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經常是浸泡多年而其實根本沒有真正瞭解到其中的真意。如果我們想要真正成爲一家無困擾的、預防爲主的公司,就需要每個員工都真正瞭解質量的內涵。

如果你們公司的質量管理人員還抱着“質量是檢驗出來的”這種的思想,那麼你們公司的質量管理的思維模式大概還停留在一百年前。但毋庸置疑的是,檢驗是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檢驗的目的是什麼?

個人看來,檢驗是爲了不檢驗而檢驗。這話看似拗口,但卻折射出質量人的終極追求。曾經有做質量管理工作的人這樣開玩笑地說“做質量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最後把自己開除掉,因爲如果人人都是檢驗員,人人都是質量管理者,那就沒有必要單獨設立一個質量部”。這就好比如說軍人失業就不會有戰爭,醫生失業意味着疾病消亡一樣。我們需要抱有這樣美好的願望,或者把它當做一種追求。

我們在看一家公司的質量管理水平高低,其實不用去做一次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審覈,只需要從這家公司的領導者在談論關於質量管理的話題中有多少次提到預防,有多少次提到持續改進,那這家公司的質量管理狀況怎麼樣就基本清楚了!

但可惜的是,很多的工廠企業,只是把質量管理等同於質量檢驗,甚至直接把質量部稱之爲質檢部,將質量部門的功能淹沒了。質量部門每天面對着一堆的“屍體”一籌莫展,對如何改進和預防不良事故的發生卻無暇多顧。此情此景常引以爲憾事!

雖然不可否認的是,ISO9001是個好東西,但是從沒有說哪一家公司因爲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就能變得“高大上”了的。那麼又是爲何質量管理體系會處於這樣一種客戶不信,員工不解的地位?其實總結來說就是:體制問題。

每家公司仍然對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樂此不疲,因爲這已經超出了體系認證本身的範疇,而是上升到了面子的問題,就好像你沒有體系認證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一樣。至於裏子,是不是對公司有所助益,是不是能增值,那可能不是考慮的重點。

質量體系管理在各行各業成爲一種必需和時尚,但真正能運用其產生效益和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卻不多。質量體系管理的定位是否處於企業的重要位置,決定着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運。

推行、保持質量體系的困惑

1、只在意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企業中最高管理層80%只在意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不在意、不理解、不投入提高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效率和效益,甚至把質量體系管理實際作爲附屬部門對待,使領導和廣大員工對質量體系規範工作產生牴觸情緒,大家還是隨心所欲的工作。

這樣長期發展必然會出現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兩張皮”現象,建立的體系與實際運行不符,做質量體系管理純粹是爲了取證裝點門面,實際的工廠運行管理還是土“皇帝式的”,從領導的骨子裏根本沒有把質量管理放正位置。

2、只是企業內部之間自衛的武器

質量體系程序文件是企業經營過程中質量管理的總結,是規範性的指導文件,但是程序文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在生產經營的管理過程中,以正確的質量意識和思想按照事物發展的因果關係來解決質量問題,經過不斷地總結提煉,形成今後指導的程序文件。

很多企業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實質成了企業管理實線中各部門自衛的武器,討論問題的部門各執一辭,都有文件作爲辯解的依據,推卸責任,內耗嚴重,常常議而難決,決而難行。日常管理中先講條件後幹事,討價還價。有利的事搶着幹,無利的事不願幹,都能光明堂皇、振振有詞地拿文件規定來“說事”。實在推缷不了的事,就強調客觀因素,就拿“程序”來緩衝,或者談妥條件才接受。

3、認爲質量體系包攬一切、包治百病

質量體系文件講的是基本的程序化的要求,我們就是要在這個框架下,用質量體系的八大管理原則來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與產品有關的問題,而不是把企業經營中的任何問題都拿質量體系管理來興師問罪。其實,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有質量體系管理、有人事制度管理、有財務體系管理、有經營決策管理等等,質量體系管理只是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與產品質量有關的內容的管理。

