人犯阿倫通過自己雙重人格的完美表演,騙取了恃才傲物、追求名利的律師馬丁的信任,利用他爲自己以精神病爲由進行無罪辯護從而逃避死刑懲罰的故事。 由於刑事責任的承擔要求行爲人對自己行爲的社會危害性有認識和控制能力,某些精神病人對自己行爲的社會危害性卻沒有認識能力,對自己的行爲也沒有控制能力,因此無法對自己的行爲承擔刑事責任,精神病也就成了刑事辯護的重要事由。在美國刑事審判中,精神病是無罪辯護的重要理由,但是,各州在不同歷史時期所採用的精神病辯護標準並不相同,主要的有麥克納頓規則、“無法控制”標準、德赫姆標準、模範刑法典標準和“能力減弱”標準等。直到1984年,美國國會制定了《精神病辯護改革法》,從而規定了精神病辯護的聯邦標準。在這一標準下,當被告人的犯罪行爲是嚴重精神病或精神缺陷的結果,且被告人無法理解行爲的性質或錯誤時,法院可以判決被告人無罪。如今聯邦法院以及大部分的州法院均採納了這一標準。 ……

經典之五:玩盡殺絕

法律議題: duersi 刑事司法程序法律援助制度 劇情回顧 高中輔導員山姆·倫巴多(Sam Lombardo,馬特·狄龍飾)被他的學生凱莉·範·萊恩(Kelly Lanier Van Ryan,丹尼斯·理查茲飾)和蘇西·托勒(Suzie Marie Toller,內芙·貝坎爾飾)指控強姦。而在法庭上,蘇西突然翻供。原來凱莉喜歡山姆老師,但因爲山姆和她媽媽有染而懷恨在心;蘇西也是因爲受到舊情人山姆的冷落而決定與凱莉合夥進行報復。凱莉因此涉嫌作僞證而面臨被起訴,她媽媽爲了息事寧人拿出了凱莉的信託基金800萬美元給山姆。 然而此時,山姆、蘇西和凱莉正在爲他們的勝利而慶祝。原來,山姆爲維持女友的花銷而債務纏身,於是指使凱莉、蘇西,三人合謀騙取了信託基金。而他爲了分到更多的錢,又和凱莉合謀殺害蘇西。偵探杜奎特(Duquette,凱文·貝肯飾)在逮捕凱莉時雙方發生衝突,杜奎特開槍殺死了凱莉。警察局調查後認定是凱莉殺害了蘇西,而杜奎特爲自衛殺人。 這時,又一個陰謀被揭露了:除掉凱莉和蘇西竟是杜奎特和山姆共同謀劃的。可後來二人共同出海時,蘇西卻“死而復生”殺死了杜奎特。原來,是山姆爲了除掉杜奎特而策劃了殺死蘇西的假戲。但最後山姆也沒能逃過噩運,死在了蘇西的毒酒之下。而蘇西的所作所爲,是爲了報復多年前杜奎特陷害她入獄之恨。 法律場景 凱莉:他開始揉搓我的肩膀,我讓了他,我是說他是個好人。接下來,他把手放進我的短褲。你知道的,從後面,他的手指,它們進入我的身體。兩個地方,知道嗎? 佩蕾絲:他有沒有把生殖器放進你的身體? 凱莉:是的。我說“停下”,我尖叫着,我是說我滿腦子都是這個聲音。他傷害了我。 佩蕾絲:你有沒有試圖反抗? 凱莉:他把我的手腕扭到身後,他不斷說:“讓它來吧,讓它來吧”。然後他停了下來。 佩蕾絲:你是說他退出了? 凱莉:不知道,真的很難記得一清二楚。 佩蕾絲:努力想想,凱莉。 凱莉:我記得他說過一句話,他說,“別害怕,我沒射,小女孩給不了我高潮。” ——報案筆錄 肯·寶登(律師):蘇西,山姆·倫巴多有沒有強姦你? 法官:托勒小姐,你必須回答這個問題。 托勒:山姆·倫巴多沒有強姦我,他也沒有強姦凱莉,他什麼也沒幹。我只想傷害倫巴多先生。起初他是我的朋友。然後我被捕了,他卻不來維護我……當凱莉說我們要這麼做的時候,我就想:“好酷啊,凱莉”……凱莉對倫巴多先生也很惱火,她愛上了他,然後發現他和她老媽上牀,事情就是這樣。 ——證人翻供 法律概念 強姦(rape):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詐騙罪(false pretences):指懷着欺騙意圖,以捏造虛假事實的方式,非法獲取他人金錢、財物、商品或其他有價物的犯罪行爲。美國各州立法規定,構成詐騙罪一般應符合:有欺詐的意圖;對既存事實作虛假陳述;用虛假陳述欺詐。在美國《模範刑法典》中,詐騙屬於盜竊罪的一種,即欺騙盜竊罪(theft by deception)。 謀殺(murder):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僞證罪(perjury):指在司法程序中,行爲人經宣誓或相當於宣誓的確認後故意提供虛假證言或誤導性陳述的行爲。在普通法中,構成僞證罪的行爲人之虛假陳述應與案件的核心待證事實相關或對其具有重要意義,且該證人須具有欺騙的意圖。僞證罪屬於重罪。 法理短評 本片的編劇近乎偏執地將懸疑貫徹到底。一環接一環的謎團,一個接一個的高潮,讓觀衆的大腦如坐過山車一樣,不到最後一秒不得停歇。一波三折的情節讓這部電影絕對不會愧對“劇情片”三個字,而另一方面,這曲折離奇的劇情中也蘊涵了不少的法律素材。 影片一開始就提到了一個強姦案件。強姦是典型的性犯罪……凱莉和蘇西的控告是很要命的,因爲隨着法律對女性權利的重視,在此類案件中,法庭採信女性受害者證言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大,何況這中間還牽涉到敏感的師生關係。然而蘇西在法庭上的翻供使此案出現了轉機,但這也讓凱莉因涉嫌僞證罪(perjury)而陷入窘境。當然,看過後面的劇情就可知道,這不過是山姆夥同蘇西和凱莉演的一場好戲,他們的目的是讓救女心切的桑德拉破財消災。桑德拉中計了,她心甘情願地拿出800萬美元賠給山姆。至此,三人的陰謀得逞,而他們也同時徹頭徹尾地犯下了詐騙罪(false pretences)。 ……

