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是为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为农村增绿的重要优势产业。一年以来,会东县坚持实施蚕桑产业发展政策,在管理上下功夫,在激励上注动力,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蚕桑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管理出实招 增产有成效

为助农增收,会东县将蚕桑产业纳入全员绩效考核,压紧压牢干部抓桑责任,在桑树管理和共育户管理上做足文章。依托领导示范区,分步骤、分阶段做好技术培训指导,增加对桑园的投入,强化桑树的冬春管理。全年共投入蚕桑复合肥2000余吨,统防药物2450件,有力促进了桑树生长发育,提高了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为多养蚕、多产茧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共育户管理,努力提高养蚕单产。以每张孵种20%为标准,执行出库卵量为19.8克,增加蚕头,突出单产效益;增加共育费投入,在去年的基础上,每张增加10元,使张种共育费达到110元。同时加强对共育户进行考核管理,不断提高共育户的共育技术,增强他们的共育责任,为大蚕饲养、高产做好保障。

激励作吸引 考核提动力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重点村给予台阶式奖励。对2018年新达到500担的村,给予村社干部台阶奖3000元,超过2017年实际收入部分,每担再奖50元;对原规模已达到500-1000担的村,以2017年实际收购数为基数,完成基数的村奖励3000元,超基数部分每担再奖50元;对2018年新达到1000担的村,给予村社干部台阶考核奖励5000元,超2017年实际收购数部分,每担再奖50元;对原有规模已达到1000担及以上的村,以2017年实际收购数为基数,完成基数的村,1000担的村奖励5000元,2000担的村奖励10000元,3000担的村奖励15000元,超基数部分每担再奖50元,未完成基数的村不予奖励。

狠抓基地建设 壮大产业规模

为逐步壮大产业规模,凝聚助农增收力量,会东县大力促进“6215”优质桑园建设,加快乌东德、白鹤滩两大电站库区蚕桑产业转移发展,对优质桑园建设给予扶持和补助。对严格按照标准栽植的桑园,每亩可免费获得160元的桑苗;栽种后,第二年验收,成活率和嫁接率达到90%以上的桑园,每亩补助蚕农600元,每验收合格一亩,奖励村组干部50元。2018年,全县共栽植“6215”优质桑园3912亩,其中春季栽桑2886亩,栽桑数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高。为提高蚕农规模化发展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加蚕农的经济收入,会东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鼓励培育养蚕大户。2018年全县流转土地339.66亩,培育10亩以上的蚕桑大户13户,20亩以上的5户,40亩以上的1户,100亩以上的一户。

据悉,11月12日,会东县的蚕茧收购工作全面结束。全年养蚕比上年增加5597张,同比增长12%;产茧比上年增加5479.3担,同比增长14%;养蚕单产每张达到44.4公斤,比上年每张增加0.6公斤,增长0.1%;鲜茧收购年均价达到50.95元/公斤,在去年38.6元/公斤的基础上,增加12.35/公斤,蚕农收入比上年增加4063万余元,同比增长55%。鲜茧收购年均价每公斤增加12.35元,仅此一项,蚕农就增收2668万余元,极大提高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实现十年来蚕茧产量首次止滑回升。

(县桑办 王其福 记者 况代彩 编辑 向晓辉)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