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館文化 | id:guoguanwenhua

  前段時間,有一個專做離婚的律師做分享,她說,夫妻離婚的原因千奇百怪,不少人都只是因爲一些小事。

  比如有的夫妻一起出門旅行,丈夫看不慣妻子把錢花在紀念品上,兩個人爲不一樣的消費觀大吵一架,離了;有的夫妻有一致的消費觀,卻因爲對女方執着事業的做法有微詞,離了。

  在婚姻裏不斷折騰的人,總是想尋找最合適的那個人,想要對方跟自己三觀一致。

  這位律師遇到了那麼多離婚的夫妻,十多年過去了,她發現在婚姻裏,真得很難找到三觀一致的人。

  01

  爲什麼三觀不合,成爲感情破裂的萬能藉口

  你肯定聽過這樣一句話:“我跟TA分手,是因爲我們三觀不合。”

  很多人認同,在愛情中三觀不合的人,終究不能走下去。

  什麼是三觀不合?

  有人認爲:“你喜歡看書,他說看書有什麼用,不就是裝文藝嘛,這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去西餐廳喫牛排,他喜歡在大排檔擼串。說牛排死貴,還不好喫,真是做作。這是三觀不合。

  你喜歡假期去各地旅遊,他就喜歡宅在家裏。說旅遊有什麼好玩的,不就是花錢遭罪嘛,躺在家裏多舒服,這是三觀不合。”

  有人調侃:三觀是個磚,哪裏需要哪裏搬。

  無論是性格不合,與對方父母不合,掙錢能力和花錢能力不合,眼界不合,行爲準則不合,人生態度不合等等,只要互相看不過眼的,都能總結成三觀不合。

  三觀不合就像幾年前的性格不合一樣,成爲感情破裂的萬能藉口。

  爲何愛情這個複雜的命題,憑一句“三觀不合”就可以快速總結?

  這正是因爲,愛情太複雜,太不確定,太讓人糾結焦慮。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答案,把它簡單化、標籤化,好給我們一個理由,去爲逝去的愛情畫上句號。

  “三觀一致的兩人才可以一直幸福下去”,等同於“沒有摩擦力,物體可以一直運動下去”一樣,只存在於理想狀態裏。

  而現實是,真實生活裏有摩檫力,兩個人的三觀也會有摩擦。

  02

  沒有三觀一致的兩個人

  在愛情裏,我們有多看重兩人要“三觀一致”?

  最近,一份《中國95後數據報告》顯示,在一項年輕人“最看重伴侶什麼條件”的調查裏,“三觀一致”戰勝了性格、經濟條件、外表等因素,躍居榜首。

  但可惜的是,這世界上沒有三觀一致的兩個人。很多時候,就連我們自己本身都三觀不一致。

  去年國慶,你說什麼也不願呆在家裏。興沖沖跑去旅遊,結果高速堵車,景點人山人海,生病了還得趕行程,真辛苦。

  今年國慶,打死都不要再湊熱鬧去旅遊。寧願呆在家裏,喫薯片煲電視劇,不用排隊,不用勞累,真舒服,還暗暗覺得去年的自己太愚蠢。

  同一個人,今年和去年的觀念未必一致。

  前兩天你看到又貴又好看的大衣,想着自己月底拮据,不能再喫土,咬咬牙,堅決不買!心裏還覺得自己追求性價比,懂得勤儉節約。

  過幾天發工資了,又看到那件很貴的大衣。心裏一想,買便宜的質量不好,不如咬咬牙買件貴的,可以多穿幾年,這纔是真的追求性價比,還覺得之前真是太虧待自己。

  同一個人,今天和昨天的觀念未必一致。

  以前是工作狂,覺得做出成績才能活出自己的價值;現在要養生了,不想那麼拼了,看待事業的觀念自然也會發生轉變。

  人是會改變的。連我們自己的三觀都搖擺不定、朝三暮四,更何況是家庭背景、成長路徑不一樣的兩個人,三觀不可能同步。

  沒有三觀一致的兩個人,人與人之間一定會發生分歧,這就是婚姻的真相。

  我們和自己矛盾的三觀和諧共處,是因爲我們總是試圖安慰自己,內心想很多理由去解釋和合理化自己的行爲。

  但當對象換成了伴侶,遇到觀念衝突時,我們就不會有足夠耐心去爲對方找理由。而最方便的藉口,就是大家三觀不合。

  03

  愛情裏,這三點比三觀一致更重要

  三觀一致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重要。與其去尋找不存在的三觀一致那個人,不如想想,在愛情裏,什麼比三觀一致更重要?