經典之六:綠裏奇蹟

上映年份:1999年

法律議題:duersi 死刑監獄制度 劇情回顧 1935年美國南部的冷山監獄裏,由綠氈鋪就的一里之地,而綠氈另一端就是執行死刑的電椅。這片“綠裏”於是成了生與死的聯結點,也彙集了世間的善與惡。獄監保羅(Paul Edgecom,湯姆·漢克斯飾)與他的同事珀西(Percy)等人一起管理這所監獄,並負責執行死刑。約翰·考菲(John Coffey,邁克·克拉克·鄧肯飾)是犯人中最特別的一個,他是一個敦厚拘謹的大個子黑人,因被控殘殺兩個小女孩而入獄。自從他的到來,獄裏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他神奇地救活了被殘忍的獄監珀西踩死的小老鼠,治好了困擾保羅的尿道炎,又在保羅的安排下偷偷出獄,治好了監獄長妻子梅琳達(Melinda)的絕症。可從監獄長家回來後,約翰卻一反常態,一把抓住珀西的脖子,將從梅琳達口中吸出的毒素排入珀西口中。珀西旋即變得癲狂,並槍殺了另一名犯人比爾(Wild Bill)。在獄警們極度驚愕之中,約翰抓住了保羅的手,用特異功能讓他看到了真相。原來比爾纔是殘殺兩個小女孩的真兇,而無辜的約翰正是在預備施救的時候被當成了兇手。保羅提出願意爲約翰洗罪,卻遭了約翰的拒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的約翰,最終卻不願給自己一個奇蹟。他被送上了電椅,行刑的場面觸目驚心。獄警們哭着送走了約翰,保羅也從此放棄了這份職業。 法律場景 保羅:告訴我你要我怎麼做。要我帶你離開這裏嗎?或是放你走看你能跑多遠? 約翰:你爲什麼要做這種傻事? 保羅:到我死的那天,站在上帝面前,他問我爲什麼殺死他的奇蹟,我該怎麼回答,那是我的工作? 約翰:你告訴上帝你做了件好事。我知道你難過憂愁,我能感覺到,不過現在你該停止。我想結束我的生命。真的,我累了。不想像只雨天的麻雀孤獨地飛。不想沒有朋友,沒人告訴我要去哪兒,從哪兒來,爲什麼。最主要是不想再看人們相互傷害,不想每天感覺、聽到全世界的痛苦。痛苦太多了。腦袋裏好像有很多玻璃碎片。你懂嗎? 保羅:是的,約翰,我想我懂。 ——死刑執行官的良心壓力 法律概念 死刑(death penalty):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電椅(electric chair):19世紀晚期出現的美國的死刑執行方法之一。採用電椅執行死刑時,將囚犯固定在椅子上,將電極分置於囚犯頭部和腿部,然後打開電源開關使電流以超過2000伏的高壓通過囚犯身體直至其被電擊死亡。 監獄(prison):參見本書《肖申克的救贖》法律概念。 謀殺罪(murder):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錯誤判決(default judgment):判決是法庭針對提交至此的爭議經過審判後所作的權威的結論性法律文件。錯誤判決可能源自陪審團就事實問題的錯誤裁定,也可能源自法官適用錯誤的法律或援引錯誤的判例,在刑事訴訟中,主要表現在對無辜的人定罪量刑或對有罪的人宣告無罪釋放。 法理短評 電影改編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說。這是德拉邦特導演自《肖申克的救贖》之後第二次改編斯蒂芬·金的作品。同樣的監獄題材,同樣的獄警和囚犯之間的故事,不同的是這次我們要更加近距離地觀察死亡。 除了看守的獄警之外,電影中的冷山監獄E區裏的其他人無一例外將面對的都是死刑,約翰·卡菲只是其中之一。約翰是無辜的,真正殺人的是那個叫威廉·沃爾頓(獄警們稱他爲比爾)的死囚。對於約翰的謀殺罪和死刑判決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可是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判決呢?在美國引以爲自豪的司法體制中,錯誤判決的出現無疑是對其司法公正和公信力的諷刺。我們或許能從約翰的身份上嘗試猜測一下答案。在約翰生活的1935年的美國南方,種族歧視現象依然相當嚴重,身材碩大的黑人約翰被檢察官起訴以極端殘忍的手段殺害了兩個白人小女孩。鑑於約翰黑色的皮膚和天生犯罪人模樣的身材,陪審團和法官自然更加容易被檢察官的說辭說服。……

