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防騙大數據

2018年11月,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與騰訊合作建立的“國家市監總局(廣東深圳)網絡傳銷監測治理基地”的技術支持下,深圳市市場稽查局、深圳市市場監管委寶安局與深圳市公安局寶安經偵大隊對涉嫌開展網絡傳銷的一公司開展現場取締行動,現場順利控制該傳銷組織骨幹成員11人。

(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正文共:1838 字

閱讀時間: 5 分鐘

題圖:主題配圖

該傳銷組織通過APP發展,在全國擁有超2萬名會員、實際層級關係17層、涉及資金流水3000餘萬元。該案是目前全國範圍內,實現通過“監測+實證”的打擊網絡傳銷新模式破獲的首宗案件。

釋放全網數據感知能力,騰訊安全助力精準定位傳銷組織

對於轉移到線上的傳銷組織,如何在紛繁複雜的網絡世界中有效識別他們的蹤跡,是打擊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而這正是“網絡傳銷監測治理基地(廣東深圳)”的優勢所在。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網絡交易稽查處在承接“網絡傳銷監測治理基地”工作以來,以創新的“雲上稽查”平臺爲基礎,與騰訊安全“網絡傳銷態勢感知系統”進行對接,充分發揮出了在網絡傳銷組織的發現預警、證據固定、線索挖掘和追蹤打擊等方面的突出效能。

“網絡傳銷態勢感知系統”基於全網數據的感知能力,通過大數據AI模型對互聯網的疑似傳銷平臺進行識別,可識別出傳銷平臺的網站、APP、平臺等相關信息;並通過對平臺的多個維度進行加權計算,輸出一個基於收益指數、存活指數、股權指數、平臺指數、輿情指數、關注度指數、工商指數、經營指數等共計8項指標的風險指數,實現及時預警。

在“雲上稽查系統+網絡傳銷態勢感知系統”的聯動監測下,2018年6月起,由於短時間參與人數激增及商事主體落地深圳的原因,一個涉傳的網絡涉傳組織進入監測基地的重點監測名單。(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國家市監總局(廣東深圳)網絡傳銷監測治理基地隨即啓動深度監測工作預案,對涉傳項目所關聯的商事主體信息、網絡發佈運維模式、網絡網站信息、信息傳播渠道途徑及涉傳性質預判等作了詳細分析。經初步研判,該涉事項目存在開展傳銷活動的重大嫌疑,開始進入到後續的取證環節。

聯手還原傳銷組織數據證據,打造全國首例監測+實證打擊傳銷大案

由於涉傳組織核心運維數據,屬於涉傳組織的核心機密信息,出於對自身安全保護與逃避監管執法,傳銷組織必然將相關數據以獨特的數據架構形式存儲,導致提取具備法律效應的證據困難。

爲此,由深圳監測基地牽頭,聯合大恆數據(雲上稽查平臺)、騰訊安全雲、安證司法鑑定等技術支持單位組成了專案數據分析工作組,對該公司核心運維數據採取多維度多方式的運行環境搭建、關鍵數據分析及核心信息還原,爲依法立案查處該公司開展傳銷活動奠定了最爲關鍵的數據證據基礎。

本次案件的破獲,不僅突破了重要環節的技術瓶頸,也深度實踐了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網絡交易稽查處在深圳首創的“全網智能監測=>線上電子固證=>在線數據提取=>計算分析架構=>岀具鑑定結果=>移交屬地打擊”六步工作法構想,爲打擊新態勢下的網絡傳銷提供了路徑參考,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政企協作打擊網絡傳銷的深入開展。

2017年11月17日,國家工商總局網絡傳銷監測治理基地落戶深圳簽約儀式

國家市監總局(廣東深圳)網絡傳銷監測治理基地運行情況

在“網絡傳銷監測治理基地”設立的一年多時間內,依託“雲上稽查平臺”和騰訊安全“態勢感知系統”的突出能力優勢,監管單位就已在打擊網絡傳銷上取得了顯著成績。

截至目前,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網絡交易稽查處共監測發現網絡涉嫌傳銷組織4939個,涉及的傳銷人員(設備)約4704萬人(臺)次,累計向國家市監總局、省工行局及各地方轄區工商市監部門、公安部門等上報、輸出各類監測報告50餘份,支持配合全國工商、市監行政管理部門調取涉傳微信公衆號348個主體,反饋協查函53份。(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其中輸出的“合發房銀”、“雲聯惠”、“前海雲集品”等涉嫌傳銷檢測報告,均爲具體監管部門提供了重要的研判參考。

除了配合打擊傳銷之外,騰訊安全還推出了“靈鯤金融風險查詢舉報中心”小程序,通過騰訊的用戶觸達能力,一方面幫助廣大用戶曝光和排查風險平臺,另一方面小程序作爲輿情的感知入口,可以收集用戶舉報和提交的可疑信息,定期向主管部門同步彙報,幫助有關部門進行風險平臺的“打早打小”。

打擊網絡傳銷任重而道遠,不僅需要監管單位進一步升級技術打擊手段,更需要社會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更爲有效的打擊模式。國家工商總局與騰訊公司合作建立的“網絡傳銷監測治理基地”爲打擊網絡傳銷提供了在全國各地區均可複用、參考的樣本,進一步壓縮了網絡傳銷分子的犯罪空間。

內容來源:防騙大數據(FPData)綜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特此鳴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