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楚天都市報報道,貴州從江縣楊先生一家,近兩年都在廣東河源做零工。10月開始,楊先生一家在河源市東源縣半江鎮,爲僱主家上山砍竹子。

因爲交通不便,所以他們經常會一次性買幾天的食物囤着。

10月23日,小女兒喫了河粉後身體開始出現不適症狀。兩夫婦把孩子送往醫院搶救,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10月24日,楊先生和其妻子也出現了頭暈、嘔吐的症狀。在當地治療沒有好轉後,又轉到河源市人民醫院治療。

可惜,楊先生的妻子最終搶救無效死亡,楊先生接受搶救後,已轉入普通病房。

相關部門取樣檢測後認爲

這是一起食用變質食物引起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屬酵米麪亞種產生的一種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

米酵菌酸耐熱性很強,120℃高溫處理一小時仍可保持毒性。

日前,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佈消費提醒稱

慎防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

這類細菌酷愛在米線、粉條中繁殖

致命的毒菌到底是怎麼回事?

食品如果儲存環境不當或者儲存時間過長,很容易導致椰酵假單胞菌繁殖,從而產生“米酵菌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椰酵假單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爲30分鐘-12小時,少數長達1-2天。

主要表現爲:

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

重者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燥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無發熱;

該食物中毒無特效解毒藥物,病後恢復情況與食攝入的毒素的量有關。

如果懷疑發生疑似中毒,必須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儘快催吐,排出胃內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並及時送醫院救治,對症治療。

致命的毒菌藏在這些地方!

這三類食品如果被環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容易發生椰酵假單胞菌中毒:

一是穀類發酵製品,如發酵玉米麪、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餈粑、醋涼粉等;

二是變質銀耳、木耳;

三是薯類製品,如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

大家在進食這些食品的時候,一旦發現有酸敗味、黴變味或其他異味,就應該立馬放棄。

“三招”教你輕鬆防中毒

家庭如何防止椰酵假單胞菌中毒?掌握以下“三招”:

1、不要久存

對於購買的穀類發酵製品,但凡貯存不當或貯存過久就會導致毒素產生概率飆升,即使加熱食用也不見得能完全杜絕食物中毒,所以建議在購買當天就喫完。

2、木耳不宜泡發過久

喫木耳前應反覆清洗,使用乾淨的容器和水泡發,熱水會縮短髮泡時間,用這個方法只需3~4個小時就可將木耳發泡好,加點鹽,浸泡半小時就可以讓木耳快速變軟。

但一次不宜泡發過多也不宜泡發時間過長,泡發好後要及時食用;如需過夜,應放在冰箱冷藏室;如果發現木耳片發黏、軟、無韌性或有異味,一定要丟棄。

3、不使用黴變原料

如果喜歡自制穀類發酵食品,務必不使用黴變玉米等原料;穀類浸泡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無異味;磨漿後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貯藏環境要通風防潮,不要直接接觸土壤,以防污染。

米粉、河粉、紅薯粉,本身是一類大家經常喫的食物,儲存得當,是不會有危險的。

但是隻要變味兒了,千萬不要心疼錢,直接丟掉,不要食用!

來源:廣東公共DV現場( GDGGDVXC)國家應急廣播網、都市現場、楚天都市報、人民日報、市場監督總局網站

編輯:懶懶

圖片來源:123rf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