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孔凡哲

  神州视角讯:11月14日,老区行采访团一行刚走进位于郏县堂街镇岔河村的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就听见“哞哞……”的牛叫声响彻整个牛场,数百头耳朵上都挂着号牌的牛被分别圈养在一个个标准的牛栏里。

  郏县红牛为全国八大良种牛之一,体格硕大,结构匀称,体质强健,骨骼坚实,肌肉发达,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名命名的地方优良品种。

  改革开放后,郏县红牛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一度成为该县部分群众的半个家业,红牛存栏高峰时达26万头。但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郏县红牛役用性能的退出和城镇化的推进,以及郏县红牛肉用性能的开发利用未能及时跟上、农民外出打工人员增多,郏县红牛的存栏量在逐渐减少。

  郏县红牛(资料图)

  多年来,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人均收入持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人们的饮食结构也有所改变,牛肉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呈刚性增长态势,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含量的牛肉在肉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郏县红牛肉由于色泽红润美观、柔软多汁、大理石花纹明显、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上乘的放心食品、绿色保健食品,被誉为“牛肉之王”。

  “郏县红牛是老祖宗培育出来的珍贵品种,相当于车中的奔驰、酒中的茅台、茶中的龙井。”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这样评价。

  新时代,郏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决定将郏县红牛产业做大做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转型发展和脱贫攻坚新的支撑点。为此,该县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又一次迎来了好的时机。2017年郏县的畜牧业产值达到15.3亿元。

  评比获奖养牛户(资料图)

  “牛吃的东西,人也可以吃。”瑞宝红牛肉业公司董事长李书岐说,这里养殖的牛不仅住得舒坦,吃得更是讲究科学营养,饲料添加有澳洲大麦、东北玉米、大枣、中草药等。

  也正是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们用8年时间,培养出了可以媲美日本“雪花牛肉”的郏县红牛——“瑞宝红牛”。

  据了解,“雪花牛肉”是以日本神户的和牛为种源培育而来,后来也被澳大利亚引进,平时牛儿需要睡软床、听音乐、喝啤酒、饮温水,住“五星级”的牛舍,享受各种美味饲料……由于培育、喂养方法复杂,“雪花牛肉”的产量不高,在这个物以稀为贵的年代,其价格也令人咂舌,最贵的每斤价格超过千元,是普通牛肉的几十倍,成为顶级的美味食材之一,市场供不应求。

  “以后在咱们河南,就能吃到色红肉嫩、味道鲜美、香而不腻的‘雪花牛肉’了。”郏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A3级别以上的‘雪花牛肉’一公斤可以卖到700元以上,到餐饮环节每公斤销售价格达到3000元以上。”李书岐说。

  红牛节现场(资料图)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山区群众拥有良好的养牛经验、养殖场地和适度放牧的优越条件,建设郏县红牛养殖产业带。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充分利用原有的54个项目场,采用自养、合作、出租等方式,使每个项目场充分发挥作用,年育郏县红牛2万头以上。新建5000头以上规模的标准化育肥场2~3个,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场+村委会+农户”运行模式,搭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利益共享。

  “我们还将通过培育壮大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完善郏县红牛产业服务体系、开发郏县红牛文化等措施,进一步促进红牛产业产、供、销对接,加快优质畜牧业发展,形成集养殖、开发、环保、旅游为一体的新产业链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财政税收水平,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标早日实现。”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郏县县委书记韩宏亮说。

  目前,郏县红牛及牛肉、牛肉制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日本、韩国、朝鲜、伊朗、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在谈到郏县红牛下一步的发展时,韩宏亮说:“我们将把郏县打造成为中国牛肉第一城,让全县人民因养牛而‘牛’起来、富起来、乐起来,郏县红牛势必会持续长久地‘红’下去的。”

  原标题:郏县:红牛“红”了 群众富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