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2018長三角文旅產業論壇暨2018《中國國家旅遊》年度榜單頒獎盛典在上海榮耀啓幕。大同市被評爲2018年度《中國國家旅遊》最佳全域旅遊目的地。

大同位於山西省最北部,北靠內蒙古高原,東接黃土高原,歷史上,這裏是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往來交融的地帶,獨特的文化土壤,孕育出在晉菜中自成一派的大同菜,使大同成爲一個暗藏錦繡的北方美食之都。

從雲岡說起

雲崗石窟坐落在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武周山南麓東西一公里範圍內,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及石雕造像51000餘軀,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羣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爲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時期。北魏是發源於大興安嶺的遊牧民族——鮮卑族建立的政權,公元398年定都平城(今大同)。北魏文成皇帝拓跋濬(452—465年在位)大力弘揚佛法,命高僧曇曜在平城西南的武周山南麓開鑿石窟,石窟中的佛像頗具胡漢風格,據說是依照北魏道武帝、文成帝等5位皇帝的肖像而做。

北魏時期疆域廣闊,與西域溝通頻繁,與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並通商。此後,大同一直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大同隨之劃歸遼地。遼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設西京道大同府,是遼代“五京”之一,此後數十年大同一直是遼的陪都,直到遼末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年)被金兵攻陷。金仍以大同作爲西京,延續了103年。位於大同古城西南的華嚴寺曾是遼金時期的巨剎之一,契丹人“信鬼拜日”,早晨要朝拜太陽,所以華嚴寺不像中原地區的寺廟都是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東。

餐桌背後的歷史

從大同向北,翻過陰山山脈,便是內蒙古草原的南部邊緣,也就是遊牧民族的勢力範圍。作爲邊防重鎮,大同早在秦漢時期便開始修建長城,長城以北的草原上,曾經活躍着匈奴、鮮卑、契丹、女真等衆多北方遊牧民族的部落分支。大同的歷史,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競爭史,也是二者的交融史,這一點在大同的飲食文化中體現得十分鮮明。

在大同,有夜宵的地方就有兔頭,有五香、紅燜、醬香、麻辣等多種風味。大同先民與遊牧民族接觸較多,有不少以射獵爲業,野兔尤其易得,兔肉趁新鮮喫完,剩下的兔頭待醃製後食用。帥府街是著名的“兔頭一條街”,有“胖胖來”“老六”“帥府”等主打兔頭的小店,頗受本地人青睞。因爲離內蒙古高原較近,大同人也喜歡喫羊雜一類的美食。

在以麪食聞名的山西,大同刀削麪是一塊不可替代的金字招牌,全國各地主打山西風味的小餐館,有不少都會掛起“大同刀削麪”的幌子。傳說,元朝時,蒙古統治者爲防止漢人造反,沒收了家家戶戶的金屬器物,規定十戶共用一把廚刀,用後交回保管,這天中午,一個老婆婆在家和好了面,讓老漢去取廚刀,結果刀被別人先取走了,老漢回家的路上被一塊薄鐵皮絆了一下,他順手把鐵皮撿起來揣在懷裏,後來老婆婆就用這塊撿來的鐵片削麪團入鍋,刀削麪就這樣誕生了。

誕生於商路的銅火鍋

平城(今大同)曾是南北朝絲綢之路的起點,北魏太武帝派使節出使西域,西域也派人東赴北魏都城,他們穿過甘肅河西走廊、寧夏、陝北,過黃河,經山西保德、河曲,最終到達平城。明代中後期,大同又成爲萬里茶道上重要的商貿城市,南來北往的商賈在此匯聚,各路美食也齊聚大同,北方天氣嚴寒,於是人們發明出了“什錦火鍋”這一美味。什錦火鍋採用銅製鍋具,由銅匠手工打製,將木炭點燃後放置鍋中,文火慢熬,由於木炭火力恆定,食材受熱均勻,味道相互滲透、交融,肉鮮湯美。

現在大同的什錦火鍋主要有8種食材:海蔘、大蝦、魷魚卷、紅燒肉、肉丸子、炸豆腐、黃瓜條、紅蘿蔔條。裝鍋順序也充分考慮了食材的特性,以白菜片墊底,撒上海米,擺上汆好的丸子,再將大蝦、魷魚卷、紅燒肉、炸豆腐、黃瓜條、紅蘿蔔條按五行五色、葷素相間的次序擺放,隨後慢慢注入底湯,把燒紅的木炭放入火鍋,湯燒開後調好口味,墊盤上桌,揭蓋即可享用。

Tips

大同好糧

大同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許多名優雜糧品種,是中國著名的“優質雜糧之鄉”。

■ 莜麥

大同是莜麥的高產區和優質區,其綠色硒(Se)的含量高出全國平均值3—5倍,同一品種的蛋白質含量也比周邊省份高出1%—2%,是理想的健康食品。

■ 廣靈小米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富含鈣、鐵、鋅、硒、鉀等多種礦物質、大量維生素及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是養生、滋補佳品。

■ 雲州黃花

從明代開始,雲州(大同市的前身)就以“黃花之鄉”著稱。雲州黃花爲素食上品,有三大優點:其一,顏色鮮黃,乾淨無黴;其二,多生長在大同火山羣下,角長肉厚,肥頎整齊;其三,油性大,脆嫩清口,久煮不爛。

更多趣處

■ 雲岡石窟

距今1500多年曆史,是公元5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2001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懸空寺

位於大同市渾源縣恆山翠屏峯的絕壁上,始建於北魏晚期,是中國僅存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全寺現存殿宇20餘處,各色佛像80餘尊,壁間有多處古人題詠鐫刻,均爲珍貴文物。

■ 大同博物館

山西省第二大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1.3萬餘件,設有“平城時代”“百川匯流”“名城史略”“瓷路擷珍”4個展廳,突出呈現大同作爲北魏都城的歷史。

■ 大同火山羣

華北地區保存的最完整的第四紀火山羣,其中雲州區東北部是火山錐最密集的地方。火山海拔1000—1400米,在山頂可俯瞰平坦寬廣的河谷,風景秀麗。

特色體驗

■ 泡溫泉

大同地處火山活動區,地熱資源極其豐富,溫泉以陽高、渾源、天鎮等地最爲有名,渾源湯頭溫泉早在北魏時期就是皇家御湯。

■ 逛古城

大同古城位於大同市中心,城設四門,東和陽門、南永泰門、西清遠門、北武定門。四門之上分別建有城樓,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築史上頗具特色的重鎮名城。北城門腹內已經作爲中國雕塑博物館對外免費開放,城牆也可免費登頂遊覽。

END ▼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