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天津在80、90年代有着朝气,比如食品街,比如蝶式立交桥,比如能源产业里,热电厂的变迁。

其实,天津第一热电厂在建国后,还在使用建厂初期安装的日本产发电机组,代表着天津的旧工业时代,不仅天津市区,包括唐山、北京的部分地区也是由第一热电厂来供热的,现在华北电力系统中很多人才都是以前在热电厂工作过的。要说天津的电力发展,那第一热电厂绝对是“杠把子”!

那时候要是谁家孩子能进热电厂上班,胡同里谁都得挑大拇哥,让人羡慕的哟!每逢年节,就属第一热电厂最热闹,福利好、待遇好,工人脸上都笑开花了。

1964年,天津第一热电厂进行了几期扩建工程,发电量迅速增长,那时共有一排7个大烟囱。

1985年,为解决粉尘污染问题,天津第一热电厂建设195米高烟囱,取代原来的低矮烟囱。这标志着天津的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区快速扩张,热电厂的建设也考虑到污染问题。

“大烟囱”竖起来之前,周围的居民区,晾衣服要看风向,不然开窗后,全家都是一层灰。

家住六纬路某小区的孙奶奶回忆说:“1985年大烟囱开始修建的地方,旁边是天津市第三棉纺织厂的仓库,为了便于施工,热电厂买下了那片土地。”那年夏天,大烟囱正式代替了以往的七座低矮烟囱,以前只能聚集在低空的污染物,通过“大个子”的畅快呼吸,送向了更高的上空,被风稀释,吹到更偏远的地方。大烟囱给热电厂周边带来的变化是立竿见影的,孙奶奶说:“起码我们晾衣服、晒被子,不用再跟打游击似的了。”

大烟囱需要定期检修,这时就需要专业工人爬到烟囱上面去。热电厂老职工的家属柯先生回忆起小时候对爬到烟囱上往下看的憧憬:“小时候经常偷偷翻过围墙往电厂里跑,和小伙伴玩捉迷藏。有时看着往上爬的维修工,幻想着自己哪天也能爬到大烟囱上,看看到底能看到多远的地方……”

1985年,大烟囱落成及扩建厂区工程现场

1986年,天津第一热电厂铺设热力过河管,为海河两岸单位和居民供暖。

2011年,天津第一热电厂全部关停并转,新建的东北郊热电厂开始发电并向市区供暖。

2014年8月,天津第一热电厂的大烟囱拆除,建于1985年的大烟囱在天津的版图上彻底消失了。

2014年,拆除中的大烟囱

自此,天津第一热电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计划经济时代天津旧工业文明的国营老工厂被风干成标本,成为历史的遗迹,封存在城市的缝隙里。

张艺谋电影《归来》里汽车站和电影院的外景地就是老电厂

热电厂开建大烟囱时,天津发生了什么呢?多了很多路,有了很多楼,建了很多40年后成为地名的建筑!

1985年中环线全线贯通的通车庆典

上图:80年代东北角书店

上图:80年代的地铁

上图:80年代的食品街

上图:80年代的天津宾馆

上图:80年代的友谊商店

上图:80年代的中原公司

上图:80年代的河西体育馆的旱冰场

上图:1980S位于马场道西的天津工业展览馆

1990年代的天津

90后

第一批吃快餐长大的孩子

这个时代的天津

过上了现代化的好生活

成了自信、天马行空的代名词

西北角天津商场

上图:90年代天津的“宽马路”,海光寺的经联大厦

上图:海河上的鲤鱼船

上图:90年代的长春道菜市场

上图:90年代的高腰裤in古文化街

上图:1994年6月1日天津第一家麦当劳开业的广告宣传单

上图:97年的水上公园五一节

上图:90年代的滨江道,霓虹灯还没有统一

上图:90年代的估衣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