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隨父親上山,亞伯拉罕準備好一切,正將兒子放上祭壇欲動刀時,天使飛來拉住其手,不准他殺子,告訴他只是耶和華的考驗,並改用羊來做爲祭品,這就是替罪羊的來歷。在孔子修訂《詩經》中他把《關雎》作爲《詩經》的首篇,同時在《詩經》中也有許多謳歌女子美麗、善良,追求男女平等、自由浪漫的詩篇,也可以看出這樣的孔子怎麼會是一個歧視女性的人呢。

俗語在生活中經常使用,但少有人研究它的由來。下面這些俗語的由來你知道嗎?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二百五蘇秦一直努力說服六國聯合抗秦,史稱"六國封相"。但蘇秦在齊國的時候被刺客殺了,齊王爲了抓出刺客,特貼出告示,聲稱蘇秦爲大內奸,刺殺蘇秦者賞金千兩。告示一出,立刻有四個上鉤,聲稱是自己所爲。齊王正恨刺客牙癢,怒:千兩黃金每人二百五,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喫醋

唐代《朝野僉載》裏記載:房玄齡怕老婆很有名,一直不敢娶小妾。有名到唐太宗想賞幾個美女給自己的愛卿,結果連一向正直的魏徵都說:“這個恐怕不妥,皇上你這是害老房啊,要是讓他家那口知道了,老房不得安生啊。”

皇帝不信,就怕內侍去房玄齡家裏去打探口風,結果真不得了了,一哭二鬧三上吊,外加一頓拳腳撕咬,老房衣冠不整幾乎不能上朝,皇帝心裏樂子大了,於是御駕來老房家裏摻和,下旨:不可胡鬧。

又下旨:天子欲賜十二名女子於房玄齡照顧飲食其居,以表彰房丞相爲國操勞之苦,如果你應允這件事,那麼這裏有美酒一杯,自此以後和和美美,如果你要嫉妒你們家老公,不允此事,嗯,朕賜你毒酒一杯,詔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

房氏“寧妒而死”拿起毒酒一飲而盡!結果呢?不過一杯醋而已,濃濃的酸意裏卻浸透着對夫君無限的愛,寧可死,你要老公再有其他女人。喫醋的人無論男女,不一樣的就是不講道理的,喫醋也不能說是錯的,連醋都不喫了,那說明人家心裏也沒你了。

犬子"犬子"本是司馬相如小名,《史記》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他長大後,也覺得名字不好聽,加上又仰慕藺相如的爲人,自己便更名爲相如。但司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斷爲人所知。人們便爭相效仿,謙稱自家兒郎,用上了"犬子"一詞。

黃臉婆

古代女性所用的化妝品落後,一般所用的搽臉粉含鉛,有毒性,長期使用會導致臉色變黃。所以年紀愈大的女性,受害時間愈長,受害愈深。故年長一些的女性就會呈現"黃臉婆"的症狀。

哪壺不開提哪壺早年,有父子倆開了一個小茶館。知縣白老爺是一個貪財好利的主兒,經常來白喫白喝。雖然父子倆心裏不舒服,有氣,但也沒辦法。有一段時間老掌櫃病了,小掌櫃司爐掌壺。等老掌櫃病好以後,發現縣太爺再沒來了。問其緣由,小掌櫃一笑說:"我給他沏茶,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亂七八糟發生在西漢時期的同姓王聯合大叛亂"七國之亂"和西晉時晉朝皇室內宮爭權奪利的"八王之亂"。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社會生活被搞得一團糟。後來人們便將這兩次叛亂聯繫起來,構成了"亂七八糟"這句成語。

吹牛從前宰羊時放完血,屠夫會在羊的腿上割開一個小口,把嘴湊上去使勁往裏吹氣,直到羊全身都膨脹起來,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豬或吹羊。如果誰要說可以把牛皮吹起來,那就是說大話了,因爲牛皮很大,而且非常堅韌,根本吹不起來。所以"吹牛"就是說大話的代名詞。

替罪羊

這個詞是個舶來品,聖經《舊約》:挪亞後有個叫亞伯拉罕的閃族人,他99歲得一子。一天,耶和華突然降臨,要他殺子以撒獻祭。

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隨父親上山,亞伯拉罕準備好一切,正將兒子放上祭壇欲動刀時,天使飛來拉住其手,不准他殺子,告訴他只是耶和華的考驗,並改用羊來做爲祭品,這就是替罪羊的來歷。

拍馬屁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

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着馬屁股稱讚一番。後來發展到,無論是否馬肥都拍,都誇讚。

不三不四古人稱天爲一、地爲二。所以天地相加爲三,三即成爲整體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對於四則稱之"周全",亦有稱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剛、四大家、四體、四藝、四書等等。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爲不端的人統稱爲"不三不四"。

跳槽"跳槽"原是青樓語,在明清時代,這句話卻含有狎邪之意。最早這個詞是說妓女的。一個妓女和一個嫖客纏綿了一段之後,又發現了更有錢的主,於是丟棄舊愛,另就新歡。

如同馬從一個槽換到了另外一個槽喫草,這種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稱爲"跳槽"。如今"跳槽"被當成變換工作的代語。

在中國近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湧現出一大批的歷史名人,像對而言這些人的一些經典話術,在我們的文化氛圍中,佔據着相當大的一個比重。經常有很多讓人將他們的話術作爲自己的人生準則,尤其是一些民間的俗語傳聞,對人們思想的影響更是極爲深遠。

但是在幾千年的時間裏,也有一些被人刻意或無意扭曲的話術,背離了原作者的意義與初衷,更是迷惑了千千萬萬的受衆。就比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無奸不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些都是被理解錯的。

就比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成爲了許多男性的口頭禪,同時也是因爲這句話,許多人認爲孔子歧視女性,甚至被說成是中國男尊女卑道德觀念的始作俑者。

但是我們根據孔子的生平可以看出,孔子的一貫思想主張是平等、仁愛。在孔子修訂《詩經》中他把《關雎》作爲《詩經》的首篇,同時在《詩經》中也有許多謳歌女子美麗、善良,追求男女平等、自由浪漫的詩篇,也可以看出這樣的孔子怎麼會是一個歧視女性的人呢?

我們還是從原句開始看起“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孔子當時衛國之行的遭遇,可以看出這句話的原意是:

當女性和那些陰險狡詐的人糾纏在一起的時候是十分難以相處的,你和他親近時,他不會謙遜有禮的對待別人,你疏遠他的時候,他有心生怨恨。其實這句話,相對印證下,不難發現孔夫子的這句話說得是十分的合情合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