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開玩笑,人家真的是超兇的鎮墓獸!

讓文物活起來,

讓國寶會說話!

——《徐州寶藏》

哈哈哈

你確定你們不是親戚嗎?

鎮!墓!獸!

對,就是

鎮守墓穴的怪獸

既然要鎮住滋擾墓穴的一切物種,

當然就要兇狠可怕面目猙獰對不對?

 我也這麼認爲

但……

也許它們存在的意義

就是爲了將滋擾者笑死吧!

爲什麼會有鎮墓獸呢?

鎮墓獸的由來

《周禮》記載說,有一種怪物叫魍象,好喫死人肝腦;又有一種神獸叫方相氏,有驅逐魍象的本領,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於墓側,以防怪物的侵擾。

傳說方相氏是驅疫避邪的神。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爲國家驅疫。葬禮時,方相氏則驅方良、魍象(方良亦爲危害死者的惡魔)。

所以有學者認爲,使用鎮墓獸的習俗,就是從“方相氏”的傳說演化而來的。也有人根據早期鎮墓獸頭上的雙角推測,鎮墓獸應與“辟邪”、“靈神”、“士伯”等相關。

↑↑↑感覺這纔是鎮墓獸該有的樣子,嘻嘻!

鎮墓獸的演變

從考古實踐看,漢初時墓裏用豹子、狗熊、老虎等國產的猛獸鎮墓。

↑↑↑鎮墓,我們是認真的!

漢武帝打通西域後,中國人才首次見到了非洲引進的獅子,很快漢代中期就用獅子作爲鎮墓獸了,到了唐代,認爲漢朝墓裏用的那些豹子、狗熊、老虎、獅子的戰鬥力都弱爆了,於是發明了這樣長得像龍,身生雙翼、頭噴烈火的動物,覺得這樣的戰鬥力才兇猛,這樣的戰鬥力纔開掛,這樣的戰鬥力才爆表。

然鵝,請大家走心地看一下這種想象中的動物,它真心能鎮墓嗎?

標準答案是:“不能!”因爲生物分類學告訴我們:凡是有類動物都是喫草的。——這就叫做“漏出了馬腳”

這種設計中的大bug證明唐朝人光忙着寫詩參加公務員考試了,忽略了“生物學”的學習——偏科實在害死人啊。

徐州博物館裏有多件唐三彩文物,其中有一件是徐州花馬莊唐墓出土的獸面鎮墓獸,高72釐米、寬27釐米,和馬、駱駝這些動物放在一起那是相當的浮誇和違和。

唐三彩獸面鎮墓獸  徐州博物館館藏

首先說,這個名字就名不副實值得商榷。

“三彩”一詞,不見於古代文獻,最早的記載是民國時期,被一個不知名的假行家命名爲了“三彩”。1905—1909年,隴海鐵路修築期間,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而毀損了一批唐代墓葬,發現了爲數頗多的此類作品。這批文物被運到北京市場上,受到國內外古器物研究者的重視和古玩商的垂青,從此,“唐三彩”之名聲名遠揚。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呢,在唐墓中所挖掘出來的各類陶俑、陶像,以及其他陶器上,有的只有單彩,或者二彩,也有很多的器物具有複雜的、遠較三種爲多的顏色,有鉛黃、綠、青、藍、赭、紫、黑等,“三彩”之名名不副實。

但漢字的神奇就在這裏,“三”字可以不專指三種色彩而代表着“多種”。另外一般而言,除了胎體的白地之外,鉛黃、綠、青三彩也最爲普遍,因此“唐三彩”之名長期沿用至今,是約定俗成的名稱,也成爲一種陶瓷分類上的術語,有着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

當然,一個處女座的專業研究者則一定要稱呼其爲“唐彩色釉陶”——從嚴格意義上說,後者當然更具科學性,因爲從工藝上看,唐三彩是“低溫釉陶”而算不上“彩瓷”。

唐三彩獸面鎮墓獸  徐州博物館館藏

從現代的陶瓷史上認爲,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因爲在唐以前,只有單色釉,最多就是兩色釉的並用,比如在漢代,已經有了兩色,即黃色和綠色兩種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

到了唐代以後,各色釉互相浸潤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駁絢麗的色彩,獨具一種混搭、亂燉的中國風,既和唐代的審美觀變化有關,也體現了唐代文化包容的時代特點。

圖片來自網絡

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家的強大促使陶瓷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這種彩色釉陶是在漢代低溫鉛釉陶工藝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對含有有色金屬元素的各種原料有了新的認識而製作成功的,之間歷經了一個由粗到精的緩慢燒造發展過程。唐代統治階級生活走向奢侈和豪華,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種厚葬之風,上自王室成員,下至士大夫階級乃至平民百姓,都流行以唐三彩陶器陪葬。

與此同時,唐三彩不僅在唐代國內風行一時,而且暢銷海外、賺取外匯。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印度、日本、朝鮮、伊朗、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十多個國家都發現了唐三彩文物。

唐三彩中以馬、駱駝爲最多,而鎮墓獸則相對少見。

唐三彩獸面鎮墓獸  徐州博物館館藏

唐三彩在初唐、盛唐時達到高峯。安史之亂以後,隨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於瓷器的迅速發展,三彩器製作逐步衰退。後來又產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以及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及唐三彩。

總之,鎮墓獸無論呆萌還是詭異,都是保護墓主人的神獸,都是對亡者的一種精神寄託,都是那一時代的文化縮影!

徐州廣播和徐州博物館聯袂打造文博探索類節目《徐州寶藏》

播出時間:

【本週六】

FM103.3—8:50 18:50 20:50

FM91.6— 12:00 20:00

【週日】

FM93— 10:55 14:55 18:55

FM105— 22:45

您還可以下載以下APP關注本欄目

本期撰稿:陳釗播制:張強|編輯:智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