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石激起千層浪,“終於有媒體敢發聲了,這個組織離死不遠了”,不少跟評者以“精神控制”“洗腦”“傳銷”等字眼指控“致良知”,他們表示因爲自己的老闆相信了這套培訓體系而“深受其害”。致良知四合院2014年成立,很多知名企業家都參與其中,其“28核心團隊”包括很多知名企業,每年培訓學員達數萬。

(原標題:把“陽明學”玩成成功學,又何以“致良知”)

王陽明肯定不願意自己的學問被搞成這等怪力亂神的模樣。

昨天,一篇題爲《爭議“致良知”》的文章廣爲傳播。文章質疑一個叫做“致良知四合院”的組織“搞傳銷”。致良知四合院是什麼?簡單來說,這是個以企業家爲主體、王陽明心學爲核心的“學習型”組織。

“致良知”組織的成立、發展,與近年來“陽明學”的火熱緊密相關。“陽明學”不僅在學術領域成爲熱點,也在企業家這羣尤其注重“知行合一”的人中被廣爲傳播。隨後更被人與各種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心理學理念結合起來,儼然已成“成功學”。這種陽明學,專門針對的傳播受衆便是企業家和企業員工們。“致良知四合院”便是這類學說的傳播者。

媒體:把陽明學玩成成功學 學員的主宰老闆的心

致良知四合院2014年成立,很多知名企業家都參與其中,其“28核心團隊”包括很多知名企業,每年培訓學員達數萬。

《爭議“致良知”》援引的網絡截圖顯示,一些人因受不了單位搞致良知培訓而辭職,接受採訪的年輕人王帆(化名),更是在辭職後“毅然投入到各大社交平臺發佈帖子揭發這個組織”。

一石激起千層浪,“終於有媒體敢發聲了,這個組織離死不遠了”,不少跟評者以“精神控制”“洗腦”“傳銷”等字眼指控“致良知”,他們表示因爲自己的老闆相信了這套培訓體系而“深受其害”。

但據現有信息,“涉傳銷”一說難以成立。傳銷經常搞封閉式培訓,但封閉式培訓不等於傳銷,傳銷的本質是龐氏騙局,但頗遭詬病的“致良知”不太像龐氏騙局。

大部分是公司花錢讓員工去參加“致良知”培訓,其中有些涉嫌強迫的情形,“你走,那邊老闆立馬找你,誰敢走?”還有中醫大師說自己曾遇到兩個相同癌症的患者,服用相同的中藥,“學致良知那個痊癒了,沒學的那個就不幸離世了。”而在“反省之夜”環節,學員須身穿正裝把自己關在陌生封閉的房間裏,面對王陽明照片在紙上寫下自己從小到大做過的惡事、存過的惡念、說過的惡語,再將其撕碎或燒掉。

但如果將此籠統總結爲“精神控制”“洗腦”,也沒有太大意義。而且,就算是“精神控制”“洗腦”又怎麼樣呢?面對“致良知”,我們的軟肋也正在於此,反感它,卻又不能拿它怎樣。甚至,有學員晚上偷偷打110報警,結果警察說每個月都要接到數次這個培訓的舉報電話,最後都是企業負責人出面調和了。

像“致良知”這種培訓,市面上絕非獨此一家,它可能只是做得較大的一個,而且它是註冊過的,也有官方微信公號和微博。

這類培訓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喜歡玩國學,一是喜歡談公益。於是出現了一個詭異現象:一羣在自由市場上追逐利潤的商業公司,連哄帶嚇地將其員工派去向各路江湖大師學習如何“放下小我”“感恩世界”“靈魂昇華”“淨化心靈”,對,還有“跟聖賢走,學致良知”。

一個解釋是,老闆可能真的信這一套,所以自願分享給身邊人;另一個解釋則是老闆未必信,但老闆相信讓員工信了會對自己有好處。此外,我認爲還有一種解釋:此類封閉培訓本質上是一種篩選體系,員工信不信不重要,但經歷這番“歷練”,“刺頭”員工會被識別出來,留下的都是順從的或者願意變得順從的。他們讓員工學習“良知”,可能是方便自己更好地管理。

如果真是這樣,此舉就有點無良知了,王陽明先生肯定也不願意自己的學問被搞成這等怪力亂神的模樣。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可事實上,這些學員的“主宰”似乎不是自己的心,而是老闆的心。而這樣被“致”出來的,自然也就不是良知了。

netease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子兮 責任編輯:化成雨_NBJ111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