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樂信VS趣店“商標戰”再燃 肖文傑和羅敏已N次對決​

樂信(NASDAQ:LX)與趣店集團(NYSE:QD)爭奪“趣分期”商標一事風波再起。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佈的一則庭審信息顯示,樂信旗下的深圳市分期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分期樂”)曾作爲原告方,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下稱“商標評審委員會”)對“趣分期”商標權做出無效宣告的行政裁定提出異議。分期樂請求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撤銷該行政認定,並認爲分期樂此前申請“趣分期”商標行爲不構成搶注情形。法院方駁回了樂信的訴訟請求。

“趣分期”是趣店集團(下稱“趣店”)的前身。官網中關於趣店發展歷程的第一條信息即爲,2014年3月“趣分期”正式上線運營。2016年5月“趣分期”獲得江西省贛州發放的網絡小貸牌照,兩個月後品牌升級、“趣分期”易名爲趣店。

然而,早在“趣分期”正式上線的兩個月後,即2014年5月29日,分期樂申請註冊了“趣分期”商標(國際分類第35類與第36類),註冊號爲14777506,商標的專用權期限至2025年7月6日。

2017年7月14日,趣店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交關於“趣分期”商標應當被宣告無效的申請。

這則關於“趣分期”商標之爭的庭審記錄,在今年11月14日被中國裁判文書網及北京法院官網完整披露出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關於“趣分期”商標應當被宣告無效的行政裁定予以支持。

分期樂搶注“趣分期”,法院不予支持

在這份法院判決書上,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分期樂訴訟請求集中在兩方面:首先,分期樂認爲,被告方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關於“趣分期”商標無效的行政裁定,應予以撤銷。其次,分期樂申請“趣分期”商標的行爲正當、合理,不構成以不正當手段搶注他人在先使用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商標的情形。

商標評審委員會及以“第三人”身份出現庭審現場的趣店均述稱:被訴的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分期樂的訴訟請求。

這份引起三方爭議的行政裁定,是這樣認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及相關法條規定,趣店申請的無效宣告理由部分成立,“趣分期”商標在資本投資,金融評估(保險、銀行、不動產),金融管理,金融分析服務上予以無效宣告,在其餘服務上予以維持。

2017年10月9日,分期樂就此份行政裁定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2018年5月28日開庭審理,一審判決日爲一個多月後的6月20日。分期樂與趣店均在訴訟階段補充提交了證據。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爲,首先,商標評審委員會審查並對“趣分期”商標權做出無效宣告的行政裁定,並無程序違法之處;其次,雖然在分期樂申請註冊“趣分期”商標日之前,趣店對“趣分期”商標投入使用時間並不長,但從趣店提供的與諸多用戶簽訂的《趣分期商城分期買賣合同》,並結合支付寶款項往來記錄等證據,能夠證明在“趣分期”商標申請日之前,該商標已在大學生網絡平臺分期付款購物領域,進行使用並具有一定影響力。故分期樂對“趣分期”商標申請註冊行爲,在“資本投資,金融評估(保險、銀行、不動產),金融管理,金融分析服務”上已經違反《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註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規定。

法院判決,分期樂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2018年中的這份一審判決當庭宣佈後,記者搜索中國裁判文書網及北京法院官網,沒有分期樂就“趣分期”商標事宜上訴至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信息。

經記者在商標評審委員會官網查詢,第35類與第36類的“趣分期”商標,目前爲無效狀態。

股價、總市值之爭

樂信與趣店淵源頗深,兩家的創始人/CEO分別是肖文傑與羅敏,均是江西老表。2013年8月,肖文傑創立了分期樂,不到一年後,羅敏成立了趣分期。在2017年的最後一季度,羅敏與肖文傑先後帶領其公司登陸美國資本市場,時隔僅2個月零4天。

據騰訊《深網》報道,早期,創業屢次受挫的羅敏曾表示希望加入肖文傑的團隊,肖文傑和羅敏還通過電話聊分期樂的業務,沒想到羅敏轉身做了一家模式相似的公司。就這樣,兩個老鄉徹底反目,從好友變爲對手,在全國校園市場展開了兩年多殊死搏鬥。

上市之後,兩者間的淵源並未消散。除了11月14日被披露出的“趣分期”商標之爭外,雙方公司在二級市場的股價、總市值上,也是“你爭我奪”。

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8月29日之前,趣店股價與總市值曾一度“領跑”樂信。

2017年10月18日,趣店登陸紐交所,開盤價34.35美元,較24元發行價上漲43%,最終報收29.18美元,市值曾一度高達115億美元。2017年底收關時節,全國互金整治辦連續下發了對以網絡小貸、P2P網貸爲代表的互金行業整改文件,趣店的股價與市值開始下跌。

同年12月22日,樂信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爲9美元,開盤價11.8美元,報收10.7美元,總市值17.5美元。

就在樂信上市當天,趣店股價收於12.54美元,總市值爲41.37億美元。即彼時,趣店市值相當於樂信的2.36倍。不過,較上市之初,當時趣店股價已跌去大半。

今年7、8月間國內互聯網金融出現了歷史少見的行業波動。8月23日,另據彭博社報道,螞蟻金服計劃不再與趣店續簽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的合作協議將於8月底到期。

受此影響,截至美國東部時間8月30日收盤,趣店、樂信股價分別收於6.05美元和12.01美元,分別下跌了4.72%與4.23%;而總市值方面,樂信超越趣店,趣店當天總市值爲19.89億美元,而樂信則爲19.90億美元。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11月16日,剛剛發完三季報的樂信以每股10.05美元收盤,總市值爲16.65億美元,比趣店高出1.59億美元。而趣店在市值方面,較最高點時跌幅已超過85%。

“商標大戰”Round1

中國裁判文書網及北京法院官網披露出,樂信與趣店“商標戰事”重燃的同日,樂信CEO吳毅在朋友圈宣佈拿下LEXIN.COM雙拼域名。據悉,交易金額達到了百萬美元的級別,從吳毅的朋友圈可以看出,他非常滿意本次的交易。此前樂信的官網域名爲LEXINFINTECH.COM。

在趣店上市市值突破100億美元關口時,其第二大股東崑崙萬維(300418)的董事長周亞輝曾對外公開了自己的投資筆記,提到2014年對趣分期的創業初期及與分期樂的“商標戰事”。

據周亞輝的回憶,分期樂在2014年將“趣分期”的商標搶注,羅敏到2016年才發現,最終不得不在2016年下半年開發佈會宣佈改名爲“趣店”。此後,兩家公司的“商業戰事”在校園市場推廣、融資節奏上多次正面上演。

騰訊《深網》也曾講述過,就在羅敏宣佈“趣分期”更名“趣店”當天,他接到監管部門電話,要求趣分期在規定時間內停止校園貸業務。無奈之下,羅敏只好藉助股東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APP導流,再向用戶發放貸款。這兩位江西老表,個性有一致之處,例如市場推廣,羅敏做到180個城市,肖文傑就要做到260個。

可以預見,羅敏和肖文傑的對決,仍將上演。

新京報記者 黃鑫宇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