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簡介:上海自貿壹號生命科技產業園位於上海自貿區核心區域——外高橋保稅區巴聖路160號。園區總佔地面積51245.9㎡,總建築面積142250.7㎡,由10棟研發+辦公獨棟組成。園區以天然的“保稅”+“自貿”疊加優勢、合理的空間配置、優美的自然環境及獨特的醫療器械產業服務,打造上海自貿區醫療器械保稅研發創新高地。

  平臺服務:

  CRO+CDMO一體化第三方服務平臺

  區域位置:

  上海自貿壹號生命科技產業園毗鄰金橋工業園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五角場經濟圈/楊浦科教區,陸家嘴金融區(20~30分鐘車程),周邊產業聯動性良好。

  園區內亦具備便利的公共交通,地鐵6號線保稅區南站直達,項目周邊有保稅區公交2路,3路和5路。另外,地鐵12號線巨峯路站距離園區5公里。規劃中的軌道交通10號線延伸段也即將於2018年通車,另外園區還設短駁車可到達軌道交通站點。

  園區北部即爲五洲大道,可直達高速G1501、S20、G40,通過G1501可到達上海所有區域。

  區位交通:

  1.立體交通網絡,方便快捷市內交通:

  位於上海自貿區核心區域-外高橋保稅區,享自貿區與保稅區雙重價值輻射,毗鄰張江高科技園區(8KM)、陸家嘴金融區(12KM)、五角場商圈(9KM)。距離虹橋國際機場18KM,浦東國際機場車程25KM。

  2.軌道交通:

  地鐵6號線保稅區南站

  地鐵12號線申江路站

  地鐵10號線延伸段(將於2018年底通車)

  3.省際交通:

  園區北部即爲五洲大道,可直達高速G1501、S20、G40,通過G1501可到達上海所有區域,經S20行車25分鐘可至浦東國際機場,G40可經過江蘇南通輻射長江三角洲。

  產業定製化空間:

  園區平均層高5m,三四層爲7.6m挑高設計,承重可達500kg,部分樓棟承重高達1噸,總電力1.6wKVA(雙路回電),具備排污指標和中試環評辦理資格,主要產品分爲兩種:100-300㎡獨立精裝小面積實驗室,500-15000㎡研發+辦公獨棟,可以滿足各類醫療器械企業實驗室及潔淨車間建設的特殊需求。

  園區產業服務體系:

  上海自貿壹號生命科技產業園致力建設相對完善的醫療器械創新技術成果轉化體系,紮實推進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生態系統建設,打造協同創新的生態鏈。

  園區產業硬件服務:

  園區IVD創新技術產業中心位於園區7號樓,總投資約2000萬元,總面積約8000㎡,其中包含1300㎡中心研發實驗室、1000㎡免疫類共享GMP車間及300㎡QA、QC實驗室、3000㎡組合式精裝獨立研發辦公區域(主要產品爲100~300㎡獨立小面積精裝實驗室)、1000㎡合規化倉儲空間。

  園區產業軟件服務:

  園區提供合規化註冊管理平臺(CRO)、委託生產服務平臺(CDMO)、合規供應鏈服務平臺、人力資源服務平臺、投融資服務平臺、產品推廣服務平臺,可以爲入駐企業提供研發支持、體系建設、委託中試生產、臨牀試驗、註冊申報、人力資源、市場渠道等服務。

  商務配套設施

  園區商業配套服務:園區採用人車分流式設計,中央爲7500㎡山水綠地景觀廣場,地下有700個停車位。商務配套包括共享會議室、餐飲、咖啡廳、健身房、圖書館、人才公寓等,可以滿足入駐企業員工的日常生活需求和休閒需求。

  園區特色服務:園區擁有通關/報關便捷通道、特有保稅財務管理服務、工商註冊場地註冊服務、金融對接等特色服務,滿足入駐企業發展需求。

  政策優勢

  (1)自用設備減免稅:進口自用設備可以享受免徵海關關稅(5%左右)及部分進口環節增值稅。

  (2)保稅研發手冊:進口試劑耗材可以保稅狀態進行覈銷,無需繳納海關進口環節稅收。

  (3)總部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個調稅財政補貼;高級管理人員辦理多年工作簽證;通關便利化措施等。

  (4)全國率先試行醫療器械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

  (5)園區享受上海市自貿區+保稅區疊加政策優勢,享受“先進區、後報關”模式,特殊生物製品入境開闢“綠色通道”,縮短80%檢疫時間。

  (6)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醫療器械檢驗所、上海市口岸藥品檢驗所就近提供服務

  建設目標:

  園區以天然的“保稅”+“自貿”疊加優勢、合理的空間配置、優美的自然環境及獨特的醫療器械產業服務,打造上海自貿區醫療器械保稅研發創新高地。聚集產業內上下游企業、優質人才和產業資源。

  服務說明:中商產業研究中心長期專注於產業地產投資開發領域,在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主題產業園、文旅地產、商貿物流基地、傳統工業園轉型升級等六大領域構築起完善的全流程服務體系。提供從前期拿地策劃、項目定位策劃、產業業態規劃、概念性規劃設計到重大項目包裝策劃、盈利模式設計、招商及運營規劃等一系列諮詢服務,並主導完成了數百家產業園區或地方政府的產業規劃編制,協助地方政府推進招商工作和產業資源導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