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大坪乡苏湾村以调减低附加值农作物为突破口,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学选择主导产业,依托“九丰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为群众增收脱贫提供了产业支撑。

在大坪乡苏湾村蔬菜大棚里,今年的豇豆长势喜人,在大棚里务工的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和捆收。

“豇豆建设到现在,一亩地可产将近4000斤,现在批发价格是2块5到2块8,一亩地能卖到10000多块钱。”万山区大坪乡科技副乡长九丰农业技术人员张文智计算着。

说起改种大棚蔬菜,在大棚里担任长期管理员的村民吴志友可谓感触颇深,长期在家务农的他,原来一直种植的是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因为没有技术,加之土地匮乏,常年在温饱线上挣扎。

“两三亩地,打得3000斤谷子,累得不行,一年才有五千块钱左右,喂了2头猪,还能吃什么,吃西北风喽。”吴志友一边盘算着一边打趣道。

2017年,苏湾村在区、乡两级政府的扶持下,引进了九丰农业大棚蔬菜种植模式,打造了60余亩的精品蔬菜大棚基地。由九丰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保障,并专门配备农业技术专家全方位进行跟踪指导。

“第一季种植辣椒了,到现在已经是第二季、第三季了,目前,每天务工的差不多有二十多人,长期的管理人员有两个。”万山区大坪乡苏湾村党支部书记龙毅说。

除了务工收益,村民们还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年底分红等形式从合作社获得收益,吴志友的三亩地也真正成了“聚宝盆”。

“现在一亩地可以分到一万块钱,三亩地可以拿到三万,我一年的工资又有两万多,总的都有五万多,生活完全足够了。”吴志友说。

比收益更重要的,是农业产业升级带来的积极变化。通过“九丰农业+”先进模式的推广和技术帮扶,不仅改变了苏湾村长期以来传统落后的种植模式,也大大提升了村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积极性和技术素养。

“广大群众认可之后,周边群众也开始自己发展产业,现在我们发展了黄桃、樱桃、葡萄等精品水果种植,还有生猪养殖,现在我们村的专业合作社差不多30多家,这些群众的收入也比原来翻了几番。”龙毅说。(文/车逢路 方文喆 吴承攀 图/唐亚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