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格斗小师妹》专访

导语:他是武者网的创始人刘尚青,行业辉煌时他差点赶上顺风车融资成功,失败了也并没有放弃一直的坚持。9年搏击行业深耕后,他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搏击不赚钱!

与武者网的渊源

翻开百度搜索早期搏击历史,前几页的深度报道中一定有武者网的文章。创立于2010年的武者网,现在很快要熬过第九个年头了,像他这样一直在搏击圈坚持的媒体人真的没有几个。我微信约武者网创始人刘尚青,原本是就想让他帮我梳理中国搏击发展这十年,但在我们的沟通中,我却对刘尚青一直坚持做搏击媒体这件事儿更感兴趣,以下是我们聊天后我整理的访谈内容。

刘尚青介绍

刘尚青,1986年出生在吉林,是有名的四平青年。从小是个安静的乖宝宝,画画是他的特长,用他的话说,‘教室的黑板报配画都我承包的’。凭着美术方面的优势,刘尚青考入长春动画学院。刘尚青的父母满心期待他以后成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或者是继承家里的事业。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乖宝宝却从此走上一条让父母到现在都无法理解和极力反对的道路。

初识格斗

高中时刘尚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看了一场UFC的比赛集锦视频,视频标题写的是“黑市拳”,但敏锐的刘尚青一眼就发现,不,这不是“黑拳”,这是正规的对抗比赛,后来慢慢在网络论坛里了解认识了关于武术搏击的相关知识,一发不可收拾沉迷至今。大学期间刘尚青组织了格斗社团,对格斗的喜爱让刘尚青决定毕业后成为一位职业MMA选手。在朋友的介绍下,刘尚青找到了当时北京圈内很有名的敖海林俱乐部学习MMA格斗,那时候张立鹏和刘平原也都在。

中国早期的格斗太苦了

在敖海林早期的俱乐部里条件很差,训练的辛苦。但最糟糕不是环境,而是看不到希望的那种绝望。“那时候的赛事很少,队员们没有多少比赛打,几乎个个都难吃饱饭。在去俱乐部训练的第一天,就见到敖海林在挽留一位打算放弃离开的队员,队员当时离开的理由就是,要去当保安或者找份其他工作,因为实在是没钱吃饭了。"

发现当时这个行业看不到希望,但是又非常看好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那就选择另一条路,做专门报道格斗行业新闻的垂直媒体。

“2010年那会儿,中国的格斗比赛就很少,队员们除了训练就是训练、没有目标、没有比赛、没有希望。好不容易有场比赛可以参加,也轮不到新队员,也是老队员有经验有实力的先上。而且有比赛赢了也没人报道。中国当时除了有两个论坛《武塞》和《华山论剑》,根本没有一个针对武术搏击的专业媒体。既然没有,那我就来做吧。我的初心就是希望帮助这个行业,最起码有一个专门的媒体来宣传和报道中国搏击,也让中国的拳迷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了解国内外的搏击信息。虽然是放弃了拳手的梦想,不过也还算不死心,2011年打过两次业余比赛,一胜一负,赢的那次还是铁哥(张铁泉)给我颁得奖呢,那天我真的很高兴,自己的偶像给自己颁奖,一辈子也不会忘。”

创办武者网

于是,毕业后的刘尚青创办了武者网,逐渐的国内外各赛事的报道、行业资讯。刘尚青励志要做中国最专业的武术搏击媒体,他和格斗迷几乎是那时国内的格斗媒体中最好的媒体,也是当时仅有的两家格斗媒体。

格斗虽然是小众体育,但刘尚青一直坚持这项运动会在中国火起来。靠着微薄的赛事报道费用,武者网一直艰难的熬着。期间刘尚青已经承受了无数次父母的责备,一个是因为对体育行业的不看好,还有就是对格斗这种运动的偏见,毕竟很多人眼里打拳就是一种野蛮暴力的运动。

差一点的成功

随着2014年国家对体育发文、资本对各行业的宠爱,武者网也收到了投资意向,2015年,一家传统格斗装备企业想通过武者网迅速的加入互联网加基因,计划1000万入股武者网,这对刘尚青来说是一次人生翻盘的机会。

而到了下半年,武者网对外宣布放弃这笔投资,具体原因刘尚青说:“那个时候,一是团队的管理有些松散,刚开始大家在一起都是合伙人,到了股权结构的时候就发生了矛盾。期间的总总原因不想多说了,我也不再纠结,我只能说怪不得别人,还是自己不够成熟优秀吧,所以我的微信签名写的是'失败只能怪自己,成功要感谢所有人!',这也算是我的人生格言吧。”

这几年的反思

为什么观众不买单?为什么行业没有火起来?于是乎经过几年的沉淀和观察后,刘尚青总结了一些观点:

“为什么拳击的拳王那么赚钱?为什么自由搏击的拳王不被认可?为什么UFC能发展壮大?为什么K-1会垮掉?这个生意是怎么做的?几千万和几个亿出场费从哪来的?出场费的高低是如何参考得出的价格?类似这些问题,反复思考、调查、求证,慢慢找到答案,自然就看透了。”

“其实,这个圈子大多数从业者都是运动员出身,大家对这个生意的认知层面无非就是技术和规则的表面东西,更深层的商业性的逻辑了解很少。举个简单的例子,做任何生意都会有相关的成功案例和相似的商业模式可以参考模仿,比如百度是参考谷歌,优酷参考YOUTUBE,连锁快餐参考麦当劳。拳赛的成功案例当然也有,就是职业拳击,最赚钱的比赛就摆着呢!拳击发展了几百年,是非常成熟和规范的成功案例。”

