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精彩一課 | 學生喜歡我的課,我很開心

時間:10月18日星期三

地點:東區三教616

人物:楊威

課程: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政治課不應當是一潭死水,它該是有用、有趣、有內涵的。學生爲通過考試而硬背,爲上課而上課,這是萬萬要不得的。”  

——楊威 

“同學們,現在開始上課。”

一如既往的課堂開場白,伴隨着清脆的鈴聲,楊威開始了屬於他和毛概課的90分鐘。打開PPT,沒有直接開講,他走到了講臺邊上,開始盤點課程的學習路徑。用楊威的話說,“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夠對我所傳授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瞭解,而不是單純爲了應付考試而背題”,在條分縷析般地層層回顧後,順着邏輯線理到當前的進度,楊威正式開始了他的課程。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這是每個知識點的經典開場白。楊威認爲:“照本宣科地讀,不叫老師,而是復讀機。記得一位前輩說過,把課講得引人入勝的同時把知識給學生講清楚了,纔是真正的厲害。”這也是他的目標與理想。“大家還記得小時候家裏最貴重的電器是什麼嗎?我小時候,講究的是三大件:手錶、自行車和縫紉機,等到我稍微大一點的時候,手錶變成了電冰箱,等到我上高中的時候,三大件變成了電視、冰箱、洗衣機。再後來,大家就不怎麼提三大件的事了。同學們來說一下,在你的印象裏,兒時的生活同現在有什麼不同呢?”“當然是網絡和基礎設施了!”同學們搶着回答。“所以,從我們日常生活的變化不難看出,國家產業結構與水平的升級。下面,大家請看幻燈片。”PPT一頁頁翻過,楊威的故事還在繼續,後排那些低着的頭顱一個接一個地抬起,故事雖然不是長篇大論,但都蘊含着真情實感。從兒時的簡單生活講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從父輩與自己的差異講到中國數十年間的巨大改變,甚至從理工的任職經歷之中也能提煉出所要陳述的社會主義理論……

“孟祥明,你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不知從第幾節課開始,楊威在提問時已經能直接叫出教室裏絕大部分學生的名字。被點到名字的同學,從開始的驚訝,到被老師注意到的喜悅,楊威的用心,讓整個課堂都活躍起來。他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你認爲最能代表這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事物是什麼?”

“電子技術”,孟祥明答道。

“知識與信息的爆炸”,又是一位同學補充。

“沒錯,你們說得都對。在這些事物裏,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麼呢?顏克成,你來說一說。”

“我認爲網絡對我影響最大,近幾年所獲得的信息量,要遠遠超於以往的總和,不僅渠道拓寬了,而且內容也變多了。”

“沒錯,你說得對,這十年不僅是經濟爆炸的十年,也是知識爆炸的十年……”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而見解的碰撞有時令人陷入深思,有時卻令人忍俊不禁,在談笑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這樣一個概念,就被同學們順利地拿下了。

“來,請大家拿出紙筆,我們進行一次簡單的課堂測驗。”

嚴肅活潑,當然不能只有活潑,懂得收放自如纔是育人之道。歡快的課堂時間臨近尾聲,自然也不能忘了對既有知識的檢測與評價。在一陣小小的喧譁之後,安靜的教室裏只剩沙沙的寫字聲,驗證着自己一節課下來的所學所思……

90分鐘的授課結束,同學們匆忙收拾東西,趕向下一個教室。路上和夥伴談論着課上的所見所聞,思緒翻飛間,似乎又領悟了些什麼。

選自《長春理工大學報》第619期 新聞·綜合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