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發展一盤棋,補短板尤爲關鍵。

短板不補,全局受困;一招棋勝,滿盤皆活。

孝感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生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立足實際,緊緊圍繞高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農村公路及公路安防設施、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四大補短板”工程建設,以更大的力度、更強的舉措補短板、增後勁、惠民生,擴投資、上項目、強底盤。

在補短板、強弱項、促發展的棋盤上,市委、市政府頻頻子落局開。

今年以來,

全市滾動建設高標準農田98.46萬畝,

累計投資20.9億元;

建成水利設施229處,完成投資12.29億元,

佔年度計劃的87%;

建成農村公路580公里、安防工程909公里,

完成投資4.7億元;

新建鄉鎮污水處理廠89座,

目前總進度達90%以上,年底可全部試運行。

實現高質量發展,補短板是制勝要訣

補短板,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着力補齊制約孝感發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爲孝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打牢基礎。

補短板,也是落實以人民爲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舉措。補短板工程個個與民生相關,件件事關民生福祉。

下好高質量發展的這盤大棋,補短板是制勝要訣。

今年前三季度,孝感市經濟運行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態勢,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孝感當前最大實際。

在高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農村公路及公路安防設施、鄉鎮生活污水治理等領域,短板均不同程度存在——

孝感作爲國家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土地整理、水利設施、道路交通、電力設施、土地培肥、林網配套等亟待完善。

2016年7月,孝感遭遇百年一遇洪澇災害,府澴河干堤損毀嚴重,急需進行堤壩重建。部分城鄉防洪排澇能力不足,小型水庫病險隱患嚴重。在災後重建過程中,孝感以“一江三河”防洪治理工程爲重點,統籌謀劃補齊水利短板。

路網不暢,養護管理體制不健全,讓補齊農民羣衆“最後一公里”出行難、出行慢、出行不安全的短板,迫在眉睫。

城區外的鄉鎮場辦,聚集人口100萬以上,每年排放生活污水7000萬噸以上,但是在“十二五”期間只建成了5座污水處理廠。顯然,鄉鎮污水治理是我市生態環境治理的短板。

這些短板既是影響協調發展的難點,也是引發重大風險隱患的薄弱環節,更是羣衆感受最直接、最不滿意的痛處。

補齊短板的呼聲,愈加高漲,猶在耳畔。

找準痛點精準施策,讓羣衆得實惠發展有支撐

民有所盼,我有所爲。

市委、市政府以科學思維統籌謀劃、精準施策,編制了《孝感市落實省精準發力補短板三年十大重點工程工作方案》《孝感市擴大有效投資三年行動指引》和《孝感市擴大有效投資“四大領域十一大工程包”項目清單》,共策劃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497個,總投資5327.2億元,形成梯次滾動、接續推進格局,確保人民羣衆得實惠、高質量發展有支撐。

冬日的漢川市南河鄉,蝦稻、蟹稻連作高標準農田已經翻整完畢,等待來年春播。2016年8月,南河鄉政府引進南河古渡田園綜合體項目,計劃投資21.9億元,流轉土地3萬餘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讓漢川市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農產品加工業今年產值預計突破800億元。

——加快補齊高標準農田建設短板,我市着力做好四個結合:與水利補短板相結合,與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相結合,與生態農業建設相結合,與尊重羣衆意願相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穩步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已策劃爭取2016——2018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291.3萬畝。

11月20日,位於雲夢縣下辛店鎮的漢江堤防加固重點工程(漢北河孝感段)第五標段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灌注鋼筋底板。10月初主汛期結束後,老舊的肖李灣閘開始拆除,明年汛期前將完成重建,肖李灣閘流量屆時將擴大1.5倍。

——加快補齊水利建設短板,我市精準對接中央和省裏水利投資和災後重建政策,積極謀劃重大水利建設項目,精準謀劃補短板重點水利項目。今年中央和省裏下達孝感水利投資14.13億元,居全省之首、歷年之最。

黑色的瀝青路,綠色的草皮,身着橙色馬甲的養護工,塗抹出我市農村公路的最美秋日圖。11月21日,觀雙線上,三三兩兩的養護工人正在路面值守。今年8月通車的觀雙線,是孝昌縣觀音湖至雙峯山旅遊公路,按照一段一景、層次鮮明、色彩豐富的理念,已建成以綠爲主、色彩協調的通道綠化景觀帶10公里。觀雙線也是孝昌縣“農村四好路”之一。

