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東城街道辦事處塔山社區興農東街197號新隆銘居居民小區看到,小區大門兩側“風雨砥礪鼓征帆 啓航奮進新時代”十四個大字特別顯眼,小區內則帶有幾分溫暖小情調。曾經破舊的牆體換上了新裝,被統一噴塗上了淡黃色的外牆漆,並鋪設了淡青色的牆磚;立面管線規整有序;地面鋪裝了透水磚。整個小區顯得整潔又美觀。

坑窪的道路、雜亂的樓道、隨處可見的垃圾……提起老舊小區,這些情景或許便會在腦海出現。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由於設計規劃、年代久遠等原因,老舊小區環境衛生髒亂差、停車難等問題日益突出,成爲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難”。

新隆銘居小區文化牆。

據瞭解,興農東街197號老舊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共有320戶居民。受歷史侷限,小區規劃方案簡單,設計建造、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缺少公共照明、環衛、消防、停車位等配套設施設備。同時,下水道年久失修、路面損毀嚴重、電纜線亂拉亂搭、火災隱患多等問題普遍存在。另外,隨着小區人居環境日益退化,一批老住戶搬走,又一批新住戶湧入,居住人員日漸複雜,加之管理功能退化,這些都導致老舊小區各類問題越來越突出。

“特別是在用水方面,自來水管破舊,加上塔山社區地勢較高,平時自來水壓力很低。三樓以上的住戶,生活用水就很不方便了,要是到了用水高峯期就常常斷水,讓大家很惱火。”居住6單元5樓的居民王萬碧說,冬天用熱水就只有燒水了,存在很多安全隱患。

此外,新隆銘居小區還存在許多其他影響居民生活的問題。比如消防通道經常被亂停亂放的摩托車、私家車堵住,公共路燈毀壞,綠化設施老舊,化糞池修建不合理,下水管道常堵塞等。

“雖然大家都知道小區存在許多需要整治的問題,大家也盼了很多年,但由於整治這些問題需要大筆錢,所以一直都沒有動靜。”王萬碧說。

整改後的新隆銘居小區一角。

“如何讓老舊小區更加安全、舒適、整潔、便利,一直是我們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東城街道辦事處規劃建設管理辦工作人員李高前告訴記者,爲了優化美化小區軟硬件環境,我區今年6月啓動了新隆銘居小區整改工作,街道與規劃、城建、城管、水務等部門通力協作,於10月底順利完成小區整改工作。小區重新設計了花壇等綠化設施,挖掉了枯死的苗木,栽種了新的綠化樹木;重新佈置了電網電線,安裝更換了路燈;清掏了原來的化糞池,並設計新的污水管網;在原有道路的基礎上,鋪設瀝青路面;在完善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還增設了小區文化牆,既美化了小區,又提升了小區的文化氛圍和環境品質。

此外,我區2018年還將改造巴川街道辦事處白龍大道77號、東城街道辦事處迎春街71號,以及蒲呂街道辦事處和平巷、郵局和原合作基金會處等5個老舊小區。

目前,巴川街道辦事處白龍大道77號和東城街道辦事處迎春街71號兩個老舊小區改造已經完成,蒲呂街道辦事處已完成原合作基金會處老舊小區路面地磚施工,正在進行和平巷路面地磚鋪設施工,計劃12月底前全部完工。

這些老舊小區經過提檔升級舊貌換新顏,實現了“脫胎換骨”,城市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煥發出新的生機。“小區環境比整治前好太多了,十分感謝黨和政府爲我們老百姓做的大好事大實事。”今年71歲的居民劉祥政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記者 曾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