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衆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改革開放40年來,河北人民艱苦奮鬥、追夢圓夢,凝聚形成了全省上下幹事創業的激情;40年來,燕趙兒女艱苦創業、砥礪前行,取得了河北改革發展的重大成就。

今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河北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走好“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開啓了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徵程。

“網信河北”融媒體平臺推出“改革冀語·河北新路”系列報道,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這一歷史節點上,和大家一同見證河北的新時代、新作爲和新篇章。今日,與您分享第二篇,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畿重地,瀕臨渤海,背靠太嶽,攜攬“三北”,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來有1億多,土地面積有21.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2018年11月20日,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順利貫通,全線預計2019年通車。

2014年2月26日,北京。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彙報,中國發展大棋局,再落關鍵一子——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紮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這是歷史性的戰略抉擇。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彙報並作重要講話。

四年多的時間,在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

也許沒有哪一個發展戰略,能像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裏,給華北平原這片遼闊的區域帶來如此深刻的改變。

2017年7月11日,在京津冀交界處,熱氣球從河北廊坊起飛,飛越天津武清,最後在北京地區降落。

協同發展大格局基本形成

2018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情況的彙報。會議指出,“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要保持歷史耐心,穩紮穩打,一茬接着一茬幹,努力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一子落,全局活。落子雄安背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偉構想,更是區域視角下的中國發展大棋局。

俯瞰河北省雄縣縣城。

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百姓享有更多獲得感

北京一路向北200多公里,河北承德灤河水畔,一個綠色大數據小鎮正在崛起。北京城六區禁止新建和擴建數據中心,而河北承德、張家口地區具有土地成本低、能源供應良好、溫度適宜等諸多優勢,迎來難得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機遇。承德的變化,只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

四年來,三地理順產業發展鏈條,推動建立區域間產業合理分佈和上下聯動機制,實現“1+1+1>3”的效果。

消費者在從北京遷到滄州的明珠商貿城服裝商戶區店鋪前走過(2018年2月6日攝)。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深入推進,三地時空距離大大縮短。“軌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

2018年1月16日,京張高鐵官廳水庫特大橋拱型八孔鋼桁梁落梁成功。

環保聯防聯控聯治和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加大,三地打破行政區域限制,不斷建立完善生態管治制度。

2018年,廊坊市計劃年內造林百萬畝建立京津冀生態屏障。

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三地百姓更多享受協同發展的實惠。由於實現異地就醫直接持卡結算,“跨省異地養老”的北京老人在河北燕達醫院看病,省去了兩地奔波、繁瑣報銷之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四年來,三地教育合作不斷加深,醫療衛生緊密協作,京津兩市助力河北張承保地區脫貧攻堅紮實推進……區域協同發展中富含的人本理念,讓百姓更有獲得感。

深化改革創新爲協同發展清障除礙

位於河北滄州的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前,一條筆直的馬路更名爲“北京大道”,而更具意義的是另一條“路”的修通——異地監管。

過去北京藥企到河北建廠,審批週期至少兩年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潮下,京冀攜手首開“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跨區域管理體制先河,入駐園區的北京藥企依然保留“北京身份”,給企業喫下定心丸。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也是三地通過自身實踐爲全國改革探路的過程。三地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通過投資一體化帶動區域軌道交通網絡一體化;京津冀率先實行通關一體化改革;京津冀區域銀行業風險分擔、支付清算和異地存儲互惠互通等進展加快……

河北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是承接北京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外溢的首個專業市場。

“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四年多來,從頂層設計到全面落實,從過去“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過去的交通阻隔到軌道直達,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在廣袤的華北平原深入推進,一場深刻的歷史性變革正在燕山腳下、渤海之濱、太行之畔激情演繹。

(來源:新華社、經濟日報、人民日報、人民網、視覺中國、河北日報、北京日報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