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祿豐縣“第一大村”裏的“第一大寺”!琅井開寧寺

祿豐琅井,是雲南省“古滇九井”之一,元代時期就盛產食鹽,其鹽文化與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黑井齊名,建國初期素有祿豐縣“第一大村”的美譽。琅井村古蹟衆多,如今開寧寺、溫家大院、魁閣樓等古建築風貌猶存,其中最爲著名的要數開寧寺。

開寧寺位於祿豐妥安鄉琅井村委會東南的寶華山山腰。清康熙《琅鹽井志》寺觀記載:“開寧寺,在寶華山,開井時建。曲徑通幽,高林礙日,殿宇宏敞,獅象莊嚴。其中,桂閣蓮池,其頂,琳宮寶閣。井士肄業於內,晨夕書聲與梵唄互發,誠香林勝地也。康熙癸丑,主持僧寂書募衆竈捐資重修。”

據瞭解,開寧寺始建於元末明初,依山而建,坐西南面東北,由山門、藏經樓、大雄寶殿、南北配殿、銅佛殿、地藏殿、觀音殿組成。山門面闊5間,爲重檐歇山頂前後廊建築;藏經樓爲二層抬梁式前檐廊重檐歇山頂建築,面闊3間,進深3間,上層爲藏經樓,下層爲觀音殿;大雄寶殿爲九檁歇山頂前檐廊建築,面闊3間,進深3間;大雄寶殿北配殿爲祖師殿,南配殿爲伽藍殿,兩配殿均爲懸山頂抬梁式前檐廊建築;地藏殿爲硬山頂抬梁式七檁前檐廊建築,面闊3間,進深3間;觀音殿爲二層重檐歇山頂前檐廊建築,一層檐柱上施五踩米字斗拱,面闊5間,進深3間,二層四周施三踩斗拱,爲九檁抬梁式歇山頂建築,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從外觀上看,整座開寧寺建築氣勢宏大。

明代時期,開寧寺就陸續鑄造銅像,前後一共鑄造八十餘尊,歷經風雨滄桑,保存至今的僅剩三十餘尊,現收藏於祿豐縣恐龍博物館內。開寧寺最奇特的地方,是佛、道兩教銅像同居一寺,分庭抗禮卻又和平共處,可謂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而且,這些銅像均用模鑄法鑄造,代表了明代祿豐民間金屬冶煉和鑄造的最高水平,是雲南同時代銅造像中的精品。

每月初一、十五日,琅井村洞經會的洞經演唱一般在開寧寺舉行,一場表演需要3天時間。被稱爲“檀熾吉祥”之音的洞經音樂,演奏時悅耳動聽,令人心曠神怡,又具濃郁地方古曲的原生態韻味。

2003年,開寧寺被公佈爲祿豐縣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公佈爲楚雄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公佈爲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信息來源於楚雄微旅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