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公園初建時,是天津法國租界的街心公園,環繞公園的路,當年叫霞飛路,張愛玲童年時曾在此留下照片。80年代,這裏是天津市中心的交通要塞,周圍就是勸業場,有十幾趟公交車在這設終點站。天津第一個碰碰車遊樂場也在這兒,再後來成爲舊洋貨服裝集中地……當年的霞飛路現在叫做花園路,被天津人稱爲“永遠走不完的路”。

1860年,繼英國在天津設立租界後,法國和美國也同時在天津設立租界。1917年,法租界工部局開始修建街心公園,五年後完工,公園爲圓形,直徑135米,時稱法國公園。

當年法國公園裏有兩座銅像,一座是法國民族英雄諾爾達克,另一座是和平女神。公園中心有一座西洋式八角雙柱石亭,周圍有假山、噴泉和兒童遊樂場,園內種植龍爪槐、白蠟、西府海棠、月季等花木。公園以半封閉鐵欄杆環繞,欄杆外面是環行馬路,有六條放射性道路通達附近繁華地段。

民國時,法國公園一帶是天津花花世界的中心,夜色降臨,霓虹閃耀,官僚買辦,名媛淑女雲集於此,喝洋酒,跳探戈,看電影,不亦樂乎。

張愛玲童年時在天津生活了六年,當時她家住在法租界32號路(又名豐領事路,今赤峯道),法國公園是她兒時最常去的遊樂場,霞飛路也是她兒時常常走過的一條路。她和弟弟張子靜曾在法國公園裏合影,這張照片收錄在她的《對照記》一書中。

那時候霞飛路邊洋樓林立,錯落有致,鬧中取靜,許多社會名流在此居住。今天花園路2號小樓的主人,曾是近代中國駐葡萄牙公使、駐檀香山總領事張公撝;5號是愛國將領吉鴻昌將軍的舊居;9號是經營紗廠的實業家、也是張作霖的好友章瑞庭的舊宅;10號是經營煤礦的實業家、耀華學校創始人莊樂峯的舊宅;12號是英商仁記洋行買辦李吉甫的舊宅。西北軍著名將領,馮玉祥的“五虎將”之一李鳴鐘;清末民初山西祁縣商業金融資本家喬氏家族的後代喬鐵漢;曾任山東省督軍兼省長的田中玉等人也住在周圍。

七七事變日軍佔領法租界後,法國公園改名爲中心公園。後來國民政府收回法租界,公園又改名爲羅斯福公園。50年代,這裏叫“紅領巾公園”,到1981年,又恢復了“中心公園”這個名字。

1998年,中心公園迎來翻天覆地的改造——八角亭被換成了沉降式噴泉廣場;100多株海棠樹被遷出園子;天女散花的雕塑改成了貝多芬、冼星海的石雕;公園的鐵欄杆圍牆被拆除……中心公園變了模樣,但他仍是天津繁華地帶的一箇中心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