“但是自由搏击和MMA的历史很短,在摸索了这几年后反而走偏了方向,MMA还好有UFC这个顶级赛事引领,自由搏击就很惨了,一直夹在拳击和MMA中间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行业不规范'还有就是“商业模式不合理”两个原因,行业规范才能让行业内和行业外'达成共识',有正确合理的商业模式才能让行业有'良性的生态'。"

"具体来说,职业拳击首先行业非常规范,所以无论是拳击运动员、媒体、拳迷还是其他行业外的人,大家都能'达成共识',有共同的观点,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规则。说的具体一些,就是所有人都认可四大组织(WBA、WBC、IBF、WBO)的金腰带是世界拳王,大家都承认。就像邹市明那样,拿到WBO世界拳王金腰带就够了,可以说'死而无憾'了!所有拳击行业的人都在一个规矩里运作,拳手从四回合、六回合、八回合、十回合到十二回合,拿到四大组织任何一个世界拳王金腰带,就是所有拳击运动员的终极目标,这个过程所有人都遵循和认可。因为有大家认可的世界拳王,自然就有商业价值。这个拳王卫冕的次数越多,越有实力,也就越有商业价值,梅威瑟和帕奎奥这些就是例子。金腰带是组织授权的,所以也不需要所谓的'赛事',没有自己办比赛自己给自己设置级别,还自己发金腰带这种事情。拳王值钱了,拳王关注度高了,拳赛推广人和经纪人自然都赚钱,整个行业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性的健康的生态圈。"

"再看看自由搏击,从运动员、俱乐部、赛事方、经纪人、媒体和相关其他从业者日子都不好过。行业混乱,赛事多如牛毛,每个赛事都有自己的规则,有自己的级别划分,有自己的金腰带。而且金腰带也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拿到,有的是八人赛争夺四人赛争夺,也不一定需要打金腰带卫冕战。行业内自己人都不认可这些乱七八糟的金腰带,行业外的人就更觉得很离谱了。自由搏击圈内没有'达成共识',自由搏击的金腰带泛滥,没有哪个自由搏击金腰带拳王受认可,自然搏击的运动员身价上不去。再加上都是赛事方办比赛,赛事有两个坑,一个是因为需要各个级别签约几十甚至几百个运动员的成本压力,第二个是每个月定期办比赛频率的资金压力,资金运转恶性循环。赛事越大越烧钱,拳手身价上不去,赛事不稳定坚持不了几年都垮了。所以整个行业从赛事、运动员、经纪人、俱乐部和其他相关产业,整个搏击行业没有一个良性的生态圈,都不稳定。"

“MMA还算好一些,因为MMA也'达成共识',就是大家认可UFC这一个赛事,拿了UFC金腰带就是世界冠军,拿UFC金腰带就是英雄了总统会接见。但这种共识并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因为除了UFC以外的其他成百上千个赛事都不情愿,他们成为了UFC的贡献者和垫脚石,全行业只有UFC一家独大垄断'一人吃鸡',这种情况也只有UFC自己高兴,其他非UFC的人日子都不好过。MMA行业并不是像拳击那样开放共赢的环境,整个MMA除了UFC以外没有良性的生态。”

‘我最觉得可怜的就是自由搏击运动员了,同样的辛苦训练、同样的流血流汗,同样的付出,同样努力比赛成为冠军,但是得不到跟拳击冠军一样的认可。比如现在的邱建良,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他是真的能打的,那又怎样呢?西提猜已经很强了,已经是Glory和昆仑决冠军了,再拿K-1冠军又如何?还不是回头去挑战一龙。播求再厉害又如何?还不是到处打不知名的菜鸟。到了瓶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所以某些赛事面临的就很尴尬,不得不去跨界比赛寻求突破。”

“当然,我对事不对人,运动员是无辜的,问题出在行业上,也不怪赛事方。别看我经常在文章里说搏击赛事这个不好那个不对,其实我真的是支持赛事方,我也亲身接触和参与许多赛事方,知道办赛事是多么的不容易。而且赛事再差,我也是打心里支持,因为赛事方提供了机会给运动员比赛,赛事方是一个平台给所有人机会和生计,没有比赛运动员怎么展示自己怎么赚钱养活自己?无论是运动员还是主持人解说员和媒体等等,赛事方是行业的贡献者。虽然有时候赛事方因为资金断裂拖欠工资出场费类似的问题,我是站在运动员的角度强烈谴责的,但是说实话我真的也理解赛事方的不容易,但是这能怪谁呢?运动员是无辜的,有时候无论输赢都挨骂,赛事方为了迎合大众炒作不专业挨骂,给大家打造平台不容易,稍微出问题也还是挨骂。所以真的要追究责任,我觉得要怪罪,就只能怪我们做媒体的吧。”

“作为一个行业浸淫了快9年的从业者,想要说的有点多,我认为自由搏击也好,MMA也好最终都需要一个世界统一的规则玩法,大家‘达成共识’从而让行业形成‘良性生态’,从上游到下游,运动员、俱乐部、赛事方等等全行业良性循环都有好日子过。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任何实物无论是商业还是政治,都是慢慢向更好更优化更合理的形势发展进化,这是一切事物的必然趋势,我现在做的就是顺势而为,我的初心也是希望帮助搏击行业,也算‘不忘初心’吧。我现在的感觉有点类似于要掀起一场关于‘搏击行业新时代的革命’,新时代的来临是阻止不了的,只是早或晚的事情罢了。当然现在我还在找投资人的阶段,有哪位老板有远见,敢放眼未来,我们共襄盛举,跟我一起革命创造新时代。”

和刘尚青的聊天中,小师妹能感受到他对格斗的这种执着,明明生活可以轻松很多,但偏偏就是坚持折腾自己,也许这就是格斗反哺给刘尚青的意义。希望武者网秉承初心,为格斗行业带来惊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