經典之七:黑暗中的舞者

上映年份:2000年

法律議題:duersi死刑 劇情回顧 塞爾瑪(Selma Jezkova,比約克飾)是個獨自撫養孩子的捷克移民。她因家族遺傳眼病史而視力逐步惡化。更爲要命的是,她發現兒子也未能擺脫家族病史的魔咒。爲了攢錢給兒子治病,她在一家工廠沒日沒夜地工作,幾乎喪失視力的她在工作中危險重重。艱辛的生活中音樂劇是她唯一的安慰。 一次,塞爾瑪的房東比爾(Bill Houston)向她訴說了自己爲供養奢靡的妻子而心力交瘁的祕密,作爲交換,塞爾瑪也告訴了他兒子的病情和自己拼命攢手術費的事,雙方約定“沉默是金”。可是比爾卻偶然間發現並偷走了塞爾瑪的積蓄。 由於在工作中的失誤越來越多,塞爾瑪最終被解僱了。當她準備存入最後一筆錢時發現所有積蓄已不翼而飛。憤怒傷心之下,她去找比爾要回自己的錢,二人爭執扭打起來。最後生活痛苦而又缺乏自殺勇氣的比爾請求塞爾瑪盡朋友之誼殺了自己,爲了拿到好不容易攢給兒子做手術的錢,塞爾瑪哭泣着將他殺死。 警察在音樂劇排練現場逮捕了塞爾瑪。她在法庭上堅守諾言,爲了維護死去的比爾的尊嚴,拒不說出實情,因而被判處絞刑。檢察官知道事情原委後而爲她用那筆錢請了律師,律師承諾幫她推翻死刑判決。但塞爾瑪爲了將這筆錢留給兒子而拒絕了。最後,塞爾瑪被執行了絞刑,臨行前她依舊唱着動人的歌謠。 法律場景 路加(律師):我頗爲肯定可以幫你減刑。你只需簽字表示想重審。 …… 路加:關於我的收費,我已同意收取她說她籌得的數目。 塞爾瑪:那是多少? 路加:我剛收到信封,是二千元…… 塞爾瑪:二千零五十六元一角嗎? 路加:對,正是。 …… 路加:你可以要回你的錢,但我要確定你明白這決定的意義。 塞爾瑪:是,我已經要求不再延期了。 ——塞爾瑪因貧困而放棄上訴機會 法律概念 偷竊罪(larceny):在美國,偷竊罪不同於盜竊罪(theft),後者指包括偷竊在內的一類犯罪。偷竊罪指未經允許祕密拿走他人財物並意圖永久佔有的犯罪行爲。偷竊的對象是他人先於犯罪人佔有的財物,不限於他人享有所有權之物。違禁品、犯罪所得亦可構成偷竊的對象。 死刑(death penalty):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謀殺罪(murder):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死刑(death penalty):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法理短評 在筆者看來,片名“黑暗中的舞者”至少有三層含義。首先它指的是眼睛近視、生活在黑暗中的主人公塞爾瑪是個熱愛音樂的舞者;其次,它或許還暗指生活在貧困、黑暗的社會角落中的塞爾瑪依舊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最後,在黑暗的死刑制度中,塞爾瑪用樂觀、誠信和愛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 影片中還反映了關於死刑的另一個問題。塞爾瑪生活窘迫,致使她只能接受法庭指派的律師,並在簡單的辯護下被判處了死刑。而且在知道有其他律師可以幫助其上訴而得到重新量刑的機會時,也因其無法支付律師費用而喪失求生的機會。在美國的刑事辯護體制下,儘管普遍的獲得辯護權實現了,但被指派律師辯護的質量令人置疑。如此,死刑到頭來似乎更是窮人的噩夢。而在不能使公民得到普遍而優質的法律服務的情況下,死刑制度仍然存在,不能不說是值得人們深思的。

