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種糧實現好收益,就要調整種植品種和方式,提高糧食質量,還要做好產後服務

新糧歸倉,同樣是收穫季節,不同地區的種糧農民有着不一樣的感受。黑龍江某地農民遭遇強降雨,稻穀減產,靠着蟹稻共作,有機稻每斤比普通水稻多賣1元多,螃蟹又熱銷,一份田兩份收入,減產不減收;而在豫南某地,豐收的喜悅難擋“賣糧難”的現實,糧價走低,農民賣糧要排隊三四天,扣除收穫、運輸等花銷,種糧收益打了折扣。

農民種糧不易,怎麼種糧才能掙錢?從今年秋糧收購政策看,雖然託市價格下調,但在等級上做了上調。按照規定,執行最低收購價預案收購的糧食,應爲當年生產且符合三等及以上標準,四等、五等中晚稻不列入最低收購價收購範圍,由地方政府組織引導實行市場化收購。政策釋放的信號很清楚,只有重視糧食質量,才能實現優糧優價,這就要求種糧農民在提高糧食質量上下功夫。

要想種糧實現好收益,不僅要看天氣,也要看懂市場,及時調整種植品種和方式,提高質量。筆者在基層採訪過一個種糧大戶,今年新收的稻穀早已賣完,這段時間忙着往周邊的幾個大米加工廠跑,瞭解市場俏銷的水稻品種。去年,他發現加工廠拿着協議按標準收糧,優質纔給優價。他果斷種了幾十畝市場俏銷的優質稻,今年實現了增收。由此看來,各地農業部門不妨結合糧食市場購銷情況,篩選“質優、價高、暢銷”的糧食品種,在播種前推介發佈,增加市場優質糧食供給,引導農民調優結構、提質增效。

秋糧收穫數量大、時間長、地域廣,種糧農民不僅承受着市場價格波動風險,也面臨農業基礎不完善、技術不成熟等一系列問題。爲了增加種糧收益,一些地方農民從集中銷售慢慢轉變爲全年銷售,先把糧食儲存起來,根據市場行情賣糧。然而,不少農村沒有專用的晾曬場地和儲糧設施,曬糧難、儲糧難、售糧難等問題普遍存在,每年因黴變、蟲害、鼠害等往往會造成產後損失。

要想種糧實現好收益,做好產後服務同樣重要。一方面,糧食生產規模化種植區,可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整合倉儲設施資源,建設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的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爲農戶提供糧食代清理、代乾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服務,爲農民適時適價賣糧創造條件,增強議價能力,減少農戶儲糧損失。另一方面,糧食企業可以加強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開展預約收購、訂單收購、上門收購、綠色通道等個性化服務,切實解決賣糧難題。

糧食一頭連着農民,一頭連着餐桌。糧食產業越發達,糧食安全基礎纔會越牢固。只有推動糧食生產、加工、儲備、流通等全產業鏈升級,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建設,才能讓種糧農民不喫虧。

來   源丨人民日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統籌丨劉超  編輯丨從申

中國糧食行業惟一公開發行的報紙

讓您深入瞭解中國糧食經濟

新媒體業務合作電話:0371-68103765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