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镇大坪村的山间,几乎每天都有个小伙赶着羊经过,身材高大的他,时常与羊宝宝们聊天,然而,他竭力发出的声音,音量却只有常人的一半。

周先峰把兑好的乳汁喂给小羊羔 张颜镜 摄

01

◆◆

突逢变故 重燃希望

◆◆

这位“羊爸爸”叫周先峰,今年33岁。2009年,周先峰与妻子一同到主城打工,在重庆一家汽修厂从事焊工工作,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2013年,他发现自己吃饭越来越困难,连喝水都成问题,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自己患上结肠静脉瘤和咽喉部淋巴增生。

周先峰的母亲也是因此病去世,而他的情况比母亲还要严重。“当时听到这个结果,就感觉五雷轰顶,生活都失去了意义。”周先峰说。

在多方帮助下,周先峰完成了手术。但这场劫难的后遗症,让他呼吸道受损,不能闻刺激性味道,不能干重活。同时留给他的,还有一笔巨大的欠款,无奈的他只能离开汽修厂,回到家乡横山。

“当时他非常丧气,埋怨我们不该救他,感觉活着都没有意义了。”周先峰的妻子到现在还记得那时丈夫内心的绝望。

2014年,周先峰家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在镇村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周先峰的妻子在本地就业,正读小学的孩子被免除了住校费用,还有许多好心人给孩子捐资、捐物。

多方的帮扶让周先峰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他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现状。

02

◆◆

多方支援 初试养羊

◆◆

干点什么呢?周先峰每天对着家门外的山坡发愁,他发现自己家附近的水草很丰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周先峰心里有了养山羊的念头。但是他只敢想,却不敢做,一无钱买种羊,二无养殖技术,这羊怎么养得起来呢。

帮扶责任人得知他的想法后对他说:“有这种想法是好事,我一定支持你!”

没过几天,帮扶责任人就给他送来了6只种羊,还请来专家手把手教他养羊技术。2015年12月,周先峰垒起了第一个羊圈,走上新的人生道路。

经过不断地自学、参加培训,他从最初的养羊“小白”开始,逐渐学会养羊的重点、难点技术,他常常向养羊大户讨教经验,边学边养,当年,周先峰养的羊便增加到了8只。2017年,他的山羊已有50余只。

羊越来越多,羊圈太小又成了新问题。“我能想的政府都想到了,我不敢想的,政府也想到了。”周先峰说,当地政府看到他的困难,帮助他建起了存栏100头规模的羊圈,并请兽医站定期为他的羊打疫苗。

周先峰打扫羊圈 张颜镜 摄

03

◆◆

幸福“羊爸” 饮水思源

◆◆

小羊出生后,母羊乳汁不够时,他会为小羊羔兑羔羊代乳粉,将小羊羔抱在怀里,把兑好的乳汁喂给小羊羔;带着羊群上山采食时,如果有羊儿走不动了,他就抱着羊儿走,和自己的“羊宝宝”们聊天,说故事……

每天,清理羊圈、放羊、喂羊、赶羊,周先峰收获着自己的快乐。

他成了当地的养羊大户,政府帮他把山羊挂到网上去卖,还帮他把羊推荐给当地的酒店、山庄、农家乐。

2015年,他出售山羊20余头,收入2万多元。2018年,他为了扩大养殖规模,申请了产业扶贫全额贴息贷款,并引进了10头黑山羊种羊。除了养羊,他还办起了家庭农场,现在周先峰家的年收入已达到6万余元。

“这两年,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感谢帮扶责任人对我的帮助和扶持。如今我已有能力养活家庭了,我想送6只羊给其他像我这样需要帮助的贫困户,我想带大家一起脱贫。”周先峰说。

04

◆◆

先修羊房 再修洋房

◆◆

周先峰家原来的住房属于D级危房,如今建起了一楼一底的新房。

新房建成时,帮扶责任人看到他家里家具老旧,连墙都没刷,便想拿出些钱让周先峰先刷刷墙。周先峰想了想,“墙晚一点刷没关系,我先把羊养好了再说。先建好‘羊房’,再修自己的‘洋房’。”他笑眯眯地说道,眼里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