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芸知道》裏面兩個人用“一見鍾情”確定相愛,男生爲女生打架,買護手霜,結婚後努力工作,養狗,不介意她無法生孩子,說走就走帶她去看極光,去世後爲她還願,說起來哪件事都是極其動人的愛情纔有的樣子,但是坐在影院裏觀影就是如坐鍼氈,如魚刺背,如鯁在喉,原因是自始至終女生都沒表達出對男生一丁點的愛,只是空洞的說着愛情宣言。校園霸凌也好,貧窮也好,都是爲他們愛情設下的障礙,他們在一層層闖關中瞭解對方,體諒對方,互相付出,即使到電影結束都沒有一句“我愛你”或者“我等你”,但觀衆都能感受到這就是愛啊。

作者 | Amy Wang

開啓賀歲檔的馮小剛這次並沒有讓大部分人滿意,他的《只有芸知道》表現就如同片名一樣,飄浮而寡淡。

馮小剛大概在上映前就已經有了心理預期,所以趕在輿論之前就企圖先封住悠悠衆口。他說:“過了60歲之後心腸越來越軟,想拍一些純粹的、美好的故事,這是自己內心的需要”。言外之意,這部電影是拍來取悅自己的作品,與商業無關。而上映前很多所謂的影評人也說,上了年紀才能看懂這中間關於愛情和婚姻的深意。看到沒,智商大旗一打,不喜歡這部片子的人就是膚淺,沒看懂。

冬至之日馮導又在微博上自嘆“英雄老矣”,主要原因是票房不及預期,而他的主要衡量標準是票房。馮導自己也曾說這部電影很“雙魚”,因爲雙魚座感性柔軟。但相比於電影本身,花甲之年仍對浪漫個人主義表達存在票房黑馬期望的矛盾和生命力更爲“雙魚”。

看過電影后一週,思索了很久,終於決定寫點什麼爲我們這些不那麼認可這部影片的人說兩句話。馮導,不是年輕人們冷漠,也不是沒看懂,而恰恰是他們看穿了這個故事。

他們在觀影中,大腦曾閃現出無數個猜測,激烈的、悲情的、煽情的……但到電影結束都沒一個情節能讓他們代入到現實中的愛情和婚姻。“真實故事呈現”的宣傳噱頭徹底激怒了他們,因爲如果承認這個故事是真實、感人和美好的,他們現在經歷的愛情和婚姻未免也太格格不入和糟糕了點。

最致命的問題是,這個純粹的愛情故事裏,沒有解釋清楚人爲什麼相愛。

男主人公隋東風在電影中給出的答案是“一見鍾情”,這大概是愛情故事解釋戀人爲什麼相愛最偷懶的一個了。試問,哪個一無所有的直男不會對那麼漂亮的仙女一見鍾情?但一見鍾情不等於愛。因爲不知道他們爲什麼相愛,所以沒辦法對所有的情話和生離死別產生共情(除了狗)。

人爲什麼相愛?一見鍾情頂多解決了不討厭和性吸引,但是愛的產生和確認要比那個複雜和有趣多了。

一個朋友說,他大學時參加乒乓球比賽,中場休息滿頭大汗時,同班姑娘從背後輕輕拍了下他,遞過來一瓶礦泉水,他一擰發現蓋子是開的,轉頭看了一眼姑娘,姑娘刷的臉就紅了,連忙解釋這瓶水是新的只是幫他擰開了。那個姑娘現在是他的妻子,他說回想他們倆這麼多年,所謂的“愛情”應該是那一刻產生的。

另一個朋友,暗戀了一個年級稍長的成熟男士很久,她能感知到他們之間的曖昧但不確定自己是崇拜還是愛,一直沒敢捅破這層窗戶紙。有一次看一檔真人秀,她很欣賞的一位藝人在節目裏講述自己患癌經歷,她突然想到了那名男士,考慮到對方比自己年紀大,身體又不好,便覺得應該一刻不耽誤的去照顧他。那個時候,她很確定是愛情,魔怔似的衝到那個人面前表白了,這是她高傲了30年人生第一次表白。

當然還有一些在親密關係中的人,有人因爲對方的一句“多喝熱水”的關心產生了愛;有人因爲對方在馬路上撿起一個垃圾的善良產生愛;有人因爲對方聰明極了產生愛,有人在對方緊張怯懦無助時產生了愛,有人單純因爲對方先愛他才愛上了對方,有人在分手之後才意識到愛……

