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賴梅松:物流成本降下來 製造業會更有競爭力

中國經濟在機遇與挑戰中走過坎坷而又平穩的一年。在2018年行將結束時,民營經濟走到了“聚光燈”下,成爲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年中,“民營經濟退場論”甚囂塵上,年尾,一場座談會廓清了對民企的思想迷霧。

11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民企座談會上說,我國的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廣闊的舞臺。隨後,各部門和各地政府聲勢浩大馳援民企,資金與政策並行,民營企業在艱難的環境中迎來希望。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正如所言,40年中國經濟面貌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也是民營經濟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除了民營經濟,2018年房價快速上漲勢頭繼續被遏制,金融保持穩定,去槓桿進一步推進,傳統經濟和新經濟依然展現出巨大的潛能。2018年即將結束,2019年倏忽而來,明年民營經濟如何發展,中國經濟又將走向何方?

新京報經濟新聞部一如既往推出年度鉅獻《看2019•新聲》,邀請國內頂尖級經濟學家、企業家和官員,共話民營企業,問道中國經濟。

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 賴梅松。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精彩觀點:

1、 未來的快遞一定是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2、 價格戰一定是短暫的,不是長久的。

3、 將來市場份額會越來越集中,中小快遞企業不會有太大的機會,也許會退出歷史舞臺,新入局的機會基本不太會有。

4、 快遞行業現有的問題,比如拋快件,隨着自動化設備的普及,這種現象已經明顯減少。

從2014年全年快遞首次超過100億件到2017年突破400億件,我國快遞業務量規模已經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伴隨着電子商務的熱潮,中國民營快遞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階段,成爲一匹名副其實的“黑馬”。

在雙十一快遞最高峯期間,新京報獨家專訪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賴梅松向記者表示,快遞業到了最好的發展機遇期,對社會的貢獻、對快遞人的回報纔剛剛開始。隨着快遞行業的不斷發展,未來將誕生萬億市值的快遞企業。

快遞業到了最好的發展機遇期

新京報:你怎麼看快遞行業未來的走向?

賴梅松:中國民營快遞行業第一個階段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創業就業,第二個階段幫助了電商和製造業。如今中國快遞業基數的絕對值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儘管增速放緩,但是絕對值增量很大。

很多人認爲這個行業已經增長放緩,但我恰恰認爲整個快遞業對社會的貢獻、對快遞人的回報纔剛剛開始,到了最好的發展機遇期。因爲企業規模的擴大,能夠使其把社會資源用得更好。我認爲未來這個行業一定會成就萬億級的市值的企業,不管是哪一家。

新京報:面對當今的行業環境,企業如何做好準備?

賴梅松:注重團隊建設、基礎設施投入,同時企業一定要管控好自身風險,比如現金流方面。

快遞企業(的經營狀況)其實是由行業所決定的,而行業是由經濟的大趨勢所決定的,所以要在未來勝出,這三個方面一定要做準備。

新京報:你怎麼看快遞價格一路下滑?

賴梅松:從當年的28塊下降到今天12塊左右的平均單價,這釋放了兩個信號。第一個是用戶用更少的錢買到了更好的服務。第二就是整個社會成本的下降。

新京報:在過去的一年內,你看到了這個行業有哪些新的趨勢嗎?

賴梅松:過去一年中國快遞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這其中我感覺到行業的智能化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未來的快遞一定是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如果我們還是按照原來的人海戰術,一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同時,綠色環保也是一個關鍵趨勢。快遞包裝減量,對整個社會而言意義重大。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價格戰一定是短暫的

新京報:你如何理解物流成本對於整個社會效益的影響,物流成本如何進一步降低?

賴梅松:今天我們其實可以自豪地講,中國的快遞物流成本肯定是全球性價比最高的。今天中國快遞企業的集中度已經很高,單純從體量上來講,中國的快遞企業已經全球領先。這就需要企業有實力,有規模,經過整合來實現社會資源效率的最大化。

新京報:如今快遞價格戰依然沒有結束,企業利潤上的壓力依然很大,你怎麼看?

