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的收費停車位

隨着哈爾濱市城區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長,停車問題越來越突出,很多區域不但白天停車難,下班後車輛同樣“無家可歸”,給車輛找一個安全可靠的地方“睡覺”,成了老百姓8小時之外的煩惱。

市民“一朵向陽花”(網名)近日給本報記者來信,表達了她內心的困惑:

我是哈爾濱市南崗區文道花園小區居民,家住教化橋附近。教化橋下由於早晚高峯車流量大,交通擁堵嚴重。

從今年5月份開始,爲了有效緩解交通擁堵,交管部門在橋下兩側路邊劃了黃邊石。周邊有文君小區、文匯家園、文軒小區、工大左岸等多個高層,人口居住密集,周圍居民車輛較多,原本停靠在路邊的車輛只能停到橋下兩側和有限的人行道上。

橋下有政府部門修建的停車場,20時至早上8時停車免費,其他時間停車前2個小時5元,超過2小時每1小時加1元。居民車輛一般會下班以後先停到橋下(路邊),20時以後再進停車場。

10月份開始,交警部門進行交通整治,開始給居民下班後停靠在橋下路邊的車輛貼違停罰單。周圍居民曾多次撥打相關部門的服務熱線,反映百姓停車難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給予協調,但至今沒有解決。

教化橋僅文道街地段停車場就有231個泊位,目前每晚17時至8時,絕大部分車位閒置,成爲了大爺大媽扭秧歌的場所。公共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停車場管理者也未能從這個時段獲取更大收益。

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從民生和交通管理合理的角度綜合考慮,提前開放停車場免費使用時間,讓利於民,也讓居民車輛規範停放,緩解周邊交通擁堵。

爲此,本報記者特意前往現場進行調查。在留言提到的工作日下班後及週末白天時段,教化橋下道路兩邊及橋下停車場圍欄外面,違章停放着很多車輛;一條窄窄的文道街,路兩側也被車輛點據着,原本比較偏僻的一條小路,因車滿爲患而讓人誤以爲是一條繁忙的街道。

教化街側面的人行道上,更是停了好幾排車,不但嚴重擠佔了行人空間,車輛進出也非常不方便。而教化橋下的收費停車位,因爲還沒有到免費時段,空空如也,幾乎沒有車輛使用,不但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也與路邊停車位“緊張”形成鮮明的對比。

根據《哈爾濱市機動車停車場管理條例》,經營性道路停車泊位由哈爾濱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指定全資子公司城安停車場公司承擔具體管理和運營,由市公安交管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實際交通狀況確定設置。

空置的收費停車位

從2017年至今,爲改善交通環境,規範停車秩序,交管部門對“嚴管街”統一施劃了路邊石黃色禁停標線,教化街及教化橋上作爲早晚高峯期交通擁堵嚴重的路段,嚴管路邊違停車輛,無可厚非。不過,規範停車秩序,同樣不能忽視推出便民的停車設施,解決居民車輛“回家”難題。

據瞭解,目前,哈爾濱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80萬輛,每天還在以800臺的速度增長,違法停車問題還比較普遍。然而,違停問題背後隱藏的,就是停車難。哈市道路收費停車位,一般設置在一二類街道的商業繁華區域。教化街附近目前屬於老百姓生活居住區,居民日常停車需求量大,小區內停車空間有限,如何利用好路邊及橋下停車空間,值得管理部門重新調研和規劃。

目前,管理部門對哈市部分已施劃黃色禁停標線的路段,設置19時至次日7時的夜間免費停車帶,允許市民車輛靠路邊順向單排停放。而在教化橋下這個根本不影響交通的相對封閉空間,夜間停車卻延至20時開始,導致街邊違停嚴重、停車位嚴重空置的怪現象。

從充分利用停車資源和居民實際停車需求的角度看,教化橋下的停車位,除了週一至週五8時-17時按照收費停車場管理外,夜間免費停車提前到17時開始比較科學,與居民下班後車輛“回家”同步。週末休息時間同樣應該免費,讓居民的車輛有地方“休息”。

類似教化橋下的收費停車位,在哈市還有多處,同樣的問題在其他地方也存在着。城市道路,包括立交橋下的空間屬於國家的公共資源,管理部門要從保民生的角度,充分合理地利用好這部分資源。如果因爲不科學的收費設置,造成寶貴的停車資源嚴重空置,居民車輛卻無位可停,豈不本末倒置?本報記者田青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