——加快補齊交通發展短板,我市首創並實施了路長制,全面實施市、縣、鄉、村四級路長制體系,探索推廣了“一村一人”“聯村包片”“公司化合同管理”三種模式。1521名四級路長覆蓋全市所有國省幹線和農村公路。農村公路實現了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潔”向“美”、由“暢”向“安”的良好轉變。

10月31日,中信環境流域治理(湖北)有限公司與漢川市政府達成漢川市鄉鎮生活污水處理PPP項目戰略合作協議。項目涉及漢川市20個鄉鎮的居民生活污水的收集與處理及配套管網建設,總投資約4.62億元。這也是該企業繼孝昌、孝南、應城後在我市的第四個縣(市)級環境流域治理項目。目前,我市污水處理已實現所有鄉鎮全覆蓋、無遺漏。

——加快補齊鄉鎮污水治理短板,我市立足“排放高標準、污泥全處置、雨污全分流、全遠程控制、全在線監測”的要求,全面啓動了89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目前,18座正在試運行,29座正在進行設備安裝,37座主體施工已基本完工;1100公里污水收集主幹管網基本完成,3000公里入戶管網加緊施工。

補短板、促發展。“補短板”項目成爲孝感擴大投資的重要支柱,全市固定資產投資3月份觸底後迅速回升,元至10月增長11.1%,連續五個月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五化”管理高效推進,拉長短板打造得民心的民生工程

短板,往往都是“硬骨頭”,都是民生痛點和改革難點。

市委、市政府對事關孝感發展全局的38項重點工作,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方案,實行“工作目標化、目標項目化、項目工程化、工程責任化、履責考覈序位化”的“五化”管理,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落實,高效推進。

“四大補短板”工程被納入市縣兩級“五化”管理,確保每個項目有路線圖、有責任單位、有時間節點。

而推進“四大補短板”工程,也是一場攻堅戰。孝感對攻堅戰的打法就是苦幹實幹加巧幹。

攻克難點,需要敢幹、敢闖的魄力。

水利“補短板”項目建設推進最大的困難,是移民徵地拆遷。漢江、府澴河、漢北河等項目,涉及大量的徵地、林木砍伐和部分移民拆遷。

項目所在地縣(市)區成立了由分管領導主抓的項目綜合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分區域分職能把徵地拆遷任務下到鄉鎮、村級和部門。應城、孝南等地不等不靠,積極籌措資金,確保補償第一時間到位。

攻克難點,需要肯幹、肯鑽的精神。

建工程,推項目,資金是最大困難。爲加快補齊高標準農田建設短板,漢川、應城、安陸等地積極研究,大力盤活沉澱資金,在整合項目財政資金的同時,通過“先建後補”、“以獎代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吸納社會資本3億多元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彌補項目資金不足。

漢川市、雲夢縣實行分部門包片實施,應城市、安陸市實行分部門包標段實施,孝南區、大悟縣實行子項目認領,孝昌縣實行統一招標、委託代建……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資金整合模式。

攻克難點,更需要會謀、會幹的智慧。

爲了加快補齊鄉鎮污水治理短板,孝感堅持高標準設計,成功實現排放高標準、雨污全分流、污泥全處置、全遠程控制、全在線監測。未來,每座污水廠處理廠建成後都將配套建設在線監測設施,確保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得到適時監管控制,防止污水不經處理排放。

農村公路建設,三分建,七分養。我市在首創並全面實施“路長制”後,嚴格實行“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管養體制,形成了市、鄉(鎮)、村三級協同的管養體系,實現了農村公路的可持續發展。

“木桶原理”告訴我們,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往往受制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我們相信,有531萬孝感幹部羣衆的奮楫揚帆,短板能拉長,弱項能變強項,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會一天比一天改善,廣大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定會一天比一天增強。

海闊憑魚躍

天高任鳥飛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孝感531萬幹部羣衆

正在以時不我待

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

嚴而又嚴、細而又細的工作作風

全力補短板、促發展

攜手共創

“山水林共生、產城景一體、

業遊居相融”的幸福美好生活

奮力譜寫孝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