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推薦的書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新近翻譯出版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95週年紀念譯本)》。

衆所周知的是,這個書之前已經有過10多個版本,加上港臺的中文譯本,累計版本估計達20個。所以,大家自然會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再出譯本有何特殊之處。

我作爲讀者,欣喜地看到這個版本,採取了有如武俠小說那樣的章回體形式,以詩詞作爲每章的標題,爲讀者們將這聞名於世的股票大作手傳記故事重新演繹。兩位譯者在證監會監管部門的研究和工作經歷,加上高堅、吳曉求和範希文等金融市場業內權威人士的作序推薦,都爲這本暢銷了“近一個世紀的回憶錄經典,超越時空和國度的投資傳奇故事”,抹上了理論與實踐並重的色彩。

本書首次出版於1923年,出版前已於1922年在《星期六晚間郵報》上連載和發表,主要內容是以利文斯頓之名,記述了主人翁傑西·利弗莫爾的股市生涯,描繪他在美國股市上數十載叱吒風雲的雄才大略和多次大起大落的歷史畫卷。作者埃德溫·勒菲弗是一名美國記者、作家和政治家,在目睹美國股市與羣衆的瘋狂之後,他希望能夠撰寫一本有別於股市報道的書,展示最真實的股市場景。

利弗莫爾被認爲是著名的“華爾街巨熊”、百年美股第一人以及舉世公認的投機天才。有關他的書主要有兩本,其一是他本人寫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其二就是放在讀者們面前的這本。從歷史影響和價值看,本書遠遠高於主人翁自己寫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1940年首次出版)。下面,筆者通過一些故事來簡要介紹本書的主人翁在股票市場上的傳奇事蹟。

1907年10月24日,利弗莫爾達到了他人生的第一個事業高峯。在當日市場崩盤中,他通過做空狂賺100萬美元,以至於當時出手力挽狂瀾的金融泰斗JP摩根也不得不請他高抬貴手,放市場一馬。利弗莫爾次日反手做多,最終結果是斬獲300萬美元,“華爾街巨熊”之盛名由此確立。這一年,他30歲,也就是書中第九回中說的“百年美股誰魁首,而立之年遠名揚”。1914年,利弗莫爾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成就了一生中最爲輝煌、廣爲稱頌和載道的股市經典存亡戰,也就是伯利恆鋼鐵一戰。這對應了書中第十四回,真的是驚心動魄,主人翁完全實踐了自己的交易準則。

故事是這樣的,在經歷了第三次大破產後,利弗莫爾遭遇的背景是美國4年的經濟蕭條,資本市場索然無味,也無任何賺錢效應,同時他還欠下百萬美元的鉅額債務。很多人都認爲他徹底完了,已經山窮水盡,只有一家券商承諾可以爲他提供一筆爲數500股交易額度的信用支持。也就是說,對他的人生而言,只有一粒子彈,一次扣動板機的機會,非贏即輸。要抓住這唯一的機會需要滿足四個條件,第一,看對大盤;第二,選對股票;第三,抓住時機;第四,拿出勇氣。無論這四個條件中哪一個出現問題,都會造成永遠再無翻身的結果。那麼他或許就真的只能永遠破產,然後和99.99%的人一樣,永遠離開資本市場。

要知道,當時的股市卻是處於一個四年經濟衰退的行情,這種難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最後,經過6個星期的漫長等待,他成功地扣動了扳機,等待得到了補償,收穫了足夠多的資本來提升操盤規模,實現了輝煌與精彩。但正如利弗莫爾所說,這也是他所經歷過的最折磨人的6周。在這次的交易中,他判斷準確。雖然略有風險,但是這次戰役後,他說自己操盤開始得心應手,不再是以前那個任人擺佈、錯誤百出的操盤手,現在輕鬆上陣、判斷犀利、冷靜思考、總結經驗,利弗莫爾開始沿着正確的道路前進 。

