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時間,

  中國痛失6位重量級院士,

  李連達、陳創天、侯芙生、

  鄧起東、謝世楞、程開甲,

  緬懷!

  願這幾位國之棟樑一路走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於2018年10月18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著名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創天,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10月31日9時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著名煉油和石油化工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侯芙生,因病於2018年10月31日17時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和地震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鄧起東,因病於2018年11月6日23時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著名港口和海岸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謝世楞,於2018年11月7日6時52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3歲。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17年“八一勳章”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程開甲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這6位科學家中,年紀最大的是101歲的程開甲,最年輕的是81歲的鄧起東,他們都在各自領域立起了座座豐碑。

  程開甲走了

  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

  

  視頻資料,建議wifi下觀看

  

  年少有志

  將追求真理的科學家作爲人生榜樣

  程開甲,1918年8月出生於江蘇吳江。中學時代,就廣泛閱讀了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詹天佑等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傳記,萌發了要當科學家的想法,並把追求真理的科學家作爲人生榜樣。

  1937年,程開甲就讀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爲“東方劍橋”的浙江大學。1941年畢業留浙江大學物理系任助教,並從事相對論和基本粒子的研究,完成了多項重要研究。

  少年程開甲

  科學報國

  婉謝導師和朋友好意留學回國

  1946年8月,程開甲抱着“科學救國”的思想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師從物理學大師玻恩教授。其間,程開甲主要從事超導電性雙帶理論的研究。

  1948年秋,程開甲獲哲學博士學位,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

  當看到解放軍敢於向英國“紫石英”號軍艦開炮時,他感到中國有希望了。程開甲婉謝導師和朋友好意,整理好行裝,於1950年8月回到祖國。

  程開甲

  隱姓埋名20多年

  爲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全部心血

  1960年,一紙命令將程開甲調入北京,加入中國核武器研究隊伍。從此,他隱姓埋名,在學術界銷聲匿跡20多年。

  程開甲受命牽頭起草了中國首次核試驗總體技術方案。爲圓滿完成中國第一次核爆任務,他和他的團隊把核試驗需要解決的問題分解成上百個課題,走遍全國各科研院所和各軍兵種許多單位,召開了幾百次協作會議。在不到兩年時間裏,全國上下通力合作,很快研製出上千臺測試、取樣、控制等各類實驗設備和儀器。

  核爆炸試驗現場(左三爲程開甲)

  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程開甲一直工作、生活在覈試驗基地,在西部大戈壁灘上隱姓埋名20多年。

  程開甲在堅守中,展現了爲科學奉獻的淡定與從容精神。他爲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一生獲獎無數

  他說“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

  1984年,考慮到程開甲年歲已高,組織將他調到北京,任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科技委常任委員、顧問,國家超導專家委員會顧問。

  程開甲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四、五屆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一生獲獎無數,但是,對這些崇高榮譽,程開甲有自己的詮釋:“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

  2014年1月10日,習近平向程開甲院士頒獎

  今年4月,《解放軍報》曾刊文介紹程開甲事蹟。文章提到,“這位被譽爲‘中國核司令’的老院士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回望百年人生,他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20元”,這是最高級別的獎勵

  20世紀50年代,中國決定研製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錢學森、鄧稼先等後來家喻戶曉的科學家,當年隱姓埋名去了戈壁大漠,參與這項祕密工作。

  錢三強當時找鄧稼先參加原子彈研製時,告訴他“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是鄧稼先的至交好友。多年以後,他問過鄧稼先“兩彈”研製成功後的獎金問題。

  鄧稼先告訴他:“獎金20元,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這還是最高級別的獎勵。當年,發給整個“兩彈”研究團隊的獎金總額是1萬元,獎金按照10元、5元、3元等級下發。

  1999年9月,國家表彰爲“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其中,當時已經不在人世的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被追授了這枚獎章。在世的有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

  近20年來,“兩彈一星”獎章的主人們,隨着年歲增長,漸次告別人世。目前在世的4位是97歲的王希季、92歲的于敏、89歲的孫家棟和89歲的周光召。

  在世“兩彈一星”元勳(4位)

  

  

  王希季(1921.7-)火箭、衛星

  于敏(1926.8-)氫彈

  孫家棟(1929.4-)導彈、衛星

  周光召(1929.5-)原子彈、氫彈

  已故“兩彈一星”元勳(19位)

  

  王淦昌(1907.5-1998.12)原子彈、氫彈

  趙九章(1907.10-1968.10)衛星

  郭永懷(1909.4-1968.12)原子彈、氫彈、導彈

  錢學森(1911.12-2009.10)火箭、導彈、衛星

  錢三強(1913.10-1992.6)原子彈、氫彈

  王大珩(1915.2-2011.7)衛星、原子彈

  彭桓武(1915.10-2007.2)原子彈、氫彈

  任新民(1915.12-2017.2)火箭、導彈、衛星

  陳芳允(1916.4-2000.4)衛星

  黃緯祿(1916.12- 2011.11)導彈

  屠守鍔(1917.12-2012.12)火箭、導彈

  吳自良(1917.12-2008.5)原子彈

  錢驥(1917.12-1983.8)衛星

  程開甲(1918.8-2018.11)原子彈、氫彈

  楊嘉墀(1919.7-2006.6)衛星

  陳能寬(1923.5-2016.5)原子彈、氫彈

  姚桐斌(1922.9-1968.6)導彈、火箭

  鄧稼先(1924.6-1986.7)原子彈、氫彈

  朱光亞(1924.12-2011.2)原子彈、氫彈

  中國科學院網站截圖

  國之棟樑,一路走好!

  來源:環球網(ID:huanqiu-com)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