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學習筆記(二十)標題與起結

摘選自《古代詩詞創作與鑑賞》

(1)概括題

概括題是指詩題僅有題面,對詩歌內容不作提示和規定,只點出寫作的對象和一般事由。這類詩歌中佔很大比例,是古代詩歌的一個特點。杜牧《江南春》絕句一首,明代楊慎認爲詩中起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一句,“千”字應作“十”字,否則“千里鶯啼”何人能聽得?“千里綠映紅”何人能見得?對此,清代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反駁楊慎說:“餘謂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着、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有煙雨中也。此詩之意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詩家善立題者也。”何文煥認爲詩題名爲《江南春》,自然是寫整個江南之風貌,所以詩中以“千里”、“四百八十寺”等大字面來寫,如僅稱“十里”,如何能概括得了《江南春》這個題目呢?

有時同一標題可以出不同立意的詩來,使詩人力創新意甚至寫“翻案”詩不受標題的限制。比如: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這是翻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案,別出新意。然而,王安石的《題烏江亭》則針對杜牧詩再次翻案:

《題烏江亭》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爲君王捲土來。

另出機抒,別有意味,但詩題卻與杜牧一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