在本書創作的1922年,正值美國經濟處於繁榮時期,但在繁榮的背後卻隱藏着嚴重的危機。1929年,至今令人回想起仍然膽寒的“大蕭條”發生之際,利弗莫爾在華爾街的豪華交易室裏,指揮幾十處分倉下單,大肆做空,將1億美元坐擁懷中(當時美國全年稅收爲42億美元左右)。這一年,他也因此被稱爲“做空整個美國的人”,也被稱爲“華爾街之王”。

這本經典之作,一直影響着金融市場上無數的投資人,備受衆多投資者推崇,被稱作是無法取代的股票交易員“聖經”。筆者通過這篇讀書筆記,總結一些心得與讀者們分享。

第一,投資者最重要的事是心靈脩煉。爲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如第十回標題所說的,“處變不驚非本性,瘋狂惶恐是人心”。主人翁認爲,投資者或者說投機者最大的敵人是與生俱來的內在人性,要把一個人的希望和恐懼從人性中分離出來,雖然不可能,但成功的交易者或者說操盤手,必須克服甚至違逆自己恐懼和希望的本能;其次,耐心、耐性這個詞,在書中出現了不下30次。主人翁說讓自己賺大錢的不是操盤思維,是他能沉得住氣。市場上聰明人很多,對股市的判斷很精準,但要賺大錢只有一種人,那就是判斷好市場大勢,同時還能坐得住的人。不僅要有勇氣執行自己的策略,還要有智慧和耐心來持有這些股票。本書中利弗莫爾說得最多的就是“耐心等待,繼續觀察”,有時候他自己違背了這一點值得堅持的原則,也導致了非常糟糕的失敗。市場上拼的往往不是投資者的體力,也不是智力。優秀的投資者總是在等待,總是有耐心,等待着市場證實他們的判斷。一個人判斷可能很準確而清晰,但是在市場稍微發生變化的時候,他就有可能變得毫無耐心或者遲疑,即使這些變化都在他的意料之中。這也是爲什麼華爾街上這麼多人,即便不屬於蠢貨那一行列,但也總是在虧錢。實際上,並不是市場打敗了他們,而是他們自己打敗了自己。因爲他們雖然聰明十足,卻總是坐不住。簡單概括,就是缺乏“耐心”。

第二,永遠做市場的學生。沒有人能夠將市場作爲迅速致富的工具,也沒有人能夠戰勝、征服市場。利弗莫爾告訴投資者需要着重考慮的是時間因素,是情感平衡,是耐心修煉。投資者切忌一夜暴富的賭徒心態和浮躁心理。投資者最好永遠作爲市場的學生,不能間斷自我的學習過程。不要停止對市場的分析。這也是利弗莫爾對我們的警告:“要記住,在市場本身的表現證實你的看法之前,不要完全相信你的判斷”。百年前的美國故事,我們讀起來也會感覺非常熟悉,因爲書中的情節,與現在國內股票市場正在發生的很多情況十分相似,尤其是市場中的人性沒有變化。正因爲如此,主人翁的傳奇人生和交易原則,值得讀者花時間去品讀。

第三,我們不妨再問一句,這本自傳爲什麼如此經典?大家都知道,主人翁利弗莫爾有過很多輝煌戰績,要是寫本雞湯式的勵志或者成功學書籍,估計不會傳承至今。這本書不同於常規的傳記,書裏更多地是非常坦誠地記錄了利弗莫爾所犯的各種錯誤。主人翁很多哲學書中明確指出“虧損纔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好比我們中國人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和虧損了卻什麼都沒有學到,找不出自己的問題所在。利弗莫爾認爲,犯錯甚至重複犯錯是人類的本性,比如他提到曾經也因爲輕信他人和自我貪婪而面臨滿盤皆輸的局面。對待人性中的弱點和易犯錯誤的態度,可以說是利弗莫爾教給投資者最多的地方。即便他曾經破產好幾次,但是沒有哪次的虧損讓他一蹶不振。無論在什麼惡劣的環境下,他都堅信自己還有機會,而且絕對“不二過”。他始終會從錯誤和虧損中總結經驗,積累和提煉投資禁忌和原則。

近期本網熱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