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小學生臨寫的《蘭亭序》,堪比王鐸趙孟頫董其昌等歷代名家。

“別逗了,那是馮承素的摹本!”

這已是很多網友的反應了。

看了11歲小學生李昭華通臨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都以爲那是馮承素的摹本。很多網友都不相信這是臨寫的,而且是一個小學生臨寫的。

▲上圖爲李昭華在臨寫《蘭亭序》

其實,辨別是不是摹本,很簡單。

首先李昭華的臨作,儘管用的是仿《蘭亭序》的印染宣紙,但是字的墨跡比較新而且黑亮;還有臨作一些字的筆畫牽絲比摹本要多;最關鍵的是,和摹本對比,有幾個字的位置有偏左或偏右的情況。

至於,很多人都驚歎,這樣的通臨之作,竟然能夠把那麼多人的眼睛騙過!

▲上圖爲李昭華在臨寫《蘭亭序》局部

不止於此。

李昭華通臨的《蘭亭序》,被網友拿來和歷代名家臨寫的《蘭亭序》相比,竟然也不比他們差!

這個結論是不是太過誇張了?

11歲的小屁孩,怎麼敢拿來跟歷代名家來比,這不是不知天高地厚嗎?

我也不相信,於是把王鐸、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傅山和八大山人臨寫的《蘭亭序》都找出來,一一比對。

發現一個問題,11歲的李昭華臨寫的《蘭亭序》不但不比他們這些書畫名家差,甚至超過他們。

▲上圖爲李昭華在臨寫《蘭亭序》局部

你儘可以不相信這個結果,尤其練過毛筆字有些年頭的,肯定很鄙視。

如果你從這些歷代名家的所臨寫的年齡,再往前推,當他們在11歲的時候,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他們11歲絕對臨寫不了李昭華的水平。因爲即便不是11歲,有的是成名之後所臨寫的,也有不如李昭華的地方。

▲上圖爲李昭華在臨寫《蘭亭序》局部

或許有人會說,歷代名家那是意臨,這種說法當然不會錯,但是臨寫都是總對臨到背臨,再從通臨到意臨,也就是說,從臨像,到臨形似,再到神似,這些步驟環環相扣,是遞進關係,如果你前面沒過關,後面只會離原貼越來越遠,也就是說李昭華通臨能夠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意臨又會差到哪裏去?

這些看看你我下面歷代名家的臨寫之作,通過對比不難看出。

觀看請用手機橫屏模式。

▲上圖爲11歲李昭華通臨的《蘭亭序》

▲上圖爲王鐸臨寫的《蘭亭序》

▲上圖爲趙孟頫臨寫的《蘭亭序》拓本

▲上圖爲文徵明臨寫的《蘭亭序》

▲上圖爲董其昌臨寫的《蘭亭序》

▲上圖爲傅山臨寫的《蘭亭序》

▲上圖爲八大山人臨寫的《蘭亭序》

歡迎留言,發表觀點。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