經典之八:死囚之舞

上映年份:2001年

法律議題:duersi 死刑種族歧視 劇情回顧 在英國傳統中,死刑犯在行刑前一晚上會享受一個聚會,獄警們稱它爲“死囚之舞”。在種族偏見根深蒂固的美國南方小鎮,漢克(Hank)一家三代都是行刑的獄警,並且他和其父巴克(Buck)都是極端的種族主義者,而兒子索尼(Sonny,希斯·萊傑飾)卻和周圍的黑人孩子相處得很好。 索尼第一次正式負責行刑的是一名叫勞倫斯(Lawrence)的黑人死囚,對此漢克非常重視,可索尼終於還是抗拒不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出現了不適。索尼的表現讓父親極爲失望,自己也非常痛苦,最終他在父親和祖父面前飲彈自殺了。兒子的死對巴克是個沉重的打擊。他開始重新思考他們的工作,不久後就辭職了。 漢克在他常去的餐館結識了新喪夫的餐廳女招待蒂莎(Leticia,哈莉·貝瑞),並幫助她送她出車禍的兒子去醫院。蒂莎的兒子最終沒能救活,喪夫又喪子的雙重悲痛令她幾近崩潰,由於同病相憐,漢克和她漸漸走到了一起。與蒂莎的交往淡化了漢克的種族偏見,而蒂莎卻遭到了巴克的辱罵。漢克爲了挽回蒂莎做了很大努力,終於打動了蒂莎。然而,一天蒂莎在整理漢克的房間時,無意中發現亡夫勞倫斯臨死前爲漢克繪的畫像,得知了漢克就是爲勞倫斯行刑的人。 法律場景 漢克:英國甚至在行刑前一晚開派對,叫做“死囚之舞”。他們不要有律師或牧師在旁邊,所以只有你和我。我說過,不要去想他做過什麼。這是工作,我們要恪盡職守。 ——死刑執行者的心理壓力 行刑官:勞倫斯·莫歌,你還有話要說嗎? 勞倫斯·莫歌:按按鈕吧! ——死囚遺言 法律概念 死刑(death penalty):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電椅(electric chair):參見本篇法理短評。 監獄(prison):參見本書《肖申克的救贖》法律概念。 謀殺(murder):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法理短評 這仍是一部死刑電影,全片從一個死刑犯被執行死刑開始,延伸出了負責執行死刑的獄警和死囚的妻子之間的感情故事。除了死刑之外,電影還貫穿着種族歧視這一法律議題。 …… 死刑的殘酷和無情不僅表現在它對死刑犯生命的剝奪上,還表現在它給死刑犯家屬以及死刑執行者帶來的包括心理創傷在內的種種傷害。 …… 影片還展現了種族歧視的法律議題。種族歧視在美國持續了很久的歷史,時至今日都未能完全消除,影片的背景就設定在種族歧視觀念根深蒂固的美國南方的一個小鎮。主人公漢克的父親是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漢克本人也有不淺的種族歧視觀念。與父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漢克的兒子索尼和周圍的黑人孩子相處得很好,他對即將被執行死刑的黑人勞倫斯也充滿了同情。他與父輩之間這種不可調和的差異和衝突註定了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中的他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自殺愈發渲染了身上的悲情色彩。……

經典之九:一級重罪

上映年份:2002年

法律議題:duersi 軍事審判制度 劇情回顧 女律師克萊爾(Claire,艾什莉·賈德飾)的商人丈夫湯姆(Tom,詹姆斯·卡維澤飾)突然鋃鐺入獄,隨後她被告知,湯姆曾是海軍陸戰隊中士,原名羅恩·查普曼(Ron Chapman),15年前在執行祕密軍事任務時屠殺了9名平民。據湯姆交代,1988年蒙特亞薩(Monte Azunl)遭遇恐怖襲擊導致3名學生死亡,他作爲特遣隊一員參與追捕元兇。在執行任務時其隊友賀南德茲(Hernandez)情緒失控槍殺了9個平民。而這次行動的指揮官如今已經是國會軍事委員會的准將。爲還丈夫清白,克萊爾找到海軍陸戰隊出身的律師查理·葛萊(Charlie Grimes,摩根·弗里曼飾)爲湯姆辯護。可剛結束了審前公聽,克萊爾拒絕了對方提出的減刑協商後,她和查理均受到不明襲擊。 事情並沒有結束,假釋證人特洛(Troy)告訴查理他在脅迫下作了僞證,可當查理將他們的談話錄音作爲證據提交時遭到法官拒絕。而一個倖存目擊者找到克萊爾,稱其實恐怖事件是軍方失誤造成,而後爲了掩蓋事實,他們將此嫁禍給反抗團體,隨後又設計了特遣隊的襲擊以混淆公衆。當時他親眼目睹了賀南德茲的屠殺。 克萊爾在聯邦調查局探員的幫助下掌握了軍方謀殺證人的證據,終於法官以國家安全爲由宣佈撤訴。可此時查理和克萊爾卻發現謀殺證人的正是湯姆!湯姆承認了罪行並試圖殺克萊爾滅口。正在危急關頭,那個自稱倖存者的人從窗外射殺了湯姆。 法律場景 克萊爾:我是律師,起訴書可以看嗎? 泰倫斯·恩比:我們稱之爲起訴單。 克萊爾:很好,我可以看嗎?能不能簡略解釋一下? 泰倫斯·恩比:85條,逃兵,90條,蓄意攻擊或違抗長官。 克萊爾:謀殺?九…… 泰倫斯·恩比:對,定罪的話是死刑。 ——訴辯雙方交涉 法羅:查普曼中士,請提出申辯。 克萊爾:我們請求撤銷所有控訴。 法羅:否決。你對軍事法庭十分生疏,這裏沒有所謂當事人。查普曼是被告,我要他申辯。 查普曼:我自認無罪,無罪。 賀南德茲:他像牛仔般,他用槍戲弄受害者,像是在賣弄技術,然後纔將他們殺害。我和另外兩個人合力制止他,繳了他的械。 ——軍事審判、首次開庭 法律概念 軍事司法(military justice):處理軍隊內部事務或涉及軍人犯罪的相對獨立於平民司法的一套司法體系。軍事指揮官對軍事司法具有不同尋常的權威,被告軍人不享有平民司法意義上的要求律師辯護的權利。 軍事法庭(military court):根據1950年《統一軍事司法典》(UCMJ),美國軍事法庭分爲三級:負責初審的軍事審判法庭,設在陸、海、空及海軍陸戰隊每一軍種的刑事上訴法院,負責複覈的最高文職法院——美國武裝力量上訴法院。美國軍事司法一般實行兩審終審制。 謀殺罪(murder):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法理短評 這是一部關於軍事審判的電影。主人公湯姆15年前曾在海軍陸戰隊服役,在當時的一場祕密軍事行動中,湯姆涉嫌屠殺了9個當地平民。本來和妻子過着平靜幸福的生活的他因此突然被捕,原本平靜的生活被驟然打破。 在每個國家的司法體制中,軍法體制通常是相對獨立於平民司法體系的,美國也不例外。由於湯姆涉案當時是海軍陸戰隊隊員,其涉嫌的屠殺案故而將由美國軍事法庭進行審理。軍事法庭和平民法庭差別很大,作爲平民司法體系中的律師克萊爾第一次上軍事法庭爲丈夫辯護,就被法官告知:你對軍事法庭和審判一無所知,在這裏沒有當事人,只有被告。……

