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究也會成爲一名病人,而我的醫生正是站在牀頭爲我合上眼睛的陌生人。______多巴胺

凌晨三點,我正趴在電腦前研究着那些沒有情節只有骨與肉的片子。

搶救室巨大落地窗外,雨滴密集的打在地板上,散發着時遠時近的嘀嗒聲。

最近南京的雨很多,彷彿要將天與地縫合在一起一般。

一輛救護車衝破天地之間的雨幕,急促的警報聲猶如病人急促的呼吸聲一般讓人心神不寧。

“快,快,醫生,快來啊!”一位女性家屬用着慌張而尖厲的聲音呼喊着。

趙大膽第一時間迎了過去:“不要慌,交給我!”。

眼前的這位患者是一位70歲的老年女性,她正拼命的張着嘴巴呼吸着,似乎要將全世界的空氣都吸入自己的肺部一樣。

事實上,她並非躺在擔架牀上,而是用坐着的姿勢來告訴我們,病情的嚴重性。

很明顯,從表面上看這是一位呼吸困難的患者。

能夠導致老年患者突發呼吸困難的常見疾病有哪些?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最常見的有: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急性左心衰、肺栓塞、氣道阻塞或異物、各種原因導致的胸腔積液等等。

當然在工作中還會遇見許多其它原因,如腦腫瘤、重度貧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等。

送入搶救室後,第一時間爲患者扣上呼吸面罩,連接上心電檢測。

患者的呼吸頻率高達40次/ 分,指脈氧低至78%!

這不僅意味着患者病情危重,也不僅意味着需要通過呼吸機來輔助通氣,更加意味着患者隨時可能會出現意識障礙,乃至死亡。

大汗淋漓的喊着半臥位躺在牀上煩躁異常,她試圖做起來,雙手多次試圖拿掉扣在臉上的呼吸面罩。

因爲患者的不能配合或不肯配合,趙大膽難以在短時間內爲患者打開靜脈通道。

“讓老人家忍一忍,儘量不要動。”我對着正在幫助趙大膽按着患者胳膊的家屬說。

陪同前來的是患者的兒子、兒媳婦和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說:“我媽一定是難受,她有話要說。”

家屬的話提醒了一直忙於搶救而忽視了患者意圖的我,患者試圖去掉呼吸面罩的舉動是爲了說話。

拿下面罩後,患者深吸了一口氣,費力的說:“不要......掛......水,我.....要..... 死了!”。

患者的這句話讓我有些震驚,甚至讓我不知該如何回答。

患者的女兒接過了話,紅着眼睛對患者說:“你想那麼多做什麼!又花不了什麼錢!”。

“醫生,你不要聽她的,我媽怕花錢!”患者的兒子態度堅決地告訴了我自己的意願。

說話間,趙大膽已經爲患者打開了保障生命的通路。

作爲一名急診醫生,我自然要盡力搶救我的患者,我自然要想盡一切辦法穩定患者的生命體徵。

只是有時候在疾病面前,醫者也是無能爲力的。

只是有時候在病魔面前,我們只能將命運交給時間。

事實上,導致患者突發胸悶氣喘的原因很簡單:胸腔積液和急性左心衰。

五個月前,患者在一次自以爲是氣管炎發作的咳嗽中被查出肺癌。

同大多數肺癌患者一樣,患者的身體每況愈下,直到在大量胸腔積液後出現胸悶氣喘。

但是,同大多數肺癌患者不同的是,患者的家屬至始至終都沒有向患者隱瞞病情。

能夠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在中國,有多少人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情。

在當下,有多少人因爲被隱瞞病情而錯過了人生的最後規劃。

患者的知情權該如何體現,似乎是一個永遠難以解決的倫理學問題。

病情稍稍平穩之後,患者在一次向我提出了要求,她說:“像我這樣快要死的人,不用麻煩醫生了!”。

說着這句話的患者,真的就快要結束自己的一生了!

檢查結果顯示:肺癌、顱內轉移、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

老人對自己的病情有着清晰的認識,家屬對最終的結果也早有預期。

聽着這句話的人,內心卻要五味陳雜了。

我站在老人的牀頭,聽着她的要求,假裝自己正在看着心電監護,而岔開了話題。

因爲我無法接住老人如此沉重的話題,因爲我也無法做到輕易放棄自己的病人。

每一個生命都應該享有被救治的權利,每一個病人都應該活的有尊嚴有質量。

只要還有一絲希望,醫者就應該努力。

只要還有一份可能,病患就應該堅持。

面對患者兩次提出的要求,我兩次無言以對,不僅是因爲我不能輕易放棄,更是因爲我心中明明知道患者最終死亡的結局。

我將患者的子女悄悄拉到一邊,交代道:“老人的病情非常重,你們心中有數嗎?”。

事實上,幾個子女早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甚至已經爲老人準備好了壽衣。

肺癌晚期的患者我見過很多,垂死掙扎後放棄治療的病人我見過很多,但我很少聽見病人親自對我說:“像我這樣快要死的人,不用麻煩醫生了!”。

這是一句發自普通患者口中的話,卻足以震撼我的心靈!

這是一位普通病人的普通要求,卻讓醫者久久難以平靜!

患者之所以會提出這個要求,或許有着捨不得花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她知道自己肺癌晚期已經無藥可救。

老人之所以先後兩次提出請求,或許是不願意拖累子女,但更多的是想盡快從塵世的疾苦中解脫。

凌晨五點三十分,雨依舊在下,天依舊未明。

家屬簽字後決定帶老人回家,就像大多數病人一樣,要在自己的眼睛中留在家的樣子。

有本地的老人曾經告訴我,爲什麼臨終前要回到家中?

因爲只有這樣纔不會成爲無根浮萍一樣的鬼魂野鬼,即使要喝下孟婆湯也能最後看一眼家的方向!

老人最終還是離開了搶救室,只留下哪句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要求:“像我這樣快要死的人,不用麻煩醫生了!”。

如果有一天,我被送進了搶救室,我是否有勇氣提出這個要求?

讓更多人瞭解更多一點!

多巴胺:急診內科醫生,減肥失敗專家。微信公衆號:最後一支多巴胺(ID:last-dopamine)。版權、合作、投稿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助理微信:zaijl2012。長按二維碼,關注多巴胺,有不一樣的發現。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