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時間,福建等南方地區菜粕銷量趨增,同時當地飼料企業水產料需求增長較快,預計在中美貿易問題不斷的前提下,未來隨着豆菜粕價差的進一步拉大,菜粕市場價格穩中有升的概率較大。

期貨日報記者從福建、南通等地數家大型油廠瞭解到,今年年初以來,我國南方地區菜粕市場需求表現不錯,主要得益於水產料消費良好和豆菜粕價差拉開。在過去的3年時間裏,國內豆菜粕市場價差均在低位運行,但今年豆菜粕價差不斷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中美貿易問題不斷的情況下,國內豆粕價格相對其他植物性蛋白原料溢價,同時吸引了大量油菜籽、菜粕、葵花籽粕的進口。今年我國除了進口加拿大油菜籽、菜粕的數量增加以外,新增的供應還包括印度菜粕和大約60萬噸的葵花籽粕。

整體來看,今年國內菜粕供應是增加的,但需求更好。分區域來看,華南地區增量比華東地區大,主要是華南地區水產料配方調整彈性比華東地區強,如當地今年水產料中菜粕添加比例上升到了30%—50%,而豆菜粕價差拉開後,禽料和豬料中也有菜粕添加。

目前,在福建地區的油菜籽、大豆壓榨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相對其他區域偏高。今年整個福建地區油菜籽壓榨量下降,大豆壓榨量上升。福建地區油菜籽壓榨產能在80萬噸左右,今年實際壓榨量在50萬噸左右。油菜籽壓榨量下降導致整個福建地區菜油和菜粕的市場份額下降。

正常情況下,福建地區菜粕貼水華東地區市場70—80元/噸,但今年華南地區的菜粕價格相對華東偏強,華東地區從華南調入的菜粕量下降,主要原因是福建的油菜籽壓榨減少提振福建菜粕價格走強。不過,華東地區進口油菜籽壓榨量與顆粒菜粕進口量增加足以抵消華南地區菜粕流入減少的影響。

從福建地區菜油市場情況分析,當地沒有菜油進口,本地油廠用進口油菜籽壓榨的菜油80%銷往西北、西南地區,當地產菜油通過液袋集裝箱發往西安等的運費爲350—400元/噸。今年福建地區油廠進口油菜籽壓榨量下降,菜油供應壓力小於往年。

在往年,福建地區沒有顆粒菜粕進口,當地油廠壓榨的菜粕除了滿足本地需求以外,還有約40%發往江西、粵東和兩湖地區。今年油菜籽壓榨量大概少了40%左右,壓榨的菜粕基本就地消化。除此之外,全年進口了約2萬噸顆粒菜粕,當前當地葵花粕和顆粒菜粕月均到港量在4000噸左右。

今年福建地區菜粕消費良好,水產料中菜粕添加比例上升,如一家飼料企業水產料銷量同比增加10%以上,高檔料增速達30%,低檔料雖然增速低,但基數大、增量大,這令當地飼料企業較看好明年水產料銷量增速。

展望菜粕消費與價格,儘管豆菜粕價差拉大利於菜粕消費,但當前福建、兩廣等地菜粕消費均面臨季節性下降,而從供應來看,油廠油菜籽壓榨開機率仍在提高,加上進口葵花籽粕、顆粒菜粕不斷到港,南方地區乃至全國菜粕供應不會出現缺口,市場價格雖然看好,但估計空間不大。另外,當前福建等地豆粕、豆油庫存壓力大,部分油廠豆粕庫容已滿,飼料企業在年底將以消化原料庫存爲主,其原料採購趨於謹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