經典之十:少數派報告

上映年份:2002年

法律議題:duersi 犯罪未遂犯罪預防 劇情回顧 公元2054年的華盛頓特區,政府成立了一個犯罪預防小組,其核心是三個能預知謀殺犯罪的“先知”。小組負責人是約翰·安德頓(John Anderton,湯姆·克魯斯飾)。六年前他兒子因遭綁架而失蹤,妻子也因此與他離婚。 負責監督此小組的司法部官員丹尼·威特沃(Danny Witwer,科林·法瑞爾飾)對該系統提出了質疑,而安德頓卻對此不以爲然。直到一天,“先知”們預測安德頓將成爲一起謀殺案的兇手,可被害者克勞(Crow)與他完全不認識。安德頓於是逃離小組,踏上尋求真相之路。而丹尼也展開了對安德頓的抓捕。安德頓找到了該系統開發者之一,得知如果三個“先知”預測的結果不一致,則少數者的意見將被記錄下來形成“少數派報告”。於是,安德頓開始尋找那份能證明自己清白的少數派報告。他來到了在預言中他即將犯罪的旅館,得知克勞是綁架並殺害兒子的兇手,於是盛怒之下開槍殺死了克勞,自己也隨之被捕。而此時,其前妻卻揭發犯罪預防系統的開發者之一和最高負責人檢察長拉馬(Lamar)纔是真兇。原來,拉馬曾殺害了先知之一的母親,事後他篡改預測記錄將此事嫁禍給他人。而安德頓對此案的懷疑調查招致了拉馬的設計報復。陰謀被揭穿後,拉馬拿起槍指着安德頓,先知們預測他將殺死安德頓,出乎意料的是他自殺了。 法律場景 約翰·安德頓:1108案已被預視先知發現錄製於影像系統中,遞減排列於犯罪預防目錄,共同見證人有凱瑟琳·詹姆士和法蘭克·波勒審判長。見證人願授權偵辦此案嗎? 法蘭克·波勒:同意,我授權。 凱瑟琳·詹姆士:逮捕他。 ——犯罪預防系統逮捕決定 海曼博士:大多數時候,三個預視先知看到的都一樣,偶爾其中之一會不同。 約翰·安德頓:我怎麼不知道? 海曼博士:因爲這些少數派報告都被毀了。 約翰·安德頓:你是說我冤枉過好人? 海曼博士:難免,那些被預知的罪犯,他們的未來不見得必然如此。 ——犯罪預防系統的誤判可能性 法律概念 犯罪未遂(attempt):又稱未遂犯,與犯罪既遂(attempted crime)相對,指行爲人具有犯罪意圖並實施了接近犯罪的行爲,但由於犯罪實施過程中受到外部因素的阻礙而沒有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形態。依美國《模範刑法典》,行爲犯和不作爲情況下也有可能存在未遂犯。 綁架(kidnapping):在美國指爲了某種利益或懷着某種目的,違揹他人意志將其從一個空間移到另一個空間並(或)拘禁的犯罪行爲。爲勒索金錢或傷害受害人身體的綁架構成加重的犯罪。父母親一方或雙方侵犯監護權綁架兒童的行爲在大多數州構成綁架罪。 謀殺(murder):參見本書《死囚上路》法律概念。 法理短評 電影改編自著名小說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Dick)195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被譽爲導演斯皮爾伯格最複雜最深刻的作品。斯皮爾伯格在心裏將迪克的小說和喬治·奧威爾的《1984》相提並論,他甚至深信《少數派報告》中的預言正在成爲現實: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的隱私已經逐漸被蒸發,因爲先進的科技可以穿過牆壁和屋頂窺視我們的生活。然而“科技和隱私”或說“科技與法律”並不是筆者想要探討的問題,筆者所感興趣的是電影的另一個主題,即影片中的犯罪預防系統。 預防犯罪是刑法和刑罰的重要目的和功能。如果能夠通過一個犯罪預防系統有效地預防犯罪,那麼就可以避免犯罪者真實犯罪所造成的傷亡和損失,也可以節省因爲追訴犯罪而動用的司法資源。有效的犯罪預防對暴力型犯罪的受害者而言尤其具有重要意義。……影片中華盛頓特區建立了自己的犯罪預防系統,該系統起初看似沒有絲毫漏洞,然而經過主角約翰·安德頓的努力,最終被證明具有法律缺陷。 ……

