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的時代和歷史的車輪,洶湧向前。

  它們的共同之處是,從來不會對個體命運負責。

  1

  週末在家,看了一部CBS的紀錄片,《美國:製造希望》。

  取材於美國傳統制造業中心五大湖區的賓尼法尼亞州小城Erie(伊利)。

  五大湖區在巔峯時期產出了全美45%的GDP,60年代的賓州伊利曾是美國製造業的驕傲。單是GE的一個本地工會,就有3000多個成員。

  斯勞森曾是這個3000人工會的主席,在60年代是標準的美國中產。

  斯勞森現在的工作是,每天爲數千名失業工人提供就業諮詢,身心俱疲。

  60年代至今,Erie市一共喪失了30000個製造業崗位。

  曾經繁忙的工廠,如今一片蕭索。

  工業時代遺留下來的塗鴉牆上,斑駁的宣傳畫被抹去,寫上了醒目的標語:

  

  “Don’t give up the ship”(不要棄船)

  

  賈斯汀一家三代都生活在Erie市,他的父輩們曾乘着時代的浪潮,打拼出一家制造業下游企業。

  在過去的10年,Erie一共破產了上百家下游企業,賈斯汀一家也並未逃出時代的旋渦。

  破拆、負債、清償。

  今天的祖孫三代,擁擠在空曠街道的破落別墅中。

  過去10年,Erie一共流失了12000名以上勞動力,賈斯汀也將不可避免的離開這座小城。

  

  爺爺說,“走吧,你的人生還有很長,不像我已經老了”

  

  伯納特曾是一名通用的中層技術員工,剛剛再次失業。

  這是個典型的美國鐵鏽區中年,離異、失業,還有一個15歲的女兒。

  每週五,伯納特都會去觀看女兒的排球比賽。

  比賽結束後,父女倆一起在學校旁邊的餐廳喫一頓快餐。

  每週3個小時,這是伯納特僅有的和女兒獨處的時間。

  在女兒面前,堅強和樂觀的伯納特,面對記者的問題——

  

  “美國夢破滅了嗎?”

  “是的”

  

  90年代,全球化、信息化、人資紅利消亡……多重浪潮衝擊下的美國,從製造業轉型服務業,從輸出大國轉型消費大國。

  1/3的製造業撤離美國,1/3以上的製造業崗位喪失。

  大時代落幕的餘暉,折射於五大湖畔的Erie小城之上;折射於正在這片荒涼蕭索土地上,掙扎煎熬的民衆身上。

  時至今日,特朗普政府重啓製造業迴流。

  但已經逝去和無法回溯的是一代人的個體命運。

  美國的一個轉型,是無數中產家庭的資產幻滅。

  2

  上個月,回了趟老家。

  開車路過遠房小叔的工廠,荒草已經一人多高。

  小叔一度是家族的尊嚴所在。2007年,他投資1700多萬,在老家建了一個生產麥芽糊精和植脂末的工廠。

  不僅砸上了所有的積蓄900多萬,還從銀行貸款800萬。

  剛剛做了兩年的好生意,年營業額最高一度達到800多萬,變數突如其至。

  2009年,政府鼓勵村鎮集體創業,並給予不低的財稅補貼。

  於是,幾乎是一夜之間,周邊村鎮7家企業投產,其中6家都是純粹爲了騙補貼,紅海化的惡性競爭隨之而來。

  曾有工廠放話:

  

  “我們每天機器一轉就燒掉10萬塊,但是我有政府補貼,賺錢不是目的,擊垮你纔是目的,這樣我才能安心的喫到財政補助。”

  

  其實,傳統行業燒錢競爭的殘酷和陰暗,遠超互聯網行業。

  第二年,小叔爲了擺脫紅海競爭,咬牙轉型。

  再次投入400萬,升級生產線,從粗加工轉型到精加工,做豆奶、核桃乳和冰淇淋粉。

  隨即,壓垮這家鄉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了——

  年底,5年期的700萬貸款到期。

  按照和銀行協商的原有計劃,小叔把700萬還了,走個過場,再貸出來。

  2014年,綜合整治小微企業貸款,銀根收縮。小叔把貸款還了,但銀行無法放貸。

  資金鍊斷裂如期而至,破產、清償亦如期而至。

  小叔前後創業近10年,堂弟被長期寄養在姑媽家10年,沒有參加過一次兒子的家長會。小叔母親去世的前一夜,他還在奔波於供應商之間。

  在中國,做鄉鎮企業的都沒有人生,他們的人生被捆綁在企業之上。

  而偌大企業的轟然倒塌,只需要政策的一次轉身。

  

