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區大坪鄉蘇灣村以調減低附加值農作物爲突破口,積極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科學選擇主導產業,依託“九豐農業+”模式,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爲羣衆增收脫貧提供了產業支撐。

在大坪鄉蘇灣村蔬菜大棚裏,今年的豇豆長勢喜人,在大棚裏務工的村民們正在忙着採摘和捆收。

“豇豆建設到現在,一畝地可產將近4000斤,現在批發價格是2塊5到2塊8,一畝地能賣到10000多塊錢。”萬山區大坪鄉科技副鄉長九豐農業技術人員張文智計算着。

說起改種大棚蔬菜,在大棚裏擔任長期管理員的村民吳志友可謂感觸頗深,長期在家務農的他,原來一直種植的是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因爲沒有技術,加之土地匱乏,常年在溫飽線上掙扎。

“兩三畝地,打得3000斤穀子,累得不行,一年纔有五千塊錢左右,餵了2頭豬,還能喫什麼,喫西北風嘍。”吳志友一邊盤算着一邊打趣道。

2017年,蘇灣村在區、鄉兩級政府的扶持下,引進了九豐農業大棚蔬菜種植模式,打造了60餘畝的精品蔬菜大棚基地。由九豐農業提供技術支持和銷售渠道保障,並專門配備農業技術專家全方位進行跟蹤指導。

“第一季種植辣椒了,到現在已經是第二季、第三季了,目前,每天務工的差不多有二十多人,長期的管理人員有兩個。”萬山區大坪鄉蘇灣村黨支部書記龍毅說。

除了務工收益,村民們還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年底分紅等形式從合作社獲得收益,吳志友的三畝地也真正成了“聚寶盆”。

“現在一畝地可以分到一萬塊錢,三畝地可以拿到三萬,我一年的工資又有兩萬多,總的都有五萬多,生活完全足夠了。”吳志友說。

比收益更重要的,是農業產業升級帶來的積極變化。通過“九豐農業+”先進模式的推廣和技術幫扶,不僅改變了蘇灣村長期以來傳統落後的種植模式,也大大提升了村民發展現代化農業的積極性和技術素養。

“廣大羣衆認可之後,周邊羣衆也開始自己發展產業,現在我們發展了黃桃、櫻桃、葡萄等精品水果種植,還有生豬養殖,現在我們村的專業合作社差不多30多家,這些羣衆的收入也比原來翻了幾番。”龍毅說。(文/車逢路 方文喆 吳承攀 圖/唐亞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