賴梅松:我相信中國快遞行業一定會越來越好,這是基本的判斷。至於現階段的價格戰,我認爲這很正常。

價格的變化反映的是供需矛盾的轉變,做的人多,價格就會下降。價格下滑賠錢,一定會有人退出,退出的人多,價格就又會漲上去。

黑夜來臨的時候,意味着天亮就快來了。行業也是一樣,寒冬來的時候,你要看到曙光。關於價格,我認爲趨勢一定是穩中趨緩,然後最後價格會上去,這個是必然的規律。

新京報:關於價格戰,你覺得現在觸底了嗎?會打到什麼時候?

賴梅松:價格戰一定是短暫的,不是長久的。目前行業每年20%的增長,只要這個基數存在,價格就一定會漲。

我預計價格戰會打2020年。因爲現在快遞企業的能力儲備面臨瓶頸,需要相應的用地規劃,特別是在一線城市,拿土地非常難。而這樣的資源如果得不到整合,未來快遞價格上漲一定是必然。

新京報:你說到2020年可能會是行業發生變化的一個時候,那個時候幾家快遞巨頭之間是否可能會發生兼併或者重組?

賴梅松:重組我覺得會有。未來中國快遞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集中,不會有這麼多家,也不會像現在一樣這麼均衡。效率高的、服務好、有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市場份額一定會變得更多。

兼併這件事在在快遞主業上,我認爲概率是非常低的,至少中通沒這個想法。因爲中國的快遞企業大部分都是夥伴合作模式,每個地方它都有經營權,所以很難融合到一起,這是我們的模式所決定的。

所以總的來講,市場份額會越來越集中,中小快遞企業不會有太大的機會,也許會退出歷史舞臺,新入局的機會基本不太會有,因爲快遞是要用時間換空間的一種模式。

拋快件現象已明顯減少

新京報:現在的快遞員會面臨諸多罰款,你如何看待罰款這種管理方式以及總部和網點之間的關係?

賴梅松:事實上,我們的快遞量每年增長百分之三四十,但是罰款的數字每年是在下降的。總部、站點以及員工的利益分配關係這個事,是我們現在要去做的事情。政策要公平,我們會兼顧到各個層級的利益分配。

快遞行業現有的問題,比如拋快件,我認爲是成長髮展過程中的問題,隨着自動化設備的普及,這種現象已經明顯減少。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京報:通達系普遍依賴電商,快遞企業如何走出一條差異化的路徑?

賴梅松:就快遞行業而言,我認爲並不是術業有專攻,企業要不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是每一個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所做的決策,並不是說差異化就一定會很好。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快遞企業與阿里巴巴和菜鳥的關係?

賴梅松:我們爲什麼要跟阿里合作?阿里爲什麼在這個節骨眼上投中通?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讓資源效率最大化。

中通的長處在於應用場景非常好,阿里的長處在技術大數據數字化方面。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合作,在物流方面有重大突破,包括跨境網、時效網、農村網、倉配網、末端網。

同題問答:

1、新京報:在你眼中快遞行業的本質是什麼?

賴梅松:快遞其實就是一個服務性行業,它最終是要解決社會問題。中國的物流成本降下來,中國製造業會更有競爭力。

2、新京報:未來一年你的工作重點會是什麼?

賴梅松:在團隊建設、未來規劃方面,是我應該更多去想的。未來我會越來越少地參與到具體的運營事務,因爲只有我把這些設計架構弄好,中通才能夠走久走長走遠。

3、新京報:中通如何吸引優秀人才?

賴梅松:人才我認爲不分高端低端,適合的就是好的人才。過去我們引進過的高端人才,有些也水土不服。

新京報記者 楊礪 編輯 劉曉陽 校對 趙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