經典之十一:失控陪審團

上映年份:2003 年

法律議題:duersi 陪審團制度 劇情回顧 一名證券經紀商在公司裏一起突如其來的槍擊事件中喪身,他的遺孀一紙訴狀將槍支製造商告上了法庭。衆所周知,陪審團是制勝的關鍵,被告方於是請了傳奇的陪審團篩選顧問藍金·芬奇(Rankin Fitch,吉恩·哈克曼飾)出馬。 芬奇帶領着他的智囊團通過精密的分析和跟蹤調查,選定了最有利於他們的12個陪審員,而後或攻其軟肋,或投其所好,漸漸操縱了陪審團。正當他自以爲勝券在握時,一個名叫尼克(Nicholas,約翰·庫薩克飾)的陪審員,卻和他的女友瑪麗(Marlee)裏應外合,暗中處處阻撓芬奇。當尼克已對陪審團有了相當的控制力後,瑪麗分別聯繫了雙方的律師,開出高價“出售”陪審團的民意。在與瑪麗談崩之後,芬奇開始動用暴力手段調查威脅尼克,導致法官不得不下令隔離陪審團。另外,原告律師魯爾(Wendell Rohr,達斯汀·霍夫曼飾)堅信正義和自己的實力,斷然拒絕了瑪麗的條件。不想卑鄙的芬奇竟在關鍵時刻讓重要證人消失,令魯爾失去了制勝砝碼。 眼見到了最終判決的關頭,雙方都不免對瑪麗提出的交易動心。魯爾最終守住了律師的原則,而芬奇卻答應了瑪麗的條件。不想最終陪審團竟然高票判決軍火商敗訴。更讓芬奇崩潰的是,他得知了尼克和瑪麗是十年前一宗校園槍擊案的受害者親屬,他們此番作爲正是爲了報復當年幫軍火商辯護的芬奇。 法律場景 控方律師:你對槍支管制有何意見? 候選陪審員:跟生育管制一樣,沒用。 控方律師:我方接受。 辯方律師:無異議。我方接受,庭上。 ——挑選陪審員 魯爾:你對我的證人幹了什麼好事?威脅家人?收買?用的什麼招數? 芬奇:或許他突然不想要老東家了。你知道他爲何找上我們?別說你靠別人的良心打官司。 魯爾:我靠自己的良心! 芬奇:我懂了,你是絕對道德者,活在絕對道德世界裏,還真古雅。 魯爾:不要轉變話題。事關我的證人,你踐踏的是我的客戶、我的案子以及保護我們國家的法律! 芬奇:我們國家? 魯爾:沒錯! 芬奇:沒想到你是愛國分子,虧你公然藐視人民的武裝權。記得“憲法第二修正案”嗎? 魯爾:所以你是來捍衛憲法的? 芬奇:不是,跟你一樣來打贏官司。這是我的職責,其他都是彩色泡沫。 魯爾:彩色泡沫?彩色泡沫?這個制度動用12人,聆聽證人的證詞,包括我的證人,而你誘拐了我的證人! 芬奇:靠證詞求勝,那你已經輸了。你以爲陪審團在乎什麼叫“任意販售”還是“產品責任”嗎?很多人連說都說不出來,懂個屁!你以爲陪審團都英明睿智?不,他們大多欠一屁股貸款,他們每天只想回家看有線電視,壓根兒一個屁,也不管你所謂真理、正義、美式價值!就算你勝訴又怎麼樣?雅各伍德會復活?不!了不起他老婆開高級車去掃墓,走在崎嶇的墓地,折斷一雙1200元的高跟鞋跟,而你的名字上了報紙,雅各伍德和其他暴力受害者一樣在墓穴裏腐朽。 ——妨礙陪審員獨立裁決 法律概念 陪審團(jury):非法律專業人員被召集起來,在聽取證據的基礎上,通過對有爭議的事實問題做出裁定的方式來協助法庭審理案件的組織。詳見本篇法理短評。 法理短評 陪審團制度是英美法系區別於大陸法系的一個重要特點。許多人覺得這一制度不可思議:爲什麼要讓一羣背景五花八門、水平良莠不齊的法律門外漢成爲“法官之上的法官”呢?連美國人也常常開玩笑說,如果不把陪審團制度與其他國家的法律制度相比,那它真是糟透了。儘管如此,美國人還是驕傲地將這種讓平民百姓參與司法決策的形式看做是“比選舉權還重要”(傑斐遜語)的維護民主的堡壘。事實上陪審團的職責範圍是受到很嚴格限制的,他們只能對事實作出判定,不能就法律問題發表意見。人們對於正義的正確判斷並不來源於專業的法律訓練,而是來自於公平的決策機制以及人們的基本理性和生活經驗。這正是陪審團制度存在的法理依據。實踐中,這一制度確實在保障司法民主與獨立、防止司法腐敗、限制法官權力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影片《失控陪審團》可以看做是一部對於美國陪審團制度的簡明教材,它不但讓我們對於陪審團制度的進行程序有了大概的認識,還爲我們提供素材對陪審團制度的利弊進行反思。 ……

