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佈會現場 記者 孟潮 攝

保障40萬噸級超大型船首進渤海灣

曹妃甸海事局搜救遇險人員

海空立體巡航

實行政務服務“一站式”改革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孟潮)11月22日,唐山曹妃甸海事局召開“服務世界一流綜合貿易大港建設”新聞發佈會,從五大方面詳細介紹了落實“一港雙城”戰略,服務綜合貿易大港建設,主動作爲、靠前服務,着力提升安全監管能力和服務發展水平,爲港航經濟發展創造優質的海上營商環境等方面的情況。

一是全力做好冬季LNG海上運輸保障工作,制定了冬季天然氣保供7項LNG船舶海事服務保障措施,確保清潔能源海上進口通道高效暢通。今冬保供工作啓動兩個月以來,已成功組織12艘次LNG船舶安全進出港,接卸天然氣88.48萬噸,外輸11.8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京津冀地區特別是北京民生用氣,服務羣衆溫暖過冬。

二是調整優化曹妃甸水域船舶定線制和報告制,進一步打造渤海西部“海上高速公路”,並於今年7月1日實施。2018版定線制更加符合曹妃甸海域的航行習慣,並對船舶交通流進行分隔,能夠進一步降低船舶的通航風險;也簡化了船舶報告內容,落實了海事便民服務原則。新的船舶定線制和報告制實施,爲曹妃甸建設綜合貿易大港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三是健全應急救助體系,與氣象部門建立了合作機制,強化氣象預警、共享氣象信息,成功應對2018年夏季兩次過境颱風,實現了“零事故”“零險情”。實施海空巡航救助一體化建設,開展防抗寒潮大風等綜合應急演練。聯合執法打擊內河船從事海上運輸行爲,查獲並移交砂石船7艘,有效遏制了內河船舶險情的發生。2018年1-10月,共組織海上搜救行動6次,成功搜救遇險人員42人,救助成功率達100%。

四是深化政務服務“一站式”改革,配套出臺了《窗口服務標準化制度》、《政務辦理綠色通道制度》、“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行政許可項目清單等多項措施,網上業務辦理比例超過80%,2018年前三季度辦理各項海事業務近四萬件,當場辦結業務佔比近98%,爲港航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海上營商環境。

五是立足專業優勢,服務綜合貿易大港建設。積極推進了口岸“大通關”建設,正式上線運行“中國(河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系統,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手續網上辦理率超過90%。註冊登記了首艘曹妃甸籍船舶“信洋新時代”輪,爲吸引航運公司、船員培訓機構落戶提供了有利條件。徵收上繳港口建設費12.89億元,爲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保障。累計保障23艘次40萬噸礦石船安全靠泊,助推曹妃甸打造北方最大的礦石集散中心、交易中心。推進“智慧交管”建設,研發應用了船舶交通管理智能系統,單船進出港時間平均減少15分鐘,交通組織效率提升30%。據統計,2018年1-10月份,曹妃甸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7億噸,同比增長13%,持續保持較快發展態勢。

據介紹,按照綜合貿易大港建設的有關部署,曹妃甸海事局下一步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傾力支持、重點保障:一是服務提升港口整體能級。全力支持曹妃甸港煤碼頭三期(華電煤碼頭)續建工程、一港池口門改造及航道提升等工程建設,儘快推進相關碼頭通航驗收,爭取早運營、早見效。二是優化港口基礎功能設施建設,推進曹妃甸港東側錨地擴容工作。預計可錨泊貨輪40艘、大型LNG船舶3艘、危險品運輸船舶20艘。可有效解決錨泊容量不足、缺少LNG船舶和危險船舶錨地等問題。三是持續開展“智慧交管”提質增效工程,在現有船舶交通管理智能系統23項功能模塊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到港船舶和廣大航運從業者對船舶動靜態信息獲取能力和手段,爲打造綜合貿易大港建設提供專業技術支撐,提升港口綜合競爭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