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她为儿孙辛勤操劳;年迈时,儿孙孝顺,悉心照顾她的晚年起居。在朝天区柏杨乡捍东村5组,105岁高龄老人陈自玉家庭五世同堂,秉承“孝敬父母不怕天灾”家训,上行下孝,尊老爱幼,在十里八乡被传为佳话。

五世同堂 103岁年龄差

1913年,陈自玉出生于大滩镇自然村,20岁时,经人介绍嫁到了柏杨乡捍东村,膝下育有8子,但由于条件差,生活困难,最终只养活了一儿一女。

11月13日,记者慕名来到陈自玉老人家里,老人的屋子内暖意融融,火炉烧的正旺。陈自玉老人穿着一件干干净净的棉袄,坐在火炉旁,已经睡着了。整个屋子打理的井井有条,柜子上放着老人的保健品以及营养品。

“我已经77岁了,老伴儿去世20多年了。”老人的儿子王德阶说,因为他一个人照顾母亲多有不便,所以将儿媳贺清英留在了家里帮忙。“我们这个大家庭,五世同堂,全家有100余口人。”王德阶告诉记者,老人最大的孙子已经54岁,其他的儿孙有的在外务工,或是已经成家,但都很孝顺,有空就会回来看望老人。

“目前,我们这个大家庭最小的就是婆婆的玄孙女,才2岁,上到百岁高龄,下到几岁娃娃,全家什么年龄段的都有,最值得高兴的就是一大家人身体都很好。”贺清英说。

儿孙孝顺 老人身体康泰

“虽然意识不清,但她的身体机能非常健康,无病无痛。”王德阶说,如今陈自玉听力严重衰退,意识模糊,一天基本都在睡觉,但每日三餐能吃一大碗饭,偶尔还会吃一些麦片和牛奶。

“08年地震前,母亲每天都要早起晨运,在村里走走逛逛,自己洗澡吃饭。”王德阶告诉记者,2008年冬天,陈自玉老人生了一场病,因为寒冷不愿出门,整个冬日都待在屋里或者房间。久而久之,肌肉出现萎缩,慢慢地生活开始无法自理。

健康的身体机能得益于家人悉心的照顾,王德阶和贺清英每天都要用毛巾帮老人陈自玉擦洗身体,尽量让其保持清洁。一日三餐都喂她吃软糯的米饭。

“儿时母亲怎么照顾我,年老时我就怎样照顾母亲。”王德阶说,自己的母亲自己照顾是孝道,不假手于人。

“每天夜里,父亲和我会轮流守着,担心她翻身摔倒,起夜不方便。”在陈自玉老人的卧室,大床边有一张小床。贺清英介绍,老人白天睡觉,晚上会吵闹,大家只能一晚上陪着她。

百年家训 “孝敬父母不怕天灾”

1953年,陈自玉的丈夫离世后,陈自玉以做农活维持生计,一人肩负起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有一口吃的,她自己舍不得吃,总想着留给我们。”王德阶回忆儿时母亲艰辛维持家计的情景眼眶湿润。他称,母亲的恩情是无法还清的,只能尽力做到让她舒服、安乐。

“‘吵吵闹闹不利于家庭和睦’,这是婆婆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与陈自玉相处近30年的贺清英说,陈自玉从来不与后辈争执,与后辈关系难相处的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陈自玉也特别好客,与人为善,从不与人交恶,邻里都很喜欢她。“快请人家坐一下。”下午醒来的陈自玉看了记者一眼,迷糊了好一会才吐出一句话。

“孝敬父母不怕天灾。”王德阶说,这是他们一家的家训。他很小的时候,老人陈自玉就教育他要孝顺,他也是一直这么做的。如今,“孝敬父母不怕天灾。”这句家训已在这个大家庭里深深扎根,他用这句家训教育儿子,儿子再教育孙子……就这样,让这句家训世代相传。

“陈自玉老人这样的好家庭,是我们宣传的典范。”柏杨乡党委副书记赵澧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乡重抓“精神扶贫”工作,常态化开展“评先树模”活动,文明家庭、最美柏杨人、好婆媳等频现。据统计,2018年该乡共评选各类先进典型80户(人)。

来源:广元新闻网

记者:鄢怀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