經典之十二:換子疑雲

上映年份:2008年

法律議題:duersi 司法腐敗議會聽證 劇情回顧 影片改編自1928年懷恩·威爾虐殺兒童案。克莉斯汀·柯林斯(Christine Collins,安吉麗娜·朱莉飾)是一位單身母親,一天她照常下班回家,卻發現兒子沃特(Walter)失蹤了。腐敗的警局查找不力,引起了公衆的不滿。 爲重振聲望,警方竟強塞給柯林斯太太一個錯誤的小孩,在媒體面前導演了一出“親子相認”,企圖堵住悠悠之口。無奈的柯林斯太太將小男孩領回了家,而幾天的共同生活使她更確信這不是兒子。可憐的母親再次來到警局要求繼續尋訪,卻遭到一口回絕。她的執著惹惱了警局,警方根據洛杉磯警署的第12條規定將她關進了精神病院。陰森的高牆深院中更是無人理會柯林斯太太的哭訴與哀求。這裏的醫生只是每週威脅她籤保證書確認孩子已找到,並承認自己有精神病。柯林斯太太堅決拒絕,同時她發現,許多“病友”也是因爲與警察局對抗而被拘禁。 事情在絕望中出現了轉機。一位勇敢的牧師開始爲她奔走呼籲,同時,一個專門虐殺小男孩的連環殺手落網,爲沃特的下落提供了新的線索。終於,這位母親在公衆的幫助下與警察局對簿公堂,贏得了官司,可她的兒子卻依然不知所蹤,生死不明。這位母親在渺茫的希望與無盡的等待中度過了餘生。 法律場景 律師:就這麼一下,你只不過打了個響指,就把一個無辜的女人丟進了精神病院! 瓊斯警長:不是“丟”。 律師哈恩:如果任何一個警察,都可以用職權在5分鐘內將一個剛進入他辦公室的女人強制送進精神病院的話,恐怕這個州的每一個家庭都正受到這潛在的威脅。 ——警察濫權、正當程序 法官:現在宣佈判決。委員會已經聽過了雙方的證詞,綜合雙方所述的事實我們建議對瓊斯上尉作出永久停職的處理。此外,法庭將考慮對現有法律和執法程序做出相應修改,以避免出現城市公民因主觀認定的原因被關押進當地的精神病醫療機構。最後,考慮到警察局在公衆誠信方面的喪失,經過委員會的同意,我們認爲應免除警察局長的所有職務。本次庭審結束。 ——宣佈判決 法律概念 市議會(general council):由市民選舉產生的市民代表組成的立法機關。 法理短評 影片《換子疑雲》改編自1928年“懷恩·威爾虐殺兒童案”。真實案情是7歲男童沃特·科林斯於1928年3月10日失蹤,在長時間尋找未果的情況下,爲了挽救洛杉磯警察局的名聲,警察局竟然找了一個不是沃特的男孩硬塞給沃特的母親克莉斯汀·柯林斯太太。柯林斯太太提出抗議,卻被當作精神有問題而被關進精神病院。後來,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在農場中虐殺了近20個男童的變態殺手落網,遇難的男孩中可能有沃特,此時柯林斯太太纔在公衆輿論的幫助下得以離開精神病院並對洛杉磯警察局提起訴訟。最終,變態殺人犯被判處死刑。但柯林斯太太始終相信沃特在某個地方活着,在她的餘生裏,她繼續尋找着她的兒子。她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話題中。最後一次關於柯林斯太太的報道是在1941年,她贏得了對警察隊長的訴訟並且導致他無法再從事警務工作。隊長本應支付科林斯10080美元的賠償,但他沒有支付過,而且還是以退休的名義離開警察局。柯林斯太太死於1985年11月,享年94歲。直到去世,她也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 ……

