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2018年公有云實施情況進行調研後,至頂網又聯繫了三十名以上在互聯網行業長期耕耘的專家級用戶,向他們實地瞭解,當前所在企業的公有云使用情況,以便更加清晰的對目前企業公有云使用狀態進行了解。詳細統計結果如下:

一、調研背景

本次調研共收集了31名企業CTO級別的專家用戶,用戶所從事互聯網運維時間,平均在5年以上。通過微信所收集到的用戶位置來看,大部份用戶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兩地。

在本次調研的三十一家企業中,公司規模在100人以下的有10家企業,100-500人之間的有8家,500人以上的企業13家。

二、公有云使用情況調查

1、雲主機使用規模

從雲主機使用規模的調研中,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對新技術接受能力比較強互聯網企業,對雲主機的使用,也有相當一部分還是抱有審慎的態度,有38.7%的用戶雲主機使用數量在50臺以下,基本處於“試水”的階段。但是也有19.4%用戶的已經開始進行大規模雲主機的應用,部署臺數達到1000臺以上。這說明目前企業對雲主機的應用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未來公有云主機大規模應用的前景可以期待。

2、公有云使用方向

在公有云的使用方向上,31份用戶調研中,有28個用戶選擇了Web應用。同時還有10個用戶在利用公有云進行大數據分析工作,9個用戶用公有云進行語音、視頻、圖像識別類的人工智能工作。區塊鏈、物聯網和雲桌面應用的使用數均在5個用戶以下,由此可見Web應用在公有云上已經佔據了主流的地位。

現如今,Web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網頁應用,正在向着應用性傳輸協議的方向發展,除了網頁內容之外,圖像、音頻、視頻,這些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數據均在通過一個80端口進行傳輸。因此,在調研中有絕大部分用戶在公有云上使用的是Web應用就不難以進行理解了。

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這兩項可以向企業進行“賦能”的技術的使用率還有些偏低,但也分別有10家和9家的企業在進行應用。

至於區塊鏈、物聯網這種概念性的應用,目前使用的用戶還是偏少,只有5家企業在進行應用。

當前雲桌面技術目前無論從功能性、實用性還是可管理性上基本上已趨於成熟,但是其使用範疇可能不太符合互聯網企業的應用定位,因此,在本次調研中,僅有一家企業使用。

3、使用過哪些公有云

在用戶熟悉和使用過哪些公有云中,阿里雲的公有云由於推出的最早,應用功能更加成熟,因此在本次調研中,絕大部分的用戶都選用過阿里雲,其次則是騰訊雲。AWS雖然剛進入國內不久,但憑藉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有接近一半的調研用戶也使用過AWS的公有云產品。UCloud由於在開源雲計算上有很多貢獻,在調研中也有9個用戶曾經使用過UCloud的公有云產品。而微軟和華爲兩家企業由於向雲計算轉型時間尚短,因此受企業的關注度相對較低,在本次調研中有8家企業採用過Azure和華爲雲的公有云產品。

4、選擇公有云的因素

在選擇公有云的三個最大因素的調研中,利用公有云減少IT基礎設施投入成本居於首位,其次是對出於穩定性方面的需求,易用性排在第三位。而技術創新被所有調查者排在了最後,只有7個用戶考慮在公有云上進行技術創新類工作。

5、使用公有云中最大問題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使用公有云中最大問題調研中,可擴展性的問題名列第一。也就是說雲計算一直在宣傳的靈活可擴展,在實際應用中,還有不少問題尚待解決,這個問題值得今後去深入進行研究。安全性和服務能力問題同時並列第二位,同時穩定性僅以一個用戶之差排列第三,看來公有云廠商在這幾個方面,還需要再繼續加大一些投入,纔可以更好的滿足公有云用戶的實際需求。

6、最好的公有云

在用戶心目中最好的5個公有云調查中,均有29個用戶對阿里雲和騰訊雲進行了投票,其次有25個用戶選擇的是AWS,Azure和華爲雲均以11票並列第三,UCloud排名第四,金山雲第五。

調查小結

在本次專家調研中我們可以瞭解,當前公有云應用還是以傳統的Web應用佔據主導地位,大部分用戶公有云主機的使用規模還比較小,在使用過的公有云和公有云滿意度中,阿里雲和騰訊雲排名最前。在使用公有云的主要因素中,成本、穩定和易用排在前三位。但是在使用公有云最大問題中,穩定性問題也很突出,還有排名第一的可擴展性問題也值得去深入進行探討。

總之,雲計算的更多應用尚待深度進行開發,公有云廠商還要更進一步對自身產品及服務進行提升,纔可以更好的去滿足目前用戶對公有云的應用需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