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天府新區建設發展的主要成效

2017年,四川天府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84.9億元、增長8.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01.3億元、增長42.3%。

一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塑造山清水秀城鄉形態。加快推進天府新區總體規劃評估和完善,逐步細化完善分區規劃、重點功能區規劃及重點區域城市設計,確保生態和農業用地規劃佔比不低於70%,着力打造“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的生態人居。高標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區域開發,建成“六縱六橫”骨幹路網和一批生態項目,規劃佈局地鐵線路27條、建成運營3條、開工建設5條,有序推進“三縱三橫”生態隔離走廊、天府國際機場高速、150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望山見水的城市格局初步呈現。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人才興區,構建高質高效產業體系。突出壯大電子信息、汽車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羣,引進中電子8.6代液晶面板、中科院光電所、海康威視成都研發基地等重大產業項目192個、總投資達4684億元,加快中航成都科技文化博覽中心、中電科成都科研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中國首條柔性AMOLED生產線-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顯示屏生產線實現量產,一舉打破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突出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引進中科院、北大、清華等一批校院地協同創新項目和航天科工、中科曙光等一批國家級實驗室,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和創新團隊突破4000家,引進院士、“國千”“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285名和各類專業性人才近15萬人,出臺科技創新和高技術服務業發展專項政策,啓動獨角獸島規劃建設,探索獨角獸企業集聚培育新路徑,支撐天府新區高質量快速發展的產業基礎和要素環境初步形成。

三是堅持雙向互濟、開放合作,打造“一帶一路”開放高地。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組建國際合作和投資服務專門機構,積極探索金融創新,健全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改革,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創新案例16項。加快完善對外交通網絡和物流體系,規劃佈局並加緊實施聯通兩大國際機場、國際鐵路港的地鐵、高速和快速路,建成“中國-歐洲中心”、天府海關並投入使用,獲批設立保稅物流中心(B型)。加快打造一批開放平臺,西博會永久會址--西部博覽城建成投用,併成功舉辦西博會進出口展、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等重要展會,中意文化創意產業園、川港藝術設計產業園等合作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加快營商環境轉型,大力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注重國際規則、國際慣例、國際標準在開放招商中的運用,注重幹部在全球範圍內招商能力的提升。2017年,天府新區到位內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達到1200億元和17.68億美元。

四是堅持改善民生、共建共享,建設美好生活城市典範。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經濟和社會聯動發展、城市和農村協調發展,讓天府新區羣衆在共建共享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以公園城市彰顯生態價值,推動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迴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以對“美”的不懈追求爲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實現新區建設和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相得益彰。積極推動城鄉分割向城鄉融合轉變,把鄉村發展納入全域規劃,從產業、形態、制度等多個維度推進實施“大美鄉村建設行動”,以特色小鎮和美麗新村建設爲支撐,積極構建城鄉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共同體和人居生態共同體,讓大美鄉村與精彩城市交相輝映。

二、下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

(一)由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轉向構建高品質生活圈、高質量產業生態圈。打造公園城市特質凸顯的生活圈,加緊推進重大生態項目、綠道系統、公園社區等生態單元建設。培育業態高端複合的產業生態圈,積極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構建新經濟發展應用場景,推動5G通訊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謀劃佈局“天府無線谷”,高標準建設獨角獸島,大力發展以新一代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經濟;結合區域主導產業和主力人羣需求,打造天府中心、成都科學城等特色商圈,突出農商文體旅融合發展的生態價值導向,加快在生態系統植入綠色產業項目、培育綠色消費場景,全方位提升生態價值。以“一心三城”爲載體建設高能級主體功能區。同步完善天府國際基金小鎮、京東雲小鎮等7個特色小鎮產業導入、生產輔助和高端生活功能。

(二)由主要依靠區域配置資源轉向面向全球配置高端資源。提升國際會展帶動能級,加強與英富曼、漢諾威等頂級會展公司合作聚集高端要素,舉辦UFI認證展覽15個以上、ICCA認證會議30個以上;力爭5年內配套酒店客房1.2萬間、會展商務載體400萬平方米,爲成都建強“全國會展第四城”、打造“國際會展之都”提供有力支撐。強化總部經濟輻射效能,積極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設立總部,以“總部+基地”“研發+生產”“中心+網絡”等複合式發展模式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突出文創產業衍生發展,力爭到2022年,初步形成千億文創產業集羣,建成富有蜀都味、彰顯國際範的文化藝術典範新區,打造西部文創中心新極核、囯內外知名文化產業集聚地、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先行區。創新國際資源配置渠道,通過海外技術併購、海外資金融通等方式,延攬海外人才、匯聚全球資本,探索推動新區企業以海外飛地的形式設立海外產業基地。

(三)由傳統管理體制轉向現代化國際化治理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全面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持續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進一步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多部門協同監管,深入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加快構建包容創新的審慎監管體系。營造國際化生產生活環境,加快推進國際社區、國際學校等配套建設,完善全域國際標識體系,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範的公共服務環境;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深入開展國際化營商環境評估和改進工作。深化管理體制改革,聚焦“一心三城”建設,打破傳統行政區劃界線,重構經濟地理、城鄉空間佈局以及與之配套的行政組織架構,探索建立以主體功能區爲基本單元的管理新體制。創新選人用人機制,採取項目合作、公開招聘等市場化配置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引進專業人才,健全以業績和能力爲標尺的獎優罰劣崗位激勵機制。

(四)由主要依靠投資驅動轉向主要依靠創新型人才支撐發展。着力提升人才引進質量,開展產業生態鏈、人才生態鏈規劃研究,完善以產業鏈發展貢獻度爲重點的人才評價指標。着力引進專業化創新團隊,依託天府海創園等創新載體,實施產業生態鏈全環節創新團隊招引。着力構建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加快完善以天府英才中心爲重點的人力資源供給和服務平臺,推動人才與技術、資金、信息融合發展和協同增值。

來源:國家發改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