  舉個例子:妻子在週末不想下廚,覺得家庭日就應該外出喫飯,大家好好放鬆休息。而丈夫覺得,這太浪費錢。

  但丈夫後來一想,妻子平日工作太累,週末確實應該出去開心一下。最後決定出去,果然一家人度過了一個愉快的週末。

  換個視角,就有不一樣的結局。

  心理專家周小寬認爲,比追求三觀一致更重要的,是平靜的心態,感知對方的共情力,以及整合不一致的情商。

  三觀不合,不是感情破裂的原因,而是結果。缺乏這三種能力的人,無論跟誰在一起,都會三觀不合。

  04

  平靜的心態:是兩人磨合的基礎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長期相處總會有摩擦,兩人的磨合和調整需要建立在平靜基礎上,一味地帶着情緒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演員雷佳音和妻子就是很好的例子。

  雷佳音以精湛的演技和蠢萌的形象走紅,但內裏卻有着東北老爺們的火爆脾氣。

  在一檔節目裏,雷佳音談到自己被太太征服的故事。

  雷佳音說,他和太太翟煦飛是大學同學,有一次一起排練話劇,半天演不好。雷佳音急眼了,老覺得是對方的問題。

  正煩躁着,翟煦飛遞來一罐飲料,說:“喝點,別上火了。”

  他一下就被惹毛了,把飲料往地上“啪”地一摔,破口大罵:“你會演嗎?你個傻子!滾蛋!”

  雷佳音以爲同是東北人的翟煦飛會跟他翻臉,正準備開戰,出乎意料的是,翟煦飛並沒有生氣。

  她把飲料從地上撿起來,放到桌上,說:“好好說話行嗎,有什麼事不能解決,慢慢來。”

  那一刻的這句話,雷佳音鎮住了,打心底覺得,以後的伴侶就認定是她了。

  假設兩個人都暴脾氣,一遇到事情就點着,你來我往地開罵,那麼就沒辦法靜下心來解決問題。

  而正因爲翟煦飛像清泉一樣的平靜心態,能夠兜得住雷佳音的暴脾氣,更讓他意識到自己做得“太過了”而反省自己,才讓兩個人走到了一起。

  05

  感知對方的共情力:懂你勝過愛你

  什麼是共情力,心理學家KY主創認爲,共情就是“無論我是否曾經經歷過,我都會從你的角度去想象你的遭遇、你的感受我願意瞭解你的需求、並盡力給予你所需要的支持。”

  這是最能夠讓伴侶感受到被懂得、被愛着的方式。而如果你的伴侶共情力低,有可能是一件很痛苦甚至很可怕的事情。

  去年,榆林一位孕婦在待產時跳樓的新聞,轟動全國。

  孕婦難產,兩次強調自己痛得不行,想剖腹產,甚至痛到下跪懇求。就連醫生也向家屬提出剖腹產的建議,而丈夫堅持讓妻子順產。

  老婆很痛,老公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就是不理解老婆有多痛,在他看來,所有女人生孩子都痛,你的痛是應該的。

  也許在老婆懷着孕縱身跳下,胎兒和大人雙雙身亡的那刻,他才體會到老婆說的那種痛。

  這起悲劇的根源,在於妻子的痛苦不被感知,更不被理解。在一個共情力低的伴侶面前,你難受到無法表達,更絕望的是,你再怎麼表達都沒有用。

  生活中還有太多這樣的事例:

