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11月份《油脂油料市场供需状况月报》预计,2018/2019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8400万吨,较上月预测量下调200万吨,较上年度9413万吨的进口量大幅减少1013万吨。尽管2018/2019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减少,但由于国内饲料养殖行业推广低蛋白日粮配方,加上杂粕替代增加以及非洲猪瘟疫情,将使得本年度豆粕消费量明显下降,大豆压榨量减少,国内大豆市场供应不会出现紧张状况。

养殖行业推广低蛋白日粮饲料配方将使国内豆粕消费量下降。今年10月26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批准发布了《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两项团体标准。两项团体标准增设了粗蛋白质、总磷上限值,下调了部分指标的下限值,将有效减少豆粕等蛋白饲料原料用量,对于保障我国饲料和养殖业蛋白原料供给和提高利用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据测算,猪配合饲料平均蛋白水平下调1.5个百分点,有望将生产1公斤猪肉的蛋白质消耗从0.45公斤降至0.39公斤,降幅达13%;蛋鸡、肉鸡配合饲料蛋白水平也将降低约1个百分点。新标准在全行业全面推行后,养殖业豆粕年消耗量有望降低1100万吨左右,相应减少大豆需求1400万吨左右。

通常情况下,在规模养殖场的生产成本中,饲料占到70%。过去几年,由于国内豆粕价格较低,饲料中豆粕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如果豆粕价格大幅上涨,饲料养殖企业会自行调整饲料配方中豆粕用量,选择其他蛋白粕替代部分豆粕,以降低饲料成本。对于在饲料中减少豆粕用量,我国饲料养殖企业已积累了很多经验。最常见的就是用棉粕、菜粕等杂粕替代部分豆粕,并辅以氨基酸等提高杂粕饲料转化率,这一方法近些年来多在豆粕价格大幅上涨时采用,以降低养殖成本。实践表明,推广应用低蛋白质日粮饲料,不会影响肉类蛋白质的数量安全,同时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

近几年,我国在低蛋白、低豆粕日粮推广应用上做了不少努力,但仍面临一些制约。主要包括:一是多年形成的以饲料蛋白质含量判定饲料质量的思维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二是小的养猪场户习惯以饲料中豆粕的含量判定饲料的质量优劣。三是在部分饲料企业的误导下,一些养殖场户将高蛋白含量的小猪料一直喂到育肥,造成大量的蛋白浪费。

为切实减少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消耗,有效破解养殖业的环境约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在我国饲料养殖行业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配方很有必要。国内大型饲料养殖企业要提高技术水平,主动推广应用低蛋白质日粮饲料;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应加强对小型饲料企业、养殖场户的培训工作,推动应用饲养配方新成果。

菜籽粕、葵花粕、DDGS等蛋白原料供应增加替代豆粕消费。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进口菜籽粕100万吨,同比增加28万吨,增幅为38.9%。10月22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允许符合《进口印度菜籽粕检验检疫要求》的菜籽粕进口。

预计2018/2019年度我国进口印度菜籽粕有望从上年的零进口增加至50万~60万吨。在今年菜籽粕进口增加的同时,我国进口葵花粕、棕榈粕等杂粕数量也大幅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11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18/2019年度我国菜粕进口量将从上年度的100万吨增加至150万吨,棉籽粕和葵花粕、棕榈粕等将从上年度的38万吨增加至100万吨。

最近几年,我国玉米工业消费量不断增加,DDGS和玉米蛋白粉(粕)等每年增加100万吨左右。预计2018/2019年度我国菜籽粕、葵花粕、棕榈粕等杂粕和DDGS新增供应量将较上年度增加200万~250万吨,可以替代豆粕150万~200万吨。

10月底,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要求自11月1日起取消豆粕出口退税。取消豆粕出口退税,将会导致我国豆粕出口量减少,相当于增加了国内豆粕供应量,弥补部分大豆压榨量的减少。监测显示,最近5年我国豆粕出口量在100万~200万吨,2013年我国豆粕出口量为107万吨,2014年大幅增加至209万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15年豆粕出口量下降至    169.5万吨,2016年小幅增加至187.6万吨,2017年大幅下降至97.3万吨,预计今年我国豆粕出口量将继续大幅下降。

2018/2019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减少不影响国内市场供应。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692万吨,较去年同期586万吨的进口量增加106万吨。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预计始于10月份的2018/2019年度的前3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在1800万吨左右,较上年度同期的2408万吨减少600万吨左右。

尽管预计四季度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减少,但不会影响国内市场大豆供应。一方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今年我国大豆产量1620万吨,较去年增加92万吨;截至10月底,今年我国临储大豆拍卖累计成交的201万吨都集中在四季度供应国内市场。另一方面,目前进口大豆库存保持较高水平,10月末港口进口大豆库存量仍高达950万吨。第三,受国内非洲猪瘟疫情,以及国家推广低蛋白日粮饲料配方和菜籽粕、DDGS等蛋白原料供应量增加影响,国内豆粕消费下降,四季度国内大豆压榨量将会有所减少。

当前预计明年1~2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在900万吨左右,虽然较今年同期的1390万吨有所减少,但通过采取降低国内大豆商业库存和拍卖国家储备大豆等措施,基本可以弥补同期大豆进口量的减少,国内大豆市场供应不会有问题。

据了解,今年巴西大豆播种提前,目前大豆长势良好,早熟大豆在今年12月底即可开始收获,明年1月中下旬巴西新产大豆将大量出口我国,3月份后巴西新季大豆将陆续运抵我国,4月份后随着阿根廷新季大豆进入我国,国内大豆市场供应将能够得到保障。

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再创历史纪录,进口大豆有保障。美国农业部发布的11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总产量将达到3.68亿吨,较上年度大幅增加2893万吨,增幅达到8.5%;2018/2019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达到1.12亿吨,较上年度大幅增加1239万吨,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全球大豆供应将继续保持充裕局面,我国进口大豆有保障。

今年巴西大豆出口需求强劲,1~10月份巴西累计出口大豆7455万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1088万吨,预计2018年巴西大豆出口量将达到或超过8000万吨,同比增加1200多万吨。今年巴西大豆价格远高于美国大豆,加上巴西雷亚尔大幅贬值,以雷亚尔计价的大豆销售价格提高,巴西农户种植收益好于往年,

刺激巴西大豆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市场预计,2018/2019年度巴西大豆产量有望达到1.22亿吨,大豆出口量将继续保持在8000万吨以上,其中对出口我国大豆量的占比将从今年的80%增加至85%以上。

明年阿根廷大豆产量恢复性增产已成定局,美国农业部11月份预计2018/2019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5550万吨,但市场预计阿根廷大豆产量将达到5700万~5800万吨,较今年大幅增加2000万吨左右,其中出口量将超过1000万吨,较2017/2018年度增加800万吨以上。近日阿根廷谷物出口商协会主席表示,明年阿根廷可供应中国1600万吨的大豆。

此外,乌拉圭、玻利维亚、巴拉圭等南美国家2018/2019年度大豆产量也将呈现恢复性增加,大豆出口量将较2017/2018年度明显增加,预计对我国大豆出口量也将会明显增加。

从长期来看,未来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印度以及南美地区等大豆生产国在中国消费需求增加的带动下,可能会继续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全球大豆供应将保持充裕局面。在未来美国以外地区大豆产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通过继续提高大豆产量和重构进口大豆多元化格局,即使完全不进口美国大豆,也完全可以保障国内大豆的消费需求。

(作者: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张立伟)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中国粮食行业惟一公开发行的报纸

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粮食经济

新媒体业务合作电话:0371-68103765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