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美國之所以能夠在建國的幾百年的時間裏,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爲,在二戰時爲其他國家提供的軍事武器得到大規模的應用,奠定了其世界性軍事強國的地位。武器裝備的先進性,是衆多國家爭相引進的目標,美國也成爲全球最大的武器售賣國之一。而這些武器裝備在研發時往往會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在研製成功之後,通常會向其他國家進行銷售來彌補之前的投入。F-35戰機自研發以來,美國就不餘遺力的向他國進行推銷與銷售,不少國家也利用這些戰機來進行仿造,但是卻很難得到美國研製的關鍵技術。

仿製戰機並不是那麼容易做的,因爲核心技術一直被掌握早美國的手中,就算有些國家通過組裝來獲得了這些技術,而對於戰機來說最重要的發動機卻很難成功複製。對於戰機來說,如果缺少一個好的發動機,其真正的性能就很難發揮出來。F-35所使用的發動機,只能夠是F119-PW-100發動機,只有它能夠滿足F-35短距起飛和垂直着陸的要求,而且發動機作爲戰機的心臟,,大多數國家在仿製時,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那對戰機的來說是致命的。

其次開發研究一個戰機的基礎,就是要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與高技術的航空人才,才能將戰機進行拆分研究。許多國家就算將先進的戰機來進行研究,國內的工業技術無法生產高精度的零部件也是無用的。而美國即便將F-35組裝線放置在日本、意大利,但是戰機的零部件生產還是在自己的國內進行的,由此看來,除了核心技術之外,各種戰機零部件的製造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美國極力推銷F-35戰機,也不怕他國進行仿製的重要原因。

在今年8月份,伊朗舉辦儀式給世界展示了本國首架自主研製的“科薩爾”戰鬥機。不過不少專家表示,“科薩爾”所配置的發動機只是經過翻修的通用動力J85發動機,因爲以伊朗現在的技術以及工業基礎來看,是沒有辦法自主生產這種發動機的,很可能是通過國際市場購買的一些二手貨和零部件的老式發動機來組裝完成的。“科薩爾”機上的其他關鍵性零部件,例如顯示器、元器件等,或許也是在國際上淘來的。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這種交易是很常見的,但是如果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軍事實力,能夠自主生產一些關鍵零部件也是很重要的,也可以打破他國的封鎖。

因此自主研製發動機長期以來就是我國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雖然研製出的發動機在技術上還不能與美國媲美,但是也一直在不斷進步。我國殲10在之前已經換上了自主研發的矢量發動機,也意味着我國開始擺脫進口發動機的命運,中國戰機的發展技術在不斷地提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