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消息,上個月以第一作者在世界頂級期刊《Nature》上發表論文的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FUNSOM)碩士馬瑋良同學,已經獲得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博士全額獎學金,準備到該校繼續其博士階段的學習。

馬瑋良同學的例子讓我們感覺到有志不在年高,做出頂尖科研成果,發表頂級期刊,並不只是大牛們的專利,也不一定非得擁有名校教授、博士頭銜,普通碩士也能做到。

要知道,一輩子在Nature上發表一篇論文,是多少科研工作者朝思夢想的事,全國1000多所高校,多數有史以來整個學校都沒有出過一篇《Nature》呢。

而這種成果,被一名碩士實現了。

這篇文章題爲《In-plane anisotropic and ultra-low-loss polaritons in a natural van der Waals crystal》,發表在2018年10月24日出版的《Nature》雜誌上(DOI: 10.1038/s41586-018-0618-9)。文章是關於二維材料中各向異性極化激元的,第一署名單位蘇州大學(這也是蘇大歷史第一篇一作《Nature》)。

看到沒有?馬瑋良同學排在最最最前面,不折不扣的第一作者!

據悉,馬瑋良本科、碩士都畢業於蘇州大學,本科畢業於該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學專業(2011-2015),碩士畢業於該校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物理學專業(2015-2018),這篇《Nature》見刊於他剛剛畢業不久,可見其成果應該是誕生於讀研期間。

另外,排名第三的共同第一作者李紹娟是該院講師,北大畢業的博士。通訊作者鮑橋樑,是該院原特聘教授,現爲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終身副教授。此外的共同一作Pablo Alonso-González、通訊作者Rainer Hillenbrand都是來自西班牙的教授。

這篇論文展示了鮑橋樑教授領導的國際合作團隊在面內各向異性和超低損耗聲子極化激元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該院官網評論稱:“該工作首次成功地實驗揭示了在天然材料的平面內各項異性傳播的極化激元,並且建立了兩種各向異性極化激元的理論模型。這種各向異性極化激元爲不斷增長的範德華爾斯層狀材料極化激元大家庭增加了獨特的一員。與外部物理因素如應力、電場柵壓調控和光注入載流子等結合,我們有望可以實現各向異性聲子極化激元的動態調控,從而爲在納米尺度定向控制光傳輸和光-物質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個嶄新的途徑。”

是不是沒看懂?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把光關進籠子裏”!

作爲一名碩士生,馬瑋良同學一作發《Nature》,真的是太厲害了。他的例子,應該提醒和激勵我們所有的青年研究者,一定要堅持努力,別輕易放棄,科研機會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馬瑋良同學如此優秀,自然也會得到更好的機會眷顧。據最新消息稱,他已經獲得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博士全額獎學金,準備到該校繼續其博士階段的學習。

希望馬瑋良能夠在讀博期間,繼續做出優異成績!

內容來源:中外學術情報、化學人生,

由化工707編輯整理。

編輯:萍萍

審覈:小皇冠

重磅!25所地方強校入選2018年國家111計劃!

入選200人!2018年國家傑青名單公佈!

這些化工高校的2018最新宣傳片出爐,說不定就有你的母校

全國各大高校培育出多少院士、傑青?有你的母校嗎?

nature最新大學排名出爐!你的學校上榜了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