4、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領導管理思想與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原則“使用過程的方法”是相違背的,導致在執行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過程中不自覺的少做或不做質量管理記錄或程序,爲了證據,補充假數據。只要“刀下見菜”,長此以往,必然是企業管理水平下降。

由於質量管理的長期性和繼承性,工廠一定要有一個5年或10年規劃,從基礎工作做起,通過政策導向與方法將質量理念落實到組織的具體運作過程當中去,並不斷的進行抽查監督,以穩定固化員工的行爲準則。

5、不能在審覈中有效溝通

不管是第二方審覈還是第三方審覈,經常會出現審覈機構在審覈中的溝通不能有效進行,有一些審覈機構甚至把自己當做“皇帝”,認爲受審覈工廠要完全遵守自己的“不平等條約”,不能有任何的異議;受審覈的工廠領導也是抱着不要得罪審覈員的目的,對體系管理要求。其實審覈的目的就是要給工廠指出問題和不足究竟是什麼,只有雙方溝通確認,對問題理解透徹後,才能心服口服真正起到改善的目的。

質量人該如何做?

那麼,我們又應該怎麼去做,才能真正的實現質量體系管理的有效性,讓質量管理擺脫成爲空架子,事後諸葛亮的尷尬境地?

1、把“寫所需,做所寫,記所做”的原則落到實處

編制質量體系文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的目的是爲了規範員工的工作,員工是否自覺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開展工作,是評價有效性的量化指標之一。重點要突出系統性、實用性,“寫所需,做所寫,記所做。”,對質量記錄採用表格的方式操作,會取得很好的預期結果。

2、通過滾動式質量內審進行自我糾偏

認真開展質量內審工作,是質量體系管理的重要環節,要能夠做到審覈橫到邊、縱到底,覆蓋全公司,進行自我糾偏。只有經過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不斷改善和不斷改進的機制,才能解決各種影響質量體系運行的問題,讓質量體系正常運作。一般內審,基於內部的層級關係,通常不會審覈管理層,其實是不對的。因爲管理層對質量的處事態度直接會影響到員工對質量工作的態度。

3、關注質量成本讓顧客滿意

質量成本是評價質量管理水平的量化指標之一,工廠企業要重視提供給顧客產品的品質,還要與顧客搞好關係。雖然要讓顧客滿意,但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質量管理要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一味對顧客提出的所有要求照辦,有些超出企業承受改善能力的要求,通過溝通來化解。

4、流程化工作規範實行追溯制度

產品和服務質量通過流程化工作規範來保證,對任何的不合格品都要查明不合格的原因,能夠有效的追溯到責任人,即使不處罰,僅僅進行曝光,也能起到提升質量意識的作用。對重複出現的不合格要進行重點跟蹤閉環,通過質量案例和質量分析會的形式對員工進行事實教育。

5、管理層時時刻刻要體現質量“大智慧”

在工廠企業的實際生產中一旦到品管部和生產部發生矛盾的時候,企業經營者(管理層)更多的希望是產品差不多就行,要以生產、銷售爲主。因此很多時候,企業的質量體系管理是無奈的。雖然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體現的是張瑞敏背後的大智慧,引領海爾成爲了國際化的大公司。但是真正面對產品質量的時候,卻很少有看到更多的“砸冰箱”的故事,也就不難理解衆多企業的芸芸衆生。

質量體系管理作爲製造業乃至整個企事業單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高層的持續重視和授權,需要品質員工的持續改進,需要全組織的PDCA螺旋式質量環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真真正正地使組織質量工作得到提升,質量水平上臺階。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進入了一個誤區,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被玩壞了的質量體系認證,更不是那普通得跟營業執照一樣的體系認證證書。而是按體系要求實實在在的實施和改進,更需要每個員工都真正瞭解質量的內涵。

【溫馨提示】

閱後如果喜歡不要忘記點擊右上角“關注”哦。這樣就可以每天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知識啦。

歡迎大家關注、評論、收藏、轉發、交流。

這一天有你們真好,願你們過得愉快。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有驚喜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