  作爲男人,你加班陪客戶,爲家庭生計奔波,結果老婆總是懷疑你在外面有人,覺得你不愛她了,又哭又鬧。你解釋她不信,你發脾氣她哭得更厲害。

  作爲女人,你在公司忙得暈頭轉向,回到家還得照顧孩子,向老公抱怨“我真的好累啊”,結果老公說,“每個當媽的都是這樣啦,不要這麼矯情。”

  婚姻裏多少的不容易,其實就是差一句“我懂你”。

  無論是平日裏繁瑣的生活點滴,還是生死一瞬的關鍵時刻,一個有共情力,能夠理解你的伴侶,比所謂的三觀一致更重要。

  06

  整合不一致的情商:協商和調整,是對三觀不合的彌補

  心理諮詢師韋玉霞,曾經講過一對夫妻“三觀不合”的案例:

  老婆想培養女兒的興趣愛好,帶她去體驗各種興趣班。可老公不高興了,說:

  “有這個閒錢帶孩子去旅遊不好嗎?”“孩子在學校已經夠累的了,我不想讓孩子學亂七八糟沒用的東西。”

  老婆認爲,自己不是想折騰孩子,只是想讓她多體驗不同的興趣,找到自己的愛好。而老公認爲,這些興趣班學了也沒用,不僅浪費錢,還浪費精力。

  老婆覺得自己和老公三觀不一致,很委屈,很痛苦。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爭吵不斷升級。

  過了幾天,這對夫妻卻神奇般地和好了。心理諮詢師很好奇,問這位妻子是怎麼解決問題的。

  她說,在爭吵的時候,我只關心自己的委屈,忘了去想他內心對這件事真正的感受,爲什麼他會反對。

  後來我冷靜下來,心平氣和地去問他。才知道他小時候曾經被父母逼着去上各種興趣班。當時他還小,內心厭惡卻無法抵抗。

  所以當我提出帶女兒去興趣班,他當年那種痛苦和無力感又被翻了出來,他擔心興趣班會毀了女兒,纔要堅持捍衛女兒的童年。

  聽他說完,我才意識到,他的反對不是不關心我,而是他內心的傷疤被揭開,當年壓抑的情緒,真實地向我宣泄了出來。

  我理解了他的想法,抱了抱他,說這事先緩一緩再做決定。沒想到第二天,他就說,其實他不讓孩子上興趣班,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控制,並沒有尊重孩子。女兒如果高興,就去上吧。

  心理專家周小寬認爲,婚姻裏擁有整合不一致的情商,就是對三觀不合的一種有效彌補。

  兩人有分歧時,不是去爭吵說服,也不是一味容忍,而是學會去整合這種不一致。

  正因爲伴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TA對事物的理解,和你的理解就會不一樣。意識到這點,你們纔不會認爲對方的反對是不尊重自己,才能順暢地溝通。

  遇到不一致時,先協商,再調整,到最後,也許要有一定的妥協。

  有人會說,不一致的分歧有大有小,遇到和自己的原則甚至底線有衝突,或者兩人就是說不到一塊去的,誰還有那個情商天天做妥協。

  這就不是情商的問題,而是你爲什麼選擇這個伴侶的問題了。

  婚前,我們應該拿着放大鏡看對方的缺點,能受得了再結婚。而婚後,應該拿放大鏡來看優點。學會尊重和接納對方,整合兩人的不一致,纔會讓婚姻生活過得輕鬆和容易。

  兩個人想要白頭偕老,要走的路太長了。漫漫的幾十年裏,兩人的步調總會有不一致。一段長久的、良好的親密關係,不是隻追求兩人三觀一致,而是“和而不同,求同存異”。

  國館:一個有品有內涵的公號。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裏,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國館2018重磅新書《圖說二十四節氣》正火熱銷售中。

  ▼立即加星標,每天看好文▼

  推薦閱讀

  給女孩底線教育,給男孩陽光教育

  周潤發: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上了985、211才知道,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

  百億身家,卻一分錢不留給兒子!原因竟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