有的愛只能活在距離裏,不在一起就愛的死去活來,在一起就味同嚼蠟;有人在一起把世間最難聽最惡毒的話說盡了,他們還有愛;而有人好着好着突然就沒有一點愛了。

對於觀衆來說,人爲什麼相愛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它只能去靠心感受。感受到愛,就是愛,感受不到就是這個愛不夠動人,不能共情或者沒表達好。

《只有芸知道》裏面兩個人用“一見鍾情”確定相愛,男生爲女生打架,買護手霜,結婚後努力工作,養狗,不介意她無法生孩子,說走就走帶她去看極光,去世後爲她還願,說起來哪件事都是極其動人的愛情纔有的樣子,但是坐在影院裏觀影就是如坐鍼氈,如魚刺背,如鯁在喉,原因是自始至終女生都沒表達出對男生一丁點的愛,只是空洞的說着愛情宣言。這看似美好的漫長婚姻生活,不如徐帆酒後大呼亡夫爲什麼留下自己一個人來得動人。

“一見鍾情”這個相愛理由對於劇作來說是極爲懶惰的。電影極力的表現一個完美男人寵妻全過程,讓她“撿了十五年的命”,啊,多麼直男自戀和單向片面的回憶錄。受疾病煎熬而去世的一方沒有活着的一方苦,這是電影反覆重複的一句話,到底多麼自戀的直男纔會這樣想。

女主角則從頭到尾被動接受着這個完美男人的饋贈,她的愛就是接受對方的愛,然後用臺詞告訴觀衆自己也愛對方。他們在異國他鄉過着世外桃源的日子,沒有爭吵,沒有夢想,沒有曲折,甚至沒有家長裏短,最後因爲“生老病死”這個原因而自然結束。

生活中,那個因姑娘爲他擰好瓶蓋而愛上對方的男孩爲了和她在一起,畢業後來到她的城市打拼,那個愛對方聰明的男孩爲了配得上對方而奮發向上,那個30歲姑娘表白完後,被對方告知感謝厚愛已有對象,那個因對方“多喝熱水”就動心的姑娘最終發現自己在愛情裏太過輕浮和輕信……

你看,愛情大多充滿了瑕疵和矛盾,這些愛情本身不管圓滿還是缺憾,都是打動人的,它帶來快樂和愉悅,也可能帶來痛苦和惋惜。但不管哪一種,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他們爲什麼相愛,爲什麼幸福以及爲什麼沒有結果。

不是說影視作品就一定不能缺少矛盾,而是生活中的矛盾遠遠要多於電影。打動人的愛情往往是真誠的,雙向的,貼近生活的和不完美的。

馮導說,他朋友夫婦的真實故事就是那麼平淡沒有曲折,他不能爲了戲劇張力生造出來。可是,那個去世的妻子沒有機會告訴馮導她眼中的愛情和婚姻是什麼樣,眼前的這個男人是不是像他自己回憶的那樣完美。

現在想想,馮導的純愛電影都不算成功,要麼如《非誠勿擾》中爛俗,要麼如《芳華》中愛情成爲表現時代悲涼的工具,反而是《天下無賊》這一部犯罪懸疑片裏劉若英和劉德華飾演的盜賊夫婦的愛情最爲動人。

我常常在想,前段時間《少年的你》大火,大家將關注點放到了校園霸凌上,忽視了中間惺惺相惜的愛情。這個故事之所以動人,是因爲它完美的交代了兩個邊緣和絕望的人如何用愛取暖的故事。校園霸凌也好,貧窮也好,都是爲他們愛情設下的障礙,他們在一層層闖關中瞭解對方,體諒對方,互相付出,即使到電影結束都沒有一句“我愛你”或者“我等你”,但觀衆都能感受到這就是愛啊。

還有一個例子是,《誰先愛上他的》,講述丈夫在臨終前選擇和同姓戀人在一起,並把保險金也留給戀人,結婚十年的妻子無法釋懷找戀人糾纏,最後釋懷。看完這部電影,你會發現一個爲了錢,一個爲了情,但其實都是因爲愛。

不是“英雄老矣”,而是馮導這樣的大導演在創作和表達裏,迴避了太多本質而原始的問題,比如:人們爲什麼相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