經典之十三:高度懷疑

上映年份:2009年

法律議題:duersi 檢察制度刑事司法程序證據規則 劇情回顧 馬克·亨特(Mark Hunter,邁克爾·道格拉斯飾)是聲譽頗著的地方檢察官,多年以來保持着極高的勝訴率,而DNA證據則是其殺手鐧。作爲下一任州長的有力競爭者,馬克可謂前途一片大好。而尼古拉斯(Nicholas,傑西·麥特卡爾菲飾)和芬利(Finley,喬·摩爾飾)則是供職於電視臺的深度調查記者。 尼古拉斯和芬利懷疑馬克爲了製造政績而僞造DNA證據使嫌犯入獄。他們對馬克展開調查,卻苦於無法獲得證據。在接近馬克的過程中,尼古拉斯和馬克的助手——助理檢察官埃拉(Ella,愛波·塔布琳飾)逐漸墜入情網。 爲了追求真相,在獲悉了一起最近發生的謀殺案細節之後,尼古拉斯和芬利按照案發現場留下的證據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他們買來嫌犯穿過的鞋子、開過的車子、用過的工具,試圖以此吸引警察的注意。同時兩人將他們的所有活動都錄製成影碟並交給芬利保管,以便在日後開庭審判階段給馬克出其不意的一擊。事情似乎按照兩人的預想發展着,和嫌犯有着諸多相似之處的尼古拉斯最後果然成功吸引了檢方的注意,他隨即被羈押等待審判。 庭審階段,檢方出示了尼古拉斯的DNA證據,而芬利卻在送硬碟前往法庭的過程中死於馬克刻意製造的車禍當中。無法自辯的尼古拉斯被判處死刑,儘管提出了上訴,但是唯一的希望似乎只有寄託於助理檢察官埃拉的調查了。 經過多方調查,埃拉在現代影像技術以及幾位尖端科研人員的幫助下果然發現了蛛絲馬跡。原來馬克在之前的案件中屢次在嫌犯遺留在現場的關鍵證據上做手腳以證明案犯在場的犯罪事實。埃拉的發現將春風得意的馬克送進了監獄,而尼古拉斯的案子則被宣佈爲無效審判。離開監獄的尼古拉斯因其孤膽揭黑的傳奇故事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但是故事並未到此結束。細心的埃拉發現尼古拉斯其實就是殺人真兇,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掩人耳目,整個事件不過是一個圈套。影片最後,埃拉毅然將尼古拉斯的罪行昭告世人,聰明一世的尼古拉斯最終也沒能逃出恢恢法網。 法律場景 警察:這是一張搜查你房子的許可令,我要你看看它,然後簽名。C.J.尼古拉斯,你被捕了,罪名是謀殺了桃瑞絲·魯恩·歐文。你所說的將可能在法庭上對你不利,你有權請一個律師,如果你支付不起,你可以打電話…… ——米蘭達警告 法警:你要莊嚴地發誓,你所說的將是實情,全部實情,除實情之外別無他物。願上帝幫助你。 尼古拉斯:我發誓。 ——證人宣誓 法律概念 雙重審理(double jeopardy):指因實質上的同一犯罪行爲受到兩次指控。“禁止雙重危險”原則禁止因同一犯罪行爲而對某人審判兩次,也不允許因同一行爲而宣判某人犯有不同的罪行,除非根據定義這些犯罪在實質上不同,如謀殺罪和搶劫罪。美國聯邦憲法第五修正案規定,任何人不應該“被兩次置於審判之下”。但是,某些專門職業或武裝部隊的成員,其犯罪行爲還可能違反了行業或部隊紀律規則,所以既應當根據該行業紀律規則,也應當根據法律對他作出處理。 地方檢察官(district attorney):參見《刺殺肯尼迪》法理短評。 法理短評 這是對錶現主義電影大師弗裏茨·朗(Fritz Lang)1956年執導的經典懸疑片《高度懷疑》的重拍之作。有人質疑這部電影並沒有超越原作,但畢竟增加了很多更貼近這個時代的新元素,而且,犯罪與陰謀永遠是可常拍常新的題材,因此我們也就沒有必要過分苛求了。 中國古代有“刀筆吏”一說,講的是那些師爺訟棍們能夠在隻言片語間扭轉乾坤,定人生死。現代法律的發展,尤其是立法和審判程序的完善自然讓文字遊戲不可能再有以往那樣的殺傷力,畢竟,法律是講證據的。 判定事實的依據是證據。要證明嫌疑人沒殺人,只需要一個簡單的不在場證明;而如果要證明其殺了人,又需要哪些證據?兇器、指紋、血衣、鞋印、DNA、監控視頻、目擊證人?對於一個年富力強的檢察官而言,證據一定是越多越好,而對於辯護律師而言,恐怕就是越多越頭疼了。 ……

來源:刑部尚書、《繽紛法影:美國電影中的法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