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a:性命双修

浮华的尘世,生生世世川流不息,轮回不止,圣贤、佛菩萨和神明的金玉良言也在世间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甚至可以倒背如流。然而它却并没有真正地沁润和渗入到人的真心和本性,而真正地想要沁润和渗入到自己的真心和本性,也不必假借那些光鲜亮丽的金玉良言,在于你一个人的一己之命和一己之性。

所以,对命和性初步的了解和接触是一个人可以称为人的前提和第一步。对于命,大家已了解,区区数载,多则几百年,少则几个时辰,而性即为永恒不灭之真性,金刚不坏之本性,为每个人的真种子,为每个人降临到这个物质土壤里面的时候给予你无限的精元,给予你无限的生命的活力的原初源头,它直接源自于道之本。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一个基础的做人的知识就是:要懂得一个双休的道理,这个双休即为性命双修,也称为命性双修。在初期,能够从纷纭复杂的尘世中,稍微抬起一点头的人,窥见了一丝难以形容的莫名的绝妙,然后开始去探索,开始去品味一些不同的东西,往往那个时候,人们初次品尝和接触的是命。

因此,先从修命开始。修命讲一个“生”,人之生,人这一生,像我们中国历代教化的养生之道,它能够让我们基本地实现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化解灾祸和祛病消难。所以,从最初的一个偶然的契机里,人们往往是触摸到了自己的命,然后开始学习修命,以命开始。

修命里面有很多智慧,如何能够修心养性、陶冶性情、让自己的气息调和?中医里面或者是阴阳、八卦、五行、五蕴、四时,所有这一切帮助人们养生的,养生主,这些是每个人初期涉足的。

如何了解自己的元气?如何保养自己的元精?如何能够知道顺生人的道理?那么逆即养生,顺着这个命的命势和每个人命运的展开,人的元气会自然地发散于外,发散于外的元气即是每一个人生人的天然的特点和契机。

如果大家能够微妙地感受一下,自己随着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年龄的增长,好似自己的注意力和关注点越来越在外面的大千世界。同时,如果大家感受一下自己的五脏六腑和心神元气的话,会发现里面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人越来越易感疲劳,而外面纷纭复杂的事物看似烦恼日益增多。

随着外界一切对你的日益增多,你的元气就不断地发散和投放在外面的这个世界。所以,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的过程。先天的元精本是无限,源自道之本,源自源头之本,本是无穷无尽,然而它依每人的命数有一定的气数。

因此,每个人一生的寿命,一生能够在外界承载的事物或者是自己人生的些许的经历看似都是有一些定数,由命而定。命即为数,命即为气。这个气指的是后天之气,也就是从你呱呱坠地那一刻起要呼吸,吸收外界的氧气,要饮食,要吃五谷杂粮这些世间的食物,要跟外界获得很多很多的营养。这些谷物之气,水谷之气,呼吸之气,即为后天之气,后天之气是纯的一个气,没水没火,只是纯的气,这个命带着有定数的后天之气。

初步的修命,是会延年益寿,甚至消灾解难,它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改写和增益你的气数。修命的基本要领有很多,比如说养生的一些练习,例如:太极,腹式呼吸的调吸练习或者中国特有的一些武术和功法、道家的基础的养生的练习……

这些无外乎让人驰骋于外界耗散的元气和有限的元精不会加速地耗散,元精耗尽,元气散完,然后这一生的命结束,修命是在修改这个过程。元精本是无限,依每个人的命数而有一定的定数,精化为气,气散于外,精耗尽,气即绝,人这一生的命结束,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过程。

精可以转化成所有的向外发散的原初的动力,那么所有提供你向外发散自己元气的核心的动力源头被称为精,它并不一定指的是男子的精液或者是女子的性方面的精,指的是先天带来的能够化成这一生所有气数的精。

这个精指的是元气凝固之极,像丹一样状态的气被称为精,通过人的性欲出去就成为男子的精液或女子的淫液,如果他想通过其它的六根发散出去,比如说通过一些歪斜的欲望的念头发泄出去,那么它就被称为淫意、淫思或淫念。

淫指的不一定是男女之间的事情,指的是对于所有尘世间有色之物和有形之物的贪婪和想要向外发泄自己真元的欲望,这一切被称为淫气。通过六根无法自控的不断耗散在外的,将元精化为气,把气化为外的整个过程被称为欲,这个即是人之欲。

人之欲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伴随着人之欲,人的寿命得以实现,人的命数得以展开,有一些你极其有兴趣的东西,有一些不假思索无法自控的吸引,都会逐渐地让你顺着你的因果业报和命理在进行着这个过程。

所以,性命双修,关于命这一条,关键的一个词在于养。能够懂得养自己的元精,让它不会随着你毫无察觉的欲望转化成元气,然后不断地耗散在外。所以,要慢慢地将气收回,我们很多内家功法强调一个气收回丹田。丹田为精化气之所,所以,精化气先注入丹田,再从丹田沁到所有的六根里,然后发散出去。

