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农商行被下调评级!

中诚信国际在昨天发布《下调降铜陵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体和债项信用等级的公告》,将安徽铜陵农商行的主体信用评级由A+调整为A,维持评级展望为稳定。

评级被下调的背后,是该行不良率飙升。截至9月末,铜陵农商行不良率高达15.17%,较年初上升12.7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也达到11.08%,而贷款拨备覆盖率则低至不足37%。

这是今年以来第12家地方中小银行评级被下调,其中包括11家农商行、1家城商行。吉林蛟河农商行更是在今年2月、7月连续2次被下调主体评级,目前评级展望仍为“负面”。

评级下调的背后是不是农商行风险暴露全面性爆发?有华南大型农商行高管提示称,部分农商行的存量风险暴露是个别现象,不能夸大为整个农商行群体的风险事件,“农商行有个特点,就是量大而分散,发展极不平衡,也很难一概而论”。

事实上,在今年11家农商行主体信用评级被调低的同时,也有多达35家农商行主体评级被调高。中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肖斐斐表示,农商行风险暴露集中在环渤海、东北和中西部地区。22个省份中,不良率排名前五的是贵州(19.54%)、河南(11.57%)、辽宁(4.95%)、山东(3.45%)和吉林(2.64%),相比之下,北京、重庆、四川、上海和广东的平均不良率在1.5%以下,远低于行业水平。

铜陵农商行被下调评级

根据中诚信公告,安徽省铜陵市为传统工业城市,铜陵农商行的信贷投向与当地主导产业高度相关。随着区域经济下行、“去产能”及环保政策的实施,当地传统制造业面临较大压力,同时该行早期发起的多起大额银团贷款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质量持续下滑。

截至2017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2亿元,不良率为2.47%。而2018年以来,应监管要求,铜陵农商行将不良充分暴露,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8.8亿元,较年初翻了6.2倍,不良贷款率也较年初大幅上升12.7个百分点至15.17%。

同时,由于不良主要为厂房抵押贷款,经济下行周期下处置周期较长,贷款清收难度较大。上周四(11月15日),安徽省联社理事长陈鹏在该行调研时就提出要求,要“营造清收不良的氛围,层层传导压力,多措并举化解不良”。

此外,该行还将部分逾期90天以内的贷款划分为关注类。截至9月末,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3.7亿元,占比达到11.08%。

由于不良增速过快,该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大幅下降164.99个百分点至36.96%,远低于监管标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较年初下降7.35和8.86个百分点至4.42%和7.44%。

鉴于当前区域经济环境,并基于该行现有经营和财务状况,中诚信将该行的主体信用评级由A+调整为A。

官方信息显示,铜陵农商行于2012年10月正式开业,目前注册资本为8亿元,前十大股东以当地企业为主。其中当地国资委下属2家企业

(来源:券商中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