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建於南宋,在歷史長河中,沙灣古鎮形成並保留了以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間文化爲主體的嶺南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爲核心的廣府文化的傑出代表,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

點擊本頭條號“廣東周邊遊攻略”底部菜單進店搜“傳統文化”立購

“感恩遇沙灣,古鎮樂非遺”活動安排表

(2018年11月24日—25日)

在沙灣古鎮展館內進行非遺項目技藝展示及欣賞

遊客有機會還可以參與體驗。

地點:留耕堂

活動內容:色仔化妝體驗、技藝展示及小講座,一版色,一飄一屏。現場挑選小朋友體驗色仔化妝、上色櫃,購買此套票客戶優先。(備註:因爲色仔的篩選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提前在沙灣古鎮微信公衆號鏈接中報名。)

地點:留耕堂

活動內容:姜埋奶製作技藝展示及體驗

可免費嘗試“撞”奶以及品嚐一碗姜埋奶

地點:沙灣廣東音樂館

活動內容:現場鑑賞由沙灣私夥局演奏的何氏創作的廣東音樂經典名曲,並現場講解廣東音樂文化,體驗各傳統樂器。

地點:三稔廳

活動內容:現場展示磚雕技藝

沙灣古鎮,不同於自然風光、人造景緻,有別於單純的喫喝玩樂。它是沙灣鎮璀璨歷史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俗文化的全新體驗。集古建築觀賞、歷史文化知識的汲取、風土民情的體驗、休閒娛樂於一體,全面呈現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開啓了番禺旅遊的新篇章。

核心區打造了10個主題鮮明的展館,包括沙灣宗祠文化展覽館(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紀念館、廣東音樂紀念館(三稔廳)等,一一展現沙灣瑰麗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建築文化、農耕文化、民間文藝等,充分彰顯了沙灣古鎮的風采和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

位於安寧中街的何炳林院士紀念館,又名“衍慶堂”,建於清嘉慶年間,現作爲“中國離子交換樹脂之父”何炳林院士的紀念館,館內展示了沙灣鄉人何炳林先生及夫人陳茹玉女士的生平事蹟。(注:離子交換樹脂是原子彈中的濃縮鈾提煉技術的關鍵。)

留耕堂,爲沙灣何氏宗族的始祖祠。始建於元代至元乙亥年(1275 年),歷經劫難,屢毀屢建,現時的面貌是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始,按明製品官家廟規格,先後共花了17年時間擴建而成。

全祠地勢北高南低,主建築佔地3334.25平方米,爲五開五進形制,有頭門、鐘鼓樓、儀門、東西兩廡、拜庭、後寢和襯祠等各個部分。各建築物按古代宗法禮儀所需的功能而佈局,依中軸線向兩旁對稱展開,恢宏軒敞,其建築佈局結構和典雅宏麗的裝飾,體現出古代風水學說中的最佳選址與座向,展現了高超的建築藝術。

1983年,被譽爲“七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中國現代考古學奠基人的夏鼐老先生參觀後,評價留耕堂爲“嶺南古建築綜合藝術之宮”。

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廣東音樂的發源地舊址之一。粵樂先師何博衆、“何氏三傑”何柳堂、何少霞、何與年等在此創下無數粵樂曲目,爲享譽世界華人地區的經典樂曲,沙灣也因此成爲“廣東音樂之鄉”。

館內有棵由粵樂先師何博衆親手種植的百年三稔樹,故名三稔廳。三稔樹一年四季都結果,且果實味酸,因粵語“酸”與“孫”同音,“好酸”即“好孫”,寓意多子多孫,福壽無疆。

沙灣廣東音樂館位於沙灣古鎮安寧路青蘿會館,爲二層仿古建築,建築面積1042平方米。館內設廣東音樂私夥局演奏廳、廣東音樂展覽廳、沙灣廣東音樂“何氏三傑”展覽廳、互動展示廳,是集表演、展示、觀賞、體驗於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場所。

沙灣是廣東音樂發源地,歷史上產生了廣東音樂先驅何博衆及享譽中外的“何氏三傑”(何柳堂、何與年、何少霞),創作出了《雨打芭蕉》、《賽龍奪錦》等廣東音樂名曲,對廣東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沙灣也因此成爲歷史上廣東音樂最活躍和廣東音樂歷史遺蹟最多的地區之一。

一磚一瓦盡是古代蘊長的氣息

我們,在沙灣古鎮等着您

以上圖片均爲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