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我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天津在80、90年代有着朝氣,比如食品街,比如蝶式立交橋,比如能源產業裏,熱電廠的變遷。

其實,天津第一熱電廠在建國後,還在使用建廠初期安裝的日本產發電機組,代表着天津的舊工業時代,不僅天津市區,包括唐山、北京的部分地區也是由第一熱電廠來供熱的,現在華北電力系統中很多人才都是以前在熱電廠工作過的。要說天津的電力發展,那第一熱電廠絕對是“槓把子”!

那時候要是誰家孩子能進熱電廠上班,衚衕裏誰都得挑大拇哥,讓人羨慕的喲!每逢年節,就屬第一熱電廠最熱鬧,福利好、待遇好,工人臉上都笑開花了。

1964年,天津第一熱電廠進行了幾期擴建工程,發電量迅速增長,那時共有一排7個大煙囪。

1985年,爲解決粉塵污染問題,天津第一熱電廠建設195米高煙囪,取代原來的低矮煙囪。這標誌着天津的經濟快速發展,居民區快速擴張,熱電廠的建設也考慮到污染問題。

“大煙囪”豎起來之前,周圍的居民區,晾衣服要看風向,不然開窗後,全家都是一層灰。

家住六緯路某小區的孫奶奶回憶說:“1985年大煙囪開始修建的地方,旁邊是天津市第三棉紡織廠的倉庫,爲了便於施工,熱電廠買下了那片土地。”那年夏天,大煙囪正式代替了以往的七座低矮煙囪,以前只能聚集在低空的污染物,通過“大個子”的暢快呼吸,送向了更高的上空,被風稀釋,吹到更偏遠的地方。大煙囪給熱電廠周邊帶來的變化是立竿見影的,孫奶奶說:“起碼我們晾衣服、曬被子,不用再跟打游擊似的了。”

大煙囪需要定期檢修,這時就需要專業工人爬到煙囪上面去。熱電廠老職工的家屬柯先生回憶起小時候對爬到煙囪上往下看的憧憬:“小時候經常偷偷翻過圍牆往電廠裏跑,和小夥伴玩捉迷藏。有時看着往上爬的維修工,幻想着自己哪天也能爬到大煙囪上,看看到底能看到多遠的地方……”

1985年,大煙囪落成及擴建廠區工程現場

1986年,天津第一熱電廠鋪設熱力過河管,爲海河兩岸單位和居民供暖。

2011年,天津第一熱電廠全部關停並轉,新建的東北郊熱電廠開始發電並向市區供暖。

2014年8月,天津第一熱電廠的大煙囪拆除,建於1985年的大煙囪在天津的版圖上徹底消失了。

2014年,拆除中的大煙囪

自此,天津第一熱電廠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計劃經濟時代天津舊工業文明的國營老工廠被風乾成標本,成爲歷史的遺蹟,封存在城市的縫隙裏。

張藝謀電影《歸來》裏汽車站和電影院的外景地就是老電廠

熱電廠開建大煙囪時,天津發生了什麼呢?多了很多路,有了很多樓,建了很多40年後成爲地名的建築!

1985年中環線全線貫通的通車慶典

上圖:80年代東北角書店

上圖:80年代的地鐵

上圖:80年代的食品街

上圖:80年代的天津賓館

上圖:80年代的友誼商店

上圖:80年代的中原公司

上圖:80年代的河西體育館的旱冰場

上圖:1980S位於馬場道西的天津工業展覽館

1990年代的天津

90後

第一批喫快餐長大的孩子

這個時代的天津

過上了現代化的好生活

成了自信、天馬行空的代名詞

西北角天津商場

上圖:90年代天津的“寬馬路”,海光寺的經聯大廈

上圖:海河上的鯉魚船

上圖:90年代的長春道菜市場

上圖:90年代的高腰褲in古文化街

上圖:1994年6月1日天津第一家麥當勞開業的廣告宣傳單

上圖:97年的水上公園五一節

上圖:90年代的濱江道,霓虹燈還沒有統一

上圖:90年代的估衣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