  與之一起倒塌的,還有他們的個人命運和家庭。

  3

  小叔的崩塌,來自一次金融監管和銀根收縮。

  而一次金融開放,亦可能會導致無數家庭的顛沛。

  90年代,我的近親在地市的一個農村合作基金會擔任會計。

  在那個年月裏,金融機構遠不及現在如此普及。

  爲了解決農村農戶的融資難,順便盤活集體資金和減輕農行的信貸壓力,91年底,十三屆八中全會《決定》要求,各地要辦好農村合作基金會。

  次月,農業部發出通知,擂響了鼓勵農村金融創新的戰鼓。

  一年之後,農村合作基金會籌資164億。

  這個錢看起來不多,但要知道,在那個年月,全國農民平均收入不足600元。

  164億的背後,是無數農村家庭的全部積蓄。

  農村合作基金會看起來是個封閉性的農民互助機構,但是在實際落地的過程中因爲缺乏監管、沒有撥備、缺乏風控,變成了高息攬儲、高息放款的類銀行融資機構。

  更嚴重的是,90年代分稅制改革突臨,地方稅收被腰斬,土地財政還未到來。

  部分基層政府把顫抖的小手,伸向了農村合作基金會。

  河北某縣的農村基金會一共融資4億,但總負債高達6.5億。

  92至96年的量化寬鬆貨幣,隱藏了大量的壞賬和不良。

  97年,貨幣寬鬆的時代成爲歷史,我們迎來了貨幣、金融雙雙收緊的新一輪週期。

  第一個遭遇整頓的就是,亂象叢生的農村合作基金會。

  提款、擠兌、恐慌、倒閉……

  兩年後,農村合作基金會被一刀切,全部取締。

  無數農村家庭積蓄,一朝之間,化爲泡影。

  就在那一年,我的那位近親被前來討賬的農民大哥拿着鋤頭逼到牆角。那羣農民大哥不知道的是,她自己的3萬塊,也被套在其中,這亦是她的全部家庭積蓄。

  

  無論寬鬆,抑或收緊,無關國內,抑或國外。

  

  時代打了個噴嚏,就有被犧牲的個體存在。

  4

  從美國到國內,從改革初期到深水期,從90年代到21世紀,從農村到城市,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國家、時代、政策。

  每一個國家的轉型、每一次時代的轉身、每一項政策的轉向,你我均裹挾其中。

  

  奔流的時代洶湧向前,但它從來沒有爲個體命運回頭,亦從不爲個體負責。

  只有我們個體爲自己負責,才能熬過黎明前的黑暗。

  那麼,如何負責?

  60年代五大湖區對賭製造業的產業者們、90年代對賭高息的農民們、新世紀裏對賭創業的小叔們,用活生生、血淋淋的代價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真理:

  永遠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這個真理對於當下中國內地的高淨值人羣來說,更是意味深長——

  我們內地95%的投資者,100%的資產都是人民幣資產!

  

  其中超過70%的比例又是房地產資產!

  錢越來越多時,我們必須轉變思維——

  

  從單一資產到全方位資產配置,最好在國際間實現“跨資產類別配置”。

  5

  在公衆號上,去談海外資產配置,去談海外身份,我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2018年11月24日,米宅年度第6次會員活動,主旨就是全球資產配置和身份配置,主旨就是幫你解讀現在、透視未來。

  這場活動,爲家庭淨資產500萬以上的人羣定製而來。

  即使你不符合資格,即使你不行動,但首先,你要知道,你要懂得,你要心裏有數。

  

  股市爲什麼起不來?

  不確定的是什麼?確定的是什麼

  影響房產投資收益最大的因素是什麼?

  怎麼看澳幣的跌幅?美元繼續走強嗎?

  在美加澳新中間怎麼選擇?

  日本和德國房產如何?

  爲什麼說移民也是一種資產配置?

  等等太多太多內容

  

  會議議程如下:

  

  13:00-14:00——簽到

  14:00-15:30——當前形勢分析與海外資產、海外身份配置

  15:35-17:15——海外身份親歷者:加拿大、澳洲、希臘最全生活、置業、移民指南

  17:15-17:30——互動環節、結束

  

  參會須知

  參會方式:

  

  線下參會:門票199元(高級會員免費),現場參會收穫肯定更大。

  線上直播:單人99元,拼團限時優惠9.9元,下載破竹APP,唯一直播平臺

  

  

  活動時間:2018年11月24日下午

  活動地點:中國·鄭州·鄭東新區某酒店

  報名方式:點擊文末“”,進入線上和線下報名通道。

  會員可聯繫專屬客服預約席位。

  ▼詳情可諮詢工作人員▼

  米宅曉妍:131 3713 3715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