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汽車業正經歷一段艱難時期。據韓聯社報道,韓國主要汽車製造商、零部件製造商和行業代表近日齊聚首爾,就如何爲低迷的汽車行業注入新的活力進行了討論。

現代、起亞、通用韓國公司、雷諾三星和雙龍汽車等五大汽車製造商的首席執行官及其在韓國的零部件生產商和行業協會,都在探索如何應對汽車業面臨的嚴峻挑戰。今年5月,通用汽車關閉了其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羣山(Gunsan)工廠,現代和起亞今年公佈的業績普遍令人失望。

爲汽車製造商生產零部件的中小企業更容易受到銷量下滑的影響。韓國工業經濟與貿易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逾三分之一的韓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出現虧損。與會者呼籲政府擴大內需,向資金緊張的零部件製造商提供財政援助,並降低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等新興行業領域的監管標準。這幾家汽車製造商表示,他們將設法保持國內汽車產量超過400萬輛,並在2025年前提高至450萬輛。

作爲韓國主要汽車製造商,現代聲稱將在未來兩年內投資2200億韓元(約13億元人民幣),以開發其氫燃料電動汽車NEXO系列,目標是2022年在國內市場推出逾3萬輛同款車輛。通用汽車韓國分公司表示,將通過舉辦貿易展來幫助當地合約商打入國際市場,並向中小型合約商提供700億韓元(約4.2億元人民幣)的補貼。雷諾三星表示,將在2020年前運營價值350億韓元(約2.1億元人民幣)的研發基金,並與日產、三菱結盟,幫助其承包商競標海外項目。雙龍汽車承諾將擴大韓國製造零部件的使用,並幫助其承包商競標印度出口產品。

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表示,將與業界一道努力,克服挑戰,推動該行業的創新。工業部長宋文模(音)表示,如果汽車業和政府共同努力,就能拿出應對困難的措施。商務部表示,下個月將公佈對汽車業的全面支持方案,包括金融和研發支持以及放寬監管措施等。

另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和關稅廳(海關)最近發佈的統計結果,韓國今年累計貿易額繼去年後再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具體來看,半導體、通用機械、石化製品、石油產品、鋼鐵等13大主力產品仍是引導出口增加的主力產品,其中就包括汽車,但今年1月至10月,上述產品出口在整體出口的佔比從2017年的78.2%降至77.7%。

從出口對象來看,除了中東地區外,面向中國、東盟、美國、歐盟等9個對象的出口均增加。尤其是韓國對自貿協定夥伴國的出口呈現良好趨勢。據產業部分析,雖然中美貿易戰、國際金融市場不穩定等因素導致出口環境較爲嚴峻,但得益於出口市場多元化、積極發掘高附加值出口產品等利好因素,韓國出口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