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氣象局黨組關於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簡稱《意見》)正式出臺,明確了各級氣象部門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行動綱領。

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熱潮中,氣象爲農服務工作面臨哪些新要求,可發揮哪些獨特作用,有何具體措施?記者專訪了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

看形勢——

氣象爲農服務重中之重地位進一步凸顯,迎來發展新機遇新挑戰

“氣象爲農服務歷來是氣象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劉雅鳴表示。在農業生產中,不論是“看天喫飯”還是“知天而作”,天氣氣候條件始終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也正因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氣象爲農服務。從2005年開始,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4年對氣象爲農服務作出部署,特別是黨的十八以來,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直通式氣象服務、氣象爲農服務社會化、智慧氣象爲農服務、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等先後被納入其中。

圍繞“三農”工作重點狠抓中央“一號文件”落實,是中國氣象局多年來開展氣象爲農服務的重心所在。在持續不斷的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中,氣象服務正成爲農村防災減災、現代農業生產、脫貧攻堅等領域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據國家統計局調查,2012年以來,農村公衆氣象服務滿意度保持在87分以上。

黨的十九大明確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升氣象爲農服務能力”“加強農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等要求。這標誌着氣象保障“三農”工作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強化,氣象爲農服務在氣象服務中的重中之重地位進一步凸顯。

“鄉村是氣象服務可以大有作爲的廣闊天地,從‘三農’發展需求到國家戰略部署,氣象爲農服務面臨着遠超以往的更高要求,也將迎來充滿機遇與挑戰的重要發展期。”劉雅鳴表示,從農業發展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需要更高水平的現代農業服務能力;從安全穩定發展來看,農村地區是國家綜合防災減災的重要領域和薄弱環節,需進一步提升氣象災害綜合防範水平;從兼顧發展質量高、發展方式優、生態環境美的要求來看,農村生態保護、鄉村綠色發展等離不開氣象支撐保障;從打贏脫貧攻堅戰要求來看,全面提升貧困地區綜合氣象服務能力責任更加重大。

爲此,《意見》明確要發展智慧氣象,堅持趨利和避害並舉,加快構建現代氣象爲農服務體系,切實提高氣象服務農業綜合生產、農村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農村生態文明和精準扶貧的現代化水平。出臺《意見》,正是要準確把握氣象保障鄉村振興的總體思路,帶動各級氣象部門展現新時代爲農服務新作爲。

看目標——

構建現代氣象爲農服務體系,發揮氣象趨利與避害雙重作用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氣象部門負責提供基礎性、支撐性的公共服務,具有生態、經濟和社會等多重效益,兼具趨利增收、減災避害的雙重作用。”劉雅鳴說。

對標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與氣象職能作用,《意見》提出了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目標——建設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農村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農村生態文明、精準扶貧相適應的現代氣象爲農服務體系,推進氣象爲農服務更高質量發展,氣象趨利與避害的雙重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爲鄉村全面振興、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堅實氣象保障。

其中,構建“現代氣象爲農服務體系”是核心。一直以來,氣象部門以建設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兩個體系”爲抓手,氣象趨利避害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但必須看到,當前仍存在供給質量不高、多層次和多樣化需求無法充分滿足等短板,亟需轉型升級,構建適應發展需求的現代氣象爲農服務體系。

劉雅鳴認爲,現代氣象爲農服務體系需兼具現代化、趨利避害等特徵,體現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和發展要求。這一體系以智慧氣象爲標誌,是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和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的再實踐、再發展,是氣象爲農服務“兩個體系”的轉型升級,是中國特色現代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和氣象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2018年到2022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構建現代氣象爲農服務體系的關鍵五年。到2022年,現代氣象爲農服務體系將初步建成。屆時,氣象服務保障鄉村振興將實現多個“小目標”——

在服務現代農業發展方面,與“三區三園”發展相適應的農業氣象觀測試驗站網、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四大平臺、分品種的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將基本建成,直通式服務覆蓋80%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形成與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相適應的系列“氣候好產品”。

在農村氣象防災減災方面,農村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第一道防線作用充分發揮、最後一公里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六個一”標準化建設實現全覆蓋,預警信息公衆覆蓋率達95%以上。

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鄉村生態宜居、宜業、宜遊氣象(氣候)指標基本建立,鄉村生態氣象服務品牌基本形成,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氣象保障服務等有序開展。此外,在脫貧攻堅方面,既定的氣象助力精準扶貧任務將全面完成。

風物長宜放眼量。《意見》還確定了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的目標:到2035年,現代氣象爲農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氣象保障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村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農村生態文明和持續減貧的能力和相適應的綜合觀測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氣象服務對鄉村全面振興的貢獻率大幅增加;到2050年,現代氣象爲農服務綜合能力與鄉村全面振興的要求相適應,能夠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提供全方位氣象服務保障。

看舉措——

重點提升“四大能力”,推進氣象爲農服務高質量發展

藍圖已繪就,關鍵在落實。

談及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構建現代氣象爲農服務體系的具體舉措,劉雅鳴表示,從助力質量興農、平安鄉村建設、鄉村綠色發展、精準扶貧等四個方面出發,氣象部門將重點提升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和貧困地區綜合氣象服務“四大能力”。

有關方面提出,要讓手機成爲廣大農民的“新農具”,使互聯網成爲助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設施。如何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現代農業發展需求,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劉雅鳴說,當前氣象部門正大力發展智慧氣象,在觀測、預報、服務等方面的建設成果將廣泛惠及“三農”,譬如建設基於衛星遙感、智能終端觀測、農田小氣候觀測、實景觀測一體化的農業與生態氣象遙感應用體系,建設智慧農業氣象大數據、業務、服務和衆創四大核心平臺等。

在強化農村氣象防災減災方面,氣象部門將開展三項“全覆蓋”行動:鄉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全覆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佈全覆蓋、氣象災害風險防控全覆蓋。劉雅鳴指出,其中,“一本賬、一張圖、一張網、一把尺、一隊伍、一平臺”的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六個一”標準化建設,將推動基層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的更加科學、標準、規範。

此外,《意見》還明確了助力鄉村綠色發展與精準脫貧的具體舉措。例如,研發農村地區氣候承載指標、推動氣候可行性論證納入鄉鎮規劃設計和管理體系,常態化開展以鄉村植被修復、水庫增蓄水等爲目標的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優先打造貧困地區美麗鄉村建設系列生態氣象品牌等。

值得關注的是,氣象科普宣傳被納入鄉村文化興盛的助力之一。“鄉村是氣象科普的薄弱之地,也是農耕文化的發源之地。”劉雅鳴表示,將從這兩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氣象科普水平、傳承發展二十四節氣等農耕氣象文化,爲鄉村文化注入氣象元素。《意見》首次提出,將創制指導本地農業生產的氣象曆法手冊,引導企業家、文化科普工作者投身農耕氣象文化建設。

鄉村全面振興的主戰場是廣袤農村,氣象爲農服務實踐的主戰場亦在基層和一線。劉雅鳴指出,貫徹落實《意見》,尤其要注重因地制宜,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各地氣象部門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大膽探索,勇於擔當,着力推進氣象爲農服務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實現基層探索與頂層設計的良性互動。

中國氣象局將推動項目、資源、人才向氣象爲農服務、向基層傾斜,加強與涉農涉災等部門合作,發展公益與市場相結合的多元化服務供給模式,共同全力助推氣象爲農服務高質量發展。

推 薦 閱 讀

開展1周,超30萬人參觀!這一刻,氣象參觀團成了“國博講解員”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轉載諮詢請聯繫:010-58995297(葉老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