所以,第一步修命的的练习是气收丹田,让自己向外耗散的元气开始向内收回,慢慢地向内收回是作为第一步,这个过程就叫做炼,因为它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它的困难就在于逆了你这个人一生的命势、命运和逆了你一生的肉胎的人生,逆了这个人生之道,所以它要一个炼。

气收丹田可以配一些养生的功夫,可以配一些腹试呼吸的练习,可以配一些安心养神的调理调养,也可以结合一些清淡的饮食,我个人不太使用补养品,所以对于补养品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所谓的饮食,它假借的就是人从外界摄入的东西和人排出去的东西。一方面是摄入的能力,另一方面,当你的腹腔元气很足时候,它帮助你去浊化清的能力非常强。从饮食上来讲,排泄的能力非常强。从遇事来讲,消化事情的能力非常强,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这个事情在你这儿走一个过场就过去了。

从这个人的格局上来讲,看似他的承载力非常强,但其实他很自然,这些万事万物流经他就走了,就过去了,在这儿不积存,很通畅。物质世界人们关心的八样东西,在这个人的身上就很容易流经,很轻松地被消化,然后就出去了。就这样,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循环。

这个人保留不变的是他的真性,就像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他的真性没有变,都是在修身养命这上面的。在养命的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修自己的命,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地吉祥,降临更少的祸端和更多的福祉,感受到更少的身体的病痛和更多的健康。

在这个阶段,人的元神是配合元气的,以修元气为主,先不强调去修人的元神。这个时候先把气补足了,才能够谈得上步入人的下一个修炼的阶段。所以,气的补足对于每个人来讲不光是补,还有很多泄的过程。

所以,不光是中药在人体内的气,这个补和泄更多的是为人处世和做人上面,就好比我们在这个课程上讲的,看起来是一些做人的道理。实际上,通过你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真的这样去运用的过程,它会很强地泄掉你的浊气,注入你的清气,然后养足你的元气。

所以你会发现:人在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并没有吃了什么十全大补汤,并不是说做了什么特别复杂的修身养性的一些功法,反而人的精气神就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人腹腔里的元气就不断地越聚越足,摄取得非常地充足。它并不是通过你具体的一些针对性的方法,只是通过你正常的人一天实实在在的普通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对比每日地强调一套仙、佛、道或宗教的练习方法,看看它的效果,我们再尝试一下一个普通的平凡人在这一天的吃喝拉撒、工作和生活,再尝试一下这样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去运用你所学的这东西,然后看看两边的效果。

哪一个让你体内的经络更通畅?哪一个让你的气色调理得更清透和粉嫩,气血更好?哪一个让你的腹腔更殷实,元气更厚实?哪一个让你的人格人品更宽广,气宇轩昂,品德更高?

你自己看一下相应的结果,一定要自己给自己尝试和自己给自己找到答案,有一些人本来就没有接触任何灵性修炼的方法,连经文也不会背,也没听说过什么这经那经,心经脾经肝经肾经,没听说过的也毫不妨碍。你就在你现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与这些对于心肝脾肺肾经烂熟于心的人,两个人站在一起对比一下,看看两个人的气韵。

这些可以言说的东西、可以有形的方法、每日的坚持的练习是否能够让你有足够的超越和飞跃?还是没有定法,甚至没有可言说的东西,只是踏踏实实地生活工作和做人,然后它给你带来相应的东西。

所以,在今天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各种信息透明,畅通无阻,人们能够接触到的修炼和修行的方法已经非常多了,看一下它产生的时效到底是怎样的。就更多了让我们去求证、了解和印证的过程,不会为它能够说出来的好处所迷惑。

反而真真正正地安稳了自己的良心,安稳了自己的心神,笃定了自己的元气和气数,然后,这个人行走的每一步都能够感应和悟到天地之间的微妙,身上的欲求越来越少。

这个欲求越来越少指的是向外耗散,把元精转化为元气,然后元气不由自主地向外耗散的这种欲的过程越来越少,越来越知足常乐,越来越神态安然,泰然自若,越来越镇定,越来越不为世事所动,五脏六腑的七情也越来越淡泊。

不在于它的有和无,而在于自然而然的淡泊,一切就在发生一个自然而然的转化和一个提升。整个人的境界就讲究一个自然的转换,而这里面没有任何人为的过程,就像是树上的水果一样,有自己成熟的过程和时间。

当人修命养命懂自己的命,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地,它会运化、凝结和夯实,在体内转化成更深一层更高一级的领悟,就是关于本性的领悟。这个时候,这样的人被称为有根基的人,或者有人说这个人的根基很高,有根基适合悟道、出家或去接触一些更高尚的东西,或者是因为前世的根基。

这样的人都是命已修足,基础已夯实,不是说他百分百地不展开这个人生,而是你不会有为地、刻意地、完全在欲望之中进行你的人生,那么它会自然而然地驻足了,就像水势提高到一定程度,它会自然地择一个缺口开始溢流到一个新的通道。

命足之后,元气将流入真性之中,为什么根基足的人在这一生有天然的品味和爱好,就在于他在真理和真性情里已经足了。那么,更多的是我们不足的人,就要从此刻开始懂得:真正的这一生能够带给你的和自己能够生生世世带下去的,就是自己的根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