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一小時、

一天、一個月、一年

······

時鐘的滴答聲中,

時間勻速向前,

時代浩浩蕩蕩。

2018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風雨征程,我們不負時間,很多東西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說到行,從主要依靠步行,到擁有第一輛自行車;從時速幾十公里的綠皮車,到時速300多公里的高鐵;從長時間排隊只爲搭上一輛公交車,到如今手機一開就能叫到網約車……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今天這一系列對比照片,帶大家感受40年間衣、食、住、行的變遷。

從水泥路到柏油路 感受出行環境的變化

昔日的橋與今天的橋

昔日的街道與今天街道

城市在變

生活在變

人們享受高品質生活的心卻不變

從開始到現在 這些事情我們一直在堅持

便民市場

社火表演

違法查處

路面巡邏

教學環境

家庭聚餐

護送市民過馬路

居民生活環境

孩子們的娛樂生活

這些工作每天都在發生

生活質量的改變也在改變着我們的工作方式

從指揮交通到智慧交通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三尺崗亭與立體交通

過去的農村與現在的農村

從過去的單純的三尺崗亭指揮交通

到現在依託路面民警、電子警察、指揮中心的立體交通

農村道路紅綠燈等交通設施不斷完善

城市道路交通方式越來越智能

科技使我們的出行變得更加的安全、暢通

從排長龍到足不出戶 科技讓交管業務更便民

今昔車駕管大廳

自助辦理系統

過去的車駕管大廳常常大排長龍

現在我們有了“交管12123”手機APP讓許多業務可以在掌中實現

深化“放管服”改革讓許多業務實現了“一窗辦”、“一證辦”、“容缺辦理”等

真正實現了讓羣衆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從紅本本到黑本本 這是時代最好的記錄方式

那個時候的交警部門還叫“交通監理所”

這些紅色的“紀念本”帶着滿滿的年代感

帶着我們穿越時空

回到那個讓人懷念的年代

改革開放四十年,翻天覆地四十年!

巨大變化的背後凝結着

賽罕區各族兒女不忘初心的艱辛,

也凝結着賽罕區各族兒女奮進前行的汗水。

尤其是,

在努力提升農民生產生活水平的征途上,

他們的汗水至今仍有餘溫。

貼窗花

回望來時的路,是對40年胼手胝足、砥礪奮進的深深致敬,更是爲繼續前行汲取智慧、積蓄力量,光鮮亮麗的賽罕區在改革的浩蕩春風中正